读马克思就对了

燕妮·马克思:一生贫寒与爱恋

燕妮·马克思比马克思大4岁,是马克思一生的挚爱。1836年暑假,大一学生马克思从波恩大学回到特里尔,他向心目中的公主燕妮求婚,在马克思奔赴柏林大学读书前两人订婚。到布鲁塞尔后,马克思一切生活开支都要靠朋友接济,这一年他和燕妮居无定所,搬了六七次家才最终定居下来。[3]这样的窘迫生活,可以说是马克思和燕妮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常态。应该说,燕妮用一生的不离不弃和相濡以沫兑现了当时的承诺。
理论教育 2023-07-07

马克思主义不应当被教条化

马克思主义不是这样的教条,也不能用教条主义的方式来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说“历史是不能靠公式来创造的”,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案例有很多很多。只有反对教条、反对本本,才能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的结合,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开展。
理论教育 2023-07-07

读懂马克思的前人及同时代的批判者

我们要读懂马克思,就不能不从读懂他们开始。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对它的批判就没有停止过。各路思想巨匠和学术大咖从不同视角、以不同目的和方式都来批判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在西欧最早发源的,所以对它的批判也首先从西方开始。有人问,直奔主题谈论马克思就好了,了解各种思潮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什么用?其实,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从这种批判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的基因,从而把握它最本质的力量。
理论教育 2023-07-07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时代青年的坚定信仰与引领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关心新时代青年,帮助他们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要激发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热情和拼搏精神,让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们多彩人生的坚定信仰和自觉的行动指南。相信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初学者特别是广大青年,是大有裨益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也会给予诸多启示。
理论教育 2023-07-07

解读马克思,青年成就新时代

是两个欧洲青年人对世界发出的呼吁,表达了青年人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坚定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崭新的、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的年轻者的事业。我们要明白,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掌握在青年人手里,如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不能建立起坚定的信仰,社会主义事业就无法继续走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变得不可预期。
理论教育 2023-07-07

马克思主义:摒弃教条主义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因为,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是干枯的、没有生命力、也没有任何力量的东西,指望用这样的教条来指导实践是肯定行不通的。[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除了应该避免教条主义外,还应该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随意解读。
理论教育 2023-07-07

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的共性与差异

在政治形势一片向好的氛围之下,社会民主党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思潮重新冒头,认为议会才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斗争的主阵地。社会民主党一些人开始盲目崇拜和依赖议会斗争方式,反对运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甚至有人声称社会民主党应该抛弃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属于同祖同宗,是一个藤上先后结出来的两个果子。
理论教育 2023-07-07

俄国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

1856年施蒂纳去世后,另一位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开始活跃在国际工人运动的舞台上。无政府主义者只是激烈地鼓动工人阶级自发地、不经组织地暴动,认为疾风暴雨式的暴动和破坏就是一切,信奉“只有通过破坏,才能孕育和产生新世界”的观念。由于从根本上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念,无政府主义者们擅长于搞各种历史虚无主义,其负面影响值得注意且必须被及时清除。
理论教育 2023-07-07

深入解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深刻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有很多人可能会抬杠。客观地说,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固有矛盾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迄今为止所有希望驳倒马克思主义的流派都没有能力推翻的。马克思毕生致力于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的不合理性,来建构一个合理的人类社会。
理论教育 2023-07-0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与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这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取得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某些时刻,如果没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坚强、正确领导,有些危机甚至可能会演变成不可避免地影响和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关键事件节点。
理论教育 2023-07-07

彼此认同与归属感是成为人民的前提

人民,从概念上来看,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有认同和归属感的群体的统称,它由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构成,但彼此要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称为人民。没有这种认同,很难说移民已经真正成为这个国家人民的一员,这就是很多人移民后找不到归属感、安全感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服务人民,首先是认可人民作为社会和历史的主体,拥有解放自己、发展自己的意志和能力。
理论教育 2023-07-07

西斯蒙第的独特思想:批判资本主义与寻求变革

西斯蒙第出身于瑞士法语区一个牧师家庭,瑞士法语区同法国联系非常紧密。西斯蒙第这个人很了不起,他是第一个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经济学家,也是第一个论证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的学者。西斯蒙第认为,只要回到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就能改变这一切不幸。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显然是从一个完全的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的。
理论教育 2023-07-07

为什么民主是历史地产生的?

要问“民主是什么”,大概跟问“商品是什么”是同一种类型的问题,因为人们自认为已经足够了解这个东西了,甚至随便一个人都能对民主或者商品说上一段自己的见解。但是,如果让他用概念式的精准语言来描述他所认识的民主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人们又会感到迷茫。所以,平等和多数决定才是民主的根本内涵和实质,那么怎样才叫平等呢?[1]平等这个观念是历史地产生的,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什么永恒的真理。所以,民主是历史地产生的。
理论教育 2023-07-07

深入解析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构想,资本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将最先在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也必将最先在这些国家取得胜利。然而,让人疑惑的现实却是: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19世纪,还是21世纪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始终没有大规模爆发。
理论教育 2023-07-07

劳动对人民意味着什么的探析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论点是从对劳动的讨论而来的。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人的本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却被迫成为人们谋生的手段,这是极其不正常、不合理、不人道的。
理论教育 2023-07-07

如何发现剩余价值的价值?

现在讲剩余价值这个问题,不是特别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无论是商品流通还是资本流通,都是遵循等价交换的规则,所以剩余价值并不在流通过程中产生,而是在隐秘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承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能完全消灭剩余价值,但存在剩余价值同样不能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不能因为目前尚存在剩余价值的攫取,就要在现阶段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这已经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理论教育 2023-07-07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