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刊(第十二辑)

明代《聖迹圖》图版关系联想起孔子学刊

我们要了解明代《聖迹圖》的圖版關係及其特色,就必須參考其時代前後的繪畫形式,包括宋代绘畫的發展對《聖迹圖》的影響。另外,不可忽略的便是《聖迹圖》中的“弟子”。《聖迹圖》圖版中多見此種形式,漢初便已見相關畫贊的記録。圖贊式繪畫作品在宋代能够延續并影響《聖迹圖》,與宋代繪畫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聖迹圖》之前,以孔子與弟子为题材的畫作多與孔廟有連結。
理论教育 2023-11-23

《夜气与天心》:独之朗现

孟子言“平旦之氣”“夜氣”同樣落在好惡之幾上,此是獨體在心體層面的顯現。可見孟子論“夜氣”雖未及一“獨”字,却完全体现了慎獨的精神;“夜氣”從根本上講,即獨體在經驗世界中現時顯現。“獨”既然是“天德”,那麽它自然在世间朗現。《易·復》六四曰:“中行獨復。”夜氣之“未與物接”是人之“獨”,而此“萬物未生時”則是天地之“獨”。此時,天地之間唯一的存在便是於“孤舟”上“獨釣”的老翁。
理论教育 2023-11-23

周廟祭祀禮儀及孔子學刊

周之廟制,其説古來有異。由此可知,侯氏之祭禰在“館”之室。以上謂天子七廟、諸侯五廟之情况。據此可知,所謂“祫祭”者,指諸侯之五廟(图3)、天子之七廟(图4)。此時之“群昭”“群穆”亦僅五代或七代而止,然已爲親情之盛事矣。
理论教育 2023-11-23

儒家思想的不朽观点-孔子学刊(第十二辑)结语

在儒家的話語體系中,人死以後,若其名望、精神、道德、功業等依舊爲人所稱道,則爲“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此之謂“三不朽”。從這個意義上講,構成儒家“三不朽”之一的立言也是一種行動主義,而這樣的立言者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行合一的儒者。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歷史上的往聖先賢、仁人志士,無不是因儒家式的修爲和行動而使生命散發出奪目的光彩,進而在本人去世以後,又獲得後世的追念和贊頌,實現了“不朽”。
理论教育 2023-11-23

清末政治实践中的新孔学

在維新變法時期,章太炎對孔子的政治思想的闡釋明顯受到康有爲的影響,也以“素王改制”來定位孔子,但他的闡釋比康有爲更客觀、理性,并無神秘主義色彩。由章太炎在維新變法時期對孔子的政治形象的建構,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類比康有爲“孔教論”體系結構的同時,坚持了自己的學術立場。章太炎詆孔并不是出於學術上的嚴密考證,而是爲了反對康有爲的“孔教論”。
理论教育 2023-11-23

《曲礼上寝宫的君臣位向》-《孔子学刊》第十二辑

有鑒於此,本文擬指出《儀禮》闕漏寢、廟室中君臣位向之内容,而《禮記·曲禮上》等古禮書所載可以補其闕。總之,鴻門宴所見君臣尊卑位向(图1)與《曲禮上》中所述基本相同,乃先秦室中君臣位也。兹再列舉漢代其他文獻中涉及寢宫中君臣位向的例子説之。上引《史記》所載史實可以互證爲真,由此可知室中之君臣位向乃傳自先秦。
理论教育 2023-11-23

心術爲主-孔子学刊第十二辑

心無定志是説心的活動并没有固定的方向。這裏的心按照郭齊勇的看法是指血氣情感之心,這與後來孟子所論之心大不一樣。下文謂“凡心有志”,是説人的心都會發動,有方向,這與上面的“無定志”的“心”不同。其實,這裏的“心”就是有定志的道德心,它具有指向性,能够“取性”,是連結“性”和“情”的橋梁。“凡道,心術爲主”是説人心對道的認識、把握和體證。
理论教育 2023-11-23

庚子年展示孔丹义-孔子学刊

[58]既然尊聖不是《春秋》記“孔子生”之目的[59],那麼《春秋》書孔誕之意義何在?[64]諸儒皆以“庚子,孔子生”爲傳文,乃弟子記以起所見世。因此,《春秋》之所以書孔誕,是因为孔誕之意義全在“庚子”上。[73]首先,趙氏申論“庚子”之二義亦以“天命元聖”當“庚”,“元聖作述,垂法萬世”當“子”;其次,趙氏特意指出《春秋》記孔誕,《詩·推度灾》闡釋其義理,两者皆傳自孔門弟子,故可以《詩·推度灾》解《春秋》。
理论教育 2023-11-23

应对天灾,不可虚妄-《孔子学刊(第十二辑)》

應對這種不可預料的天灾,最好的策略莫過於不妄爲,所以當今學者解“無妄”爲“不妄行”也合乎情理。因此,我們認爲“無妄”含有無妄天灾、不虚妄兩層意思似乎更好一些,即應對無妄之灾不能有絲毫的虚妄。就此次疫情而言,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實爲無妄天灾,正是“不望而忽至”,而全國上下同心抗疫,各地醫護人員冒死逆行疫區,民众安居家中,正表現出了“不虚妄”的積極態度。
理论教育 2023-11-23

《立命与黄帝志业》-孔子学刊第十二辑

《立[命]》記黄帝受命、立制、統天下之事。黄帝自言受命配天,稱余一人。《十六經·果童》記黄帝曰:“夫民仰天而生,待地而食,以天爲父,以地爲母,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立[命]》大抵以黄帝的口吻總括其政道治績,且以之爲《十六經》開宗明義第一章。此篇實乃《十六經》的篇首叙論,記黄帝受命、立制、統天下之事,意在以此引領以下諸篇記事。
理论教育 2023-11-23

儒家本质特色:从行儒家看到的知行合一

[13]這要從儒家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展開來説。[14]知行合一乃是孔子及後世儒家的立身本色。可以説,儒家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前人和時賢的相關論述已有很多。古今許多學者指出,在儒家群體中不僅有作爲學問家、作爲經師的所謂“精英”,更有作爲行動主義者、直面生活與現實、積極踐行儒學核心理念的所謂“愚夫俗子”。
理论教育 2023-11-23

儒家道德义务论的流弊-《孔子学刊(第十二辑)》的研究成果

我们若分析朱熹這段注釋的意義,則需要從儒家道德説起。關於道德學説,功利論和義務論影響比較大。然而,儒家更看重道德的義務論。儒家的道德論也具有這樣的理念。[23]儒家的道德是聖人根據“天”的意志制定的,這就把道德要求上升到“天”的層面,賦予了道德要求一種神聖性。因此,儒家的道德要求就是君子的必然使命。[31]這種帶有很强約束力的要求体现了儒家道德論的特點。
理论教育 2023-11-23

自欺与自慊:独立体认

“謙”讀爲“慊”,“自慊”就是以求“快足於己”[12],是本己的自我愉悦、自我滿足。此外,“小人閑居爲不善”時雖然處於一種自欺而不自知的狀態,但其“意”必然仍是“好善惡惡”的,所以纔會“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可以説,《大學》“意”章正是從這種心靈固有的好惡傾向(意)出發,以“自慊”體認“獨”的意識根源。之所以用“獨”而不用“己”或者“心”,是爲了强調“獨”的個體性、獨立性與完滿性——“獨體”。
理论教育 2023-11-23

孔子学刊第十二辑:今、古文学之孔子诞辰日

公羊、穀梁两家皆出自孔子口傳,同屬於號稱“道一同風”的今文學,年與日雖同,而至少在文面上有一月之差。[7]襄公二十一年既閏八月,則以曆法推,孔子生日十月二十一日已在大雪之後。由此可見,今文學以孔誕爲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17]古文《左氏》雖不載孔誕,却記孔子卒年爲哀公十有六年。[25]他以今文學之孔誕爲襄公廿一年十月庚子、古文學之孔誕爲襄公廿二年十月庚子[26],实爲卓見。
理论教育 2023-11-23

《孔子学刊》第十二辑收录《聖迹圖》新輯版本

筆者所見孔胤植新輯《聖迹圖》的版本有四種,手卷一種,木刻本三種。孔胤植、吕兆祥新輯的《聖迹圖》是崇禎二年仲春獻給崇禎帝的禮物,最初是卷軸式繪畫。日本出光美術館所藏《孔子一代圖卷》大概是最接近原作的摹本,絹本設色,高41.6厘米,圖畫及序事文字與孔胤植、吕兆祥新輯的《聖迹圖》基本相同。第三種爲鄭振鐸所藏《孔子事迹圖説》。
理论教育 2023-11-23

孔子学刊:弟子前途与命运的预言

孔子與學生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且大多保持終生的聯繫。不難想見,這與孔子對弟子的前途與命所秉持的愛心、憂心、耐心是分不開的。孔子从弟子成長、成才的角度考慮,對好多弟子也進行過適切的評價。可見,孔子“商也日益”的預言最終成真。“賜之日退”的預言在先秦典籍中得到了印證。由此可見,“賜也日損”的預言亦非虚言。[18]孔子對弟子的排列順序,説明孔子生前子貢學問的排名位居子夏之前。
理论教育 2023-11-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