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子著《书》,上古政治经典

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书》的起源与《易》一样,有一些奇异色彩。《尚书》当中并没有孔子的文字,不过,在传统的说法里,孔子对《尚书》也有重要的贡献。基于“述而不作”的原则,孔子更重视对《尚书》的搜集、整理。故《书传》《礼记》自孔子。以百二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假如我们追溯源头的话,这一思想最初便是在《尚书》中出现的。类似的思想贡献在《尚书》中还有许多。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道德学说的核心

仁是孔子道德学说中最高的道德准则,孟子曾经说过:“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因此,我们对孔子道德学说的介绍,也以“仁”作为中心。在这里,孔子的论说依旧体现了因时因事随时变迁的特点。两者相对比,后者接近于仁,而前者几乎没有仁。对于君子而言,他的内在的修养可以称为“仁”,他的言语、态度、行为亦可称为“仁”,“仁”可以说是道德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与《春秋》:揭示权臣之手下的杀戮

实际上,“春秋”这一名称,也正来自于孔子曾经加以整理的鲁国史书《春秋》。在孔子的祖国鲁国,早在孔子出生之前,也已经有两位国君鲁隐公、鲁闵公死于权臣之手,因立储之争而导致的杀戮则更多。其余的诸侯国,如齐、晋、宋等,类似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的德政观:以德待民,惠民教化,制度文化内涵

孔子的政治观念,最基本的,就是他的德政观。德政的核心是以德待民,也就是说,德政所主要关注的,是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孔子的德政观有两个主要层次,其一为惠民,其二为教化。除此之外,孔子的德政学说,还有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内涵。孔子的这一思想在后世有很重大的影响。不过,孔子主张德治,并不意味着儒家反对法律。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仕鲁四年,治理惊人

鲁定公九年,孔子出任中都宰,第二年,任司空,又任司寇,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去鲁适卫,孔子“仕鲁”,一共持续了四年时间。孔子这四年“仕鲁”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据《史记》记载,孔子仕鲁给齐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在孔子这样贤明的官员的治理下,鲁国的国力一定会愈加强盛,这对于邻国肯定不会是好消息。譬如,致膰于大夫只是事之小者,却代表着鲁国统治者对祭祀仪轨的严格遵守和对士大夫的尊敬。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易经》:深玄幽微

从儒家的记载来看,《易经》拥有幽远的起源和辉煌的历史。《易经》的创作者被认为是伏羲氏,这是一位上古圣皇,甚至被视作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不难看出,按照儒家学者的解释,《易经》实际上是由数位圣贤隔代相继、累积完成的。但是,众说纷纭中,以为《易经》为圣贤所撰且孔子功莫大焉的观念都是相一致的。不过,孔子重视《易》却是史传所明确记载的。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的六艺与述而不作

孔子被后世尊赐谥号“文宣”,因此,他也被称为“文宣王”。这些著作被称为“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二,这是很有趣的一点,即孔子在著述上的所采取的方式是“述而不作”。《论语·述而》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且比于我老彭。”
理论教育 2023-10-22

《诗》:孔子对诗歌的认知与应用

也就是说,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一共有三千余篇,孔子汰除掉其中相互重复的部分,又选取了一些合乎礼义的篇章,共计305篇,编成了这一部《诗经》。)这同样是强调《诗》修饰辞令的功能。为之赋《相鼠》,亦不知也。大约在汉代出现的《诗大序》称《诗》的作用是“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几乎把《诗》视作是处理社会问题的万灵丹。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的道德学说和教诲

可见孔子甚至是有意回避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的。因此,即使孔子在所谓的“思辨哲学”方面言论稀少,也并不意味着他对此一无所知。在探讨孔子的道德学说的时候,我们会与诸多名词相遇,这些名词意味着美好的道德品质,譬如“仁”、“义”、“信”等等。而这些显然又都是由孔子的教诲来奠基的。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对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影响

孔子身后的命运与其创立的儒家学派的历史,正是这一规律在中国古代最显著的表现。最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统一了全国。总之,那些使始皇帝无比强大的,无一不为孔子和他的儒家信徒所激烈反对,而儒家学者所信奉和推崇的,又都令秦始皇厌恶。据《史记》记载,始皇帝甚至坑杀了数百名“诵法孔子”的书生。这一场胜利自然是由孔子来奠基的。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利与义的辨析-孔子

“义”同样是一个含义不易言传的名词。孔子将“义”与“利”相对立,但是并不意味着“利”是毫无可取的。鲁国此时正站在这一重大变化的潮头。不难看出,孔子的义利观,在当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是,与西方文化相比,商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受重视,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类似于清教主义的那种商业伦理精神迟迟未能发育,这些都与儒家的义利观念有一定的关系。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仕途不顺,学术渐臻成熟

尽管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但自青年至“仕鲁”这数十年间,却无疑是孔子在学术、思想方面渐臻成熟的时期。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七年,郯国的郯子来朝见鲁国国君,他在宴会上就上古君主少皞氏以鸟名来称号其官属的问题发表了精当的见解,孔子闻说,立刻去向郯子求教。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周游列国,追求得君行道

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大致如下:鲁定公十三年,孔子离开鲁国,来到卫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离开卫国,经过匡地,晋佛肸邀请他去晋国。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初见卫灵公,出仕卫国。鲁哀公元年,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阵之事,孔子辞去在卫国的任职。鲁哀公三年,孔子离开卫国,经过曹国、宋国。不久之后,楚昭王去世,孔子也便返回了卫国。[5]总之,这十四年间,孔子周游列国,始终也未能获得一个得君行道的机会。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出身卑微,成长不凡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据史书的记载,是一位以勇力闻名的武将,虽颇有战功,终身却不过是一个位卑权轻的陬邑大夫。)孔子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亡故了。这些记载都能够向我们透漏出孔子出身的卑微和苦寒。虽然并没有确实的记录,但可以想见,艰苦的家境、可疑的出身都会为孔子的成长带来种种困难。尽管如此,孔子尚在幼年,就已经表现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的面貌:真实还是想象?

同一位孔子,在不同时代的画师手里,竟会呈现如此迥异的面貌。第一个为孔子立传的史家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介绍孔子的外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也就是说,孔子的身高有九尺六寸。东汉王充的《论衡·骨相》称:孔子反羽。孔子的面孔就像是戴着驱鬼用的面具一般——按照上述文献中的记载,孔子的模样大概也有这般恐怖了。实际上,它们都是古代相人之术的内容,绝不是对孔子形象的真实记录。
理论教育 2023-10-22

孔子的伦理学说:孝与友

儒家的伦理思想非常发达,孔子在这方面的言说也很多。基本上,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这一问题,一是“孝”的学说,一是“友”的学说。三年之丧,其实是二十七个月,这段时间内,儒家要求孝子斩衰(儒家凶服五服之一,也是最重的一服。因此,只有心存敬意来对待父母,才能称为“孝”。这两句话表达的意蕴,与孔子对宰我的回答是一致的。这一次,孔子对于“孝”的解说非常巧妙。
理论教育 2023-10-2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