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必先知善(第2版)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劳伦斯·柯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科学探索使柯尔伯格最终形成了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一道成为左右当今美国道德教育领域的两个最富影响力的理论流派。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第三水平称后世俗水平,也叫普遍性原则的道德水平。阶段六,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阶段。做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划分后,柯氏还谈到这些划分与儿童年龄有极大关系。
理论教育 2023-11-23

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总结

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德素质,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时,他们极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所诱惑而走上品行不良的邪路。如父母离异会使儿童心灵受到创伤而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处于成长发展中的青少年缺乏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能力,一些社会允许但不适宜于儿童接触的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品行的发展产生副作用。
理论教育 2023-11-23

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

列宁在领导和组织俄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时,十分重视对工人群众进行灌输教育。在《怎么办?》一书中列宁系统阐述了灌输理论。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使本阶级成员和广大劳动群众提高政治觉悟、阶级觉悟,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
理论教育 2023-11-23

培养道德情感的移情训练

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想像中的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映能力。移情训练,在于设法消除学生的情感阻力,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积极的社会情感,把“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理相融,相得益彰,为培养道德情感能力提供良好的“催化剂”。很多实验证据表明,移情在引起亲社会行为动机上起着重要作用。
理论教育 2023-11-23

道德信念的形成:行善必先知善(第2版)

从个体信念形成过程来看,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一项关于儿童道德信念的研究表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实际上还不存在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
理论教育 2023-11-23

了解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的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是以其发生认识论为基础的。皮亚杰断言,6~8岁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尊重准则的倾向。皮亚杰认为,他律道德渊源于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综上所述,从他律到自律是贯穿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中的一条主线。皮亚杰认为,这种观念上的法则是儿童品德的核心,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理论教育 2023-11-23

培养良好品德的自我修养方法

先秦儒家的人性学说给我们指出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可能性及其途径。从社会来说,我们应该实施系统的道德教育工程,尤其在学校中应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教育,以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从学生个人来说,掌握一定的品德自我修养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品德自我修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三种:第一,内省慎独法。这是个体道德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的体现,但它在主体机制上又是一种修养方法。
理论教育 2023-11-23

品德特征及社会性-行善必先知善(第2版)

品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品德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因此,品德不仅受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而且与人的主观状况密切相连。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保持,恶劣的品德的产生和消除,无不受到人的道德意志力的支配和影响。另一方面,品德是道德行为长期自觉积累的内在结果,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
理论教育 2023-11-23

预防压抑型行为的发生

品行不良有轻重程度的不同,但已与教育目标背离,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成为“偏离行为”、“越轨行为”,是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先兆。因此,预防品行不良型行为的发生、蔓延,常常是教育的重点;攻击型行为具有外显性、爆发性的特点,压抑型行为具有内隐性、持久性的特点,两者都由于强烈需要受到严重挫折所致,明显有害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导致精神性格异常,并且,易于向品行不良型转化。
理论教育 2023-11-23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指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以儒墨道法各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以及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因此,当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理论教育 2023-11-23

拉斯思设计的价值观澄清过程及操作模式解析

价值观澄清过程最早是拉斯思设计提出来的。最初他将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后来,拉斯思的两名博士生加入研究课题,将五个阶段过程修订为三部分七阶段。这七个阶段只有完全被经历之后才算真正澄清并获得了价值观。在对价值观澄清过程的七阶段从多侧面做了解释之后,拉斯思他们又对每一阶段实践操作进行了研究。他们总的观点认为,教育者与学生的对话应作为主要操作模式。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价值观澄清问题若干个,以了解其模式。
理论教育 2023-11-23

集体主义一词的由来-行善必先知善

集体主义是一个外来词。最早系统表述集体主义思想的,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卢梭认为个人自由依赖于集体的理论与他的社会契约论是一致的。在共产主义者或科学社会主义者队伍中,最早对集体主义一词进行定性和分析的是法国马克思主义者保尔·拉法格。当时,拉法格仅把集体主义作为一种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还未作为道德原则来理解。
理论教育 2023-11-23

体谅德育模式:麦克菲尔的倡导与成效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总之,麦克菲尔的体谅德育模式倡导从青少年实际答题中评判其成熟度,把促进学生社会成熟度作为教学依据,使情感教育与发展道德认知能力结合起来,收到了引人注目的成效,这对学校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理论教育 2023-11-23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行善必先知善》

当代中国,人们的价值观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具有时代的特征和客观的历史必然性。与传统价值观冲突相比,当代中国价值观冲突涉及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但是,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并存、冲突,是价值观冲突的主要内容。为此,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极有必要。
理论教育 2023-11-23

自由意志绝对化的危害:探索与警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志自由是道德选择的重要前提出发,但必须对意志自由作具体的分析。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在道德上宣扬理性的神圣性和意志自由的绝对性,把意志自由看作人之为人的本质,是道德的唯一前提。萨特无限夸大人的意志独立性,主张人可以自我设计、任意设计,导致不少青少年学生走入选择的误区。
理论教育 2023-11-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