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杂技

庙会狮子舞与中国古代杂技

但狮子舞的出现,有文字记载却是在汉代,在魏晋时期较为盛行。浴佛节是各大寺院极热闹的时节,大开庙会,隆重庆祝。早期的狮子舞,主要出现在庙会上,而且是很重要的表演项目。狮子舞是佛门的重要乐舞。我国古代因受佛教中这类经典和传说的影响,才产生了狮子舞。在庙会上表演的狮子舞,狮子是由人扮成的,一般为二人,有时为数人,它不仅是辟邪、吉祥的象征,而且是绝好的杂技表演和娱乐。
百科知识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隋唐散乐百戏辉煌

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又加上官方的重视提倡,使杂技艺术得以大幅度发展,出现了百戏繁荣的局面。杂技艺术在先秦称“角抵”,汉代称作“百戏”,在唐朝受北齐影响称曰“散乐百戏”。唐初宫廷内伎艺人,由太常寺别教院掌管,人数不过数百,要想举行较大规模的演出活动,还要根据具体所需,从各地征调伎艺人入京。
百科知识 2024-01-27

唐代球戏:中国杂技的起源和传播

球戏是从古时蹴鞠直接发展而来的,属百戏之一种。唐太宗贞观年间大臣魏征曾奉命制《打球乐》: 舞衣四色,窄罗绣襦,银带簇花,折上巾,顺风脚,执球杖。图18 打球图 唐代的球戏还传入日本。渤海使王文矩于公元821年,即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出使日本,第二年王文矩在日本天皇宫廷设场打球,日本嵯峨天皇和他手下大臣滋野贞主,作《早春观打球》、《奉和早春观打球》诗,以记其盛。
百科知识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蹴鞠与秋千的起源与魅力

蹴鞠与古代的战争和军事训练有关,明代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中说“蹴鞠始于轩后”,即轩辕黄帝之时,赞同刘向之论,但较多的文献资料说其始于春秋战国时。在清代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九回中,描写了萧后打秋千时“体态轻狂”的诱人情景,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后称赞这种游戏为“半仙之乐”,是因为表演者在空中随着秋千飞动,姿态优美,飘飘若仙,颇能引人遐想。
百科知识 2024-01-27

汉魏六朝百戏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杂技

汉高祖刘邦灭了秦、楚,定鼎兴邦之后,国势并不太强盛,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避强敌。他两次派兵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入侵的顽固势力,巩固了边防,使社会生活日益安定。这巨幅汉代雕刻图画,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时杂技表演的形式和规模,说明了我国杂技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马戏、猴戏和幻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出现了狮子舞。
理论教育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路歧人与社火

但最大多数的杂技艺人却成为路歧人。路歧人是指“不入勾栏”的艺人,由三五人结成一伙,有时仅单人谋生。这种小型的演出形式,被称作“村落百戏”,而参加这类演出的艺人,就被称为“路歧人”。在《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路歧人作场”记载有林遇仙“圣花撮药”的小幻术,被今人称作“古彩戏法”。同一行当的艺人,或因师承关系,或因彼此合作关系,自由组成一个个小团体,这就是“社火”。
百科知识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射御技艺培养武备人才

简称作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射、御二项旨在培养保家卫国的武备人才。礼射按照等级排定为四种或四等,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商、周时代,在战争中以兵车为主力,驾车技术的水平高低,会严重影响战争的胜负,因此御术不仅成为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教育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当时军中的武车士、武骑士,不仅会驾车、骑马,而且会射击,所以又称射、御为骑射。
百科知识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探索及演变

我国的杂技艺术发展到了明清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阶段,因此出现了《神仙戏术》、《鹅幻汇编》这样的研究专著。关于他撰《神仙戏术》一书事,难以确论。《鹅幻汇编》记载了当时流行的戏法320套,为研究古代幻术的极为重要资料。唐再丰为什么将自己搜集整理的幻术研究专著取名作《鹅幻汇编》呢?
百科知识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中的相扑演艺及乔相扑表演

实际上在晋代“相搏”、“手搏”、“相扑”并称。当时在东京汴梁和其他大都市的瓦子里,经常有艺人作相扑、乔相扑及小儿相扑的杂技表演,并沿用古称成立“角抵社”。乔相扑,是相扑表演的新节目。乔相扑或为一个人表演模仿性的滑稽独幕短剧,或为一个人同时模仿两个人相扑的动作。乔相扑对明清乃至近现代戏曲、双簧、相声艺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百科知识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宋代烟火杂技的发展与应用

宋代在火药方面的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图28 烟火 药法傀儡,是宋代人发明的一项烟火杂技。将烟火的技巧应用到幻术中,被称“烟火盒子”。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三“偏安佚豫”中,记载了南宋时“烟火”、“流星火爆”等事。在近代商行开业或年关庆祝时,往往燃放象征着“一本万利”的葡萄架。在当代的礼花炮中,喷射出来的复杂图案,也是从宋代的“烟火盒子”发展出来的。
百科知识 2024-01-27

明代踏青活动中的杂技会串:揭秘中国古代杂技

明代江南一带,每逢清明佳节,人们比较喜欢出外踏青活动。清明节踏青习俗,起于古代上巳节,古时以阴历3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因为我国人民有此习俗,所以一些杂技艺人,往往迎合人们的这种需要,在露天旷场或郊外风景区演出杂技以谋生。余里中扮《水浒》……民间艺人扮《水浒传》中人物,惟妙惟肖,还表演各种杂技。清代年画《蹬坛跑马武艺通》,便是民间艺人演出的真实写照。
百科知识 2024-01-27

中国古代口技的发展与流派

口技是一种极古远的技艺,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口技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口技至宋代才作为杂技从事演出,据《武林旧事》记载,最初取名作“吟叫”。口技在明清之际发展到高峰,出现了两大流派:一为取势于气力的啸技,一为讲究像声逼真的口戏。但在这两大流派中,啸技发展比较迟缓,而口戏的技艺则达到惊人的高度。清代林嗣环在《秋声诗自序》中记录了一位在京中“善口技者”。
百科知识 2024-01-27

吞刀、吐火、遁形术及巧取袈裟等惊异观众!

传统幻术有吞刀、吐火等,在《信西古乐图》中有吐火、饮刀子舞图。在唐代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及《仙传拾遗》、《逸史》等书记载,方士罗公远在唐玄宗的宫中表演过遁形术和巧取袈裟幻术。在《集异记》、《仙传拾遗》、《神仙感遇传》等书记载,道士叶法善擅长幻术。其实这只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小幻术,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却令世俗惊异。
理论教育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表演:空中伎与呈力伎

唐代杂技艺人,吸收了汉魏六朝时寻橦杂技艺术,并有了新的发展,被称作空中伎、呈力伎。此中王大娘表演的“戴竿”即是“呈力伎”,她不仅表演顶竿的技巧,还表现出惊人的劲力、体力。唐代人比较喜欢顶竿杂技,尤其喜欢观看女力士表演的“呈力伎”,当时有不少文人以诗文记其盛况。唐代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宋国夫人出行图》,图中有描绘呈力伎、空中伎的生动内容。
百科知识 2024-01-27

蹬技发展完善,技法惊人

蹬技开端于汉初百戏,至宋代才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杂技项目,在明清之际进一步发展完善起来,并风行于社会。在明代齐东野人编演的《隋炀帝艳史》第十回“东京陈百戏,北海起三山”中,描写了演百戏的盛况。女艺人蹬梯能至十三层高,技法和功力俱足惊人。在《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有蹬技的图景。
理论教育 2024-01-27

中国古代杂技:耍坛子、耍花盘

耍坛子、耍花盘,有着悠久的历史。图34 潍坊画《蹬缸》 此中耍盆子的杂技艺人表演了抛盆、接盆、顶竿、接竿、转盆等高难动作,从诗中内容估计此盆不太大,类似小坛子、云盘。坛子王是光绪年间在京师卖艺的杂技名家,他以耍坛子堪称一时之绝,使人渐渐忘其名字,只是称作坛子王。在天津市西郊区杨柳青镇一带人,历来喜欢耍坛子、耍花盘,至今当地居民仍多以此为娱乐。
百科知识 2024-01-27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