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华

土族服饰: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中的印象中华

有镶白边的绯红百褶裙,裙分左右两扇,形似蝴蝶两扇红翅膀;裤子膝下部分套着一节蓝色或黑色的裤筒,土族语称"帖弯"。民和县三川一带土族男子的衣着同汉族一样。同仁县五屯的土族男子服饰与藏族相同。2008年6月7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申报的土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科知识 2024-01-24

东乡族服饰的特点和变化说明

近几十年,东乡族在服饰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上,即青少年妇女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青色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东乡族妇女从少女成为新妇,服饰的变化往往十分明显。东乡族服饰也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的财产观念。因此,东乡族服饰中不崇尚贵重华丽的服饰,不虚荣、不炫耀,穿着应尽量普通化、大众化,这是平等观念在服饰中的一种体现。
百科知识 2024-01-24

撒拉族服饰:色彩鲜艳,独具特色!

撒拉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撒拉族的传统服饰,颜色鲜艳明快,富有民族特色。不过,撒拉族的服饰大体与回族相同,区别在于上衣一般较为宽大,腰间系布。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2008年6月14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申报的撒拉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科知识 2024-01-24

汉民族传统服饰-印象中华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西汉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直裾 曲裾至东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汉代女子的礼服是深衣,与战国时不同。
百科知识 2024-01-24

保安族服饰:传承明显变化保安腰刀成佩饰拥有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而居,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保安人迁徙到今甘肃积石山大河家地区后,与周围的回族、东乡族、汉族密切往来,其服饰又有了明显变化。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为自豪的手工艺品,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饰,同时还是表达男女爱情的信物和馈赠亲友的礼品。保安族妇女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上身多是大襟袄上套坎肩。
百科知识 2024-01-2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