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

《《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形式与地位的统一

有人认为形式上的钗黛合一就是为了突出她们在小说里并列女主人公的地位,而且“合一”与“对立”并不矛盾,因为它是对立中的统一,这正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和审美概念。
理论教育 2023-12-04

《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史湘云的形象及观点

李少和认为在史湘云身上结合了须眉的豪爽、名士的旷达和诗人的真率。李劼认为史湘云在其精神意象上乃是个睡者。朱彤认为史湘云在大观园封建主义思想和民主主义萌芽思想的斗争中,站在封建主义一边。朱彤表示史湘云跟薛宝钗一样,是宋明理学的虔诚信徒。
理论教育 2023-12-04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解析

“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学研究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四人帮”为了达到他们的政治企图,将《红楼梦》视为封建社会末期阶级斗争的图解,从而掀起了一股泛政治的批评,而王熙凤这一艺术形象不可避免地成为挞伐和攻击的对象。
理论教育 2023-12-04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研究历史与现状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小说批评派红学运用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美学的批评。由于研究者运用多种文学批评方法对《红楼梦》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所以小说批评派红学硕果累累。
理论教育 2023-12-04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阐释分歧及解决之道

在《红楼梦》主旨研究中我们同样面临着如何回归作者本旨和如何解决阐释的历史性问题。《红楼梦》所独有的“诗史”融合特质决定了红学研究的两大困境——等待阐释与等待考证,而“待释”与“待考”召唤着两类研究的出现:意义阐释与事实还原。
理论教育 2023-12-04

贾探春的改革行动及其积极意义

因此,探春的行为最终应该归咎为封建宗法制度的泯灭人性。因此,探春这一击有积极的意义,应该予以肯定。在“主仆上下安富尊荣尽多,运筹谋划无一”的贾府,探春的改革行动竟是振聋发聩的创举了。
理论教育 2023-12-04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主题与美学价值

第一章创作主旨系统关于《红楼梦》的主题,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从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出发,认为《红楼梦》的创作本旨是宣传人生的痛苦和解脱之道,其美学价值则属于悲剧中的悲剧,即既不是由于恶毒至极人物在支配全局,又不是由于出现了意外的变故,而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结果却造成了大悲剧。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研究《红楼梦》思想主题的文章见于报纸、杂志的近130篇。
理论教育 2023-12-04

红学索隐与曹贾互证:《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述

第一节红学索隐与曹贾互证民国初年,《红楼梦》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势力颇大的派别——索隐派。出版于1916年的《红楼梦索隐》是索隐派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王梦阮、沈瓶庵认为王熙凤指清豫王多铎。顾颉刚对此深表支持。[3]这种把曹雪芹和贾宝玉划一,把曹家和贾府等同,把小说当成历史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新红学派同索隐派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理论教育 2023-12-04

曹小晶施弗氏理论解《红楼梦》,认宝黛钗代表作者心理构成

曹小晶将弗氏理论施之于《红楼梦》,认为宝、黛、钗可能恰恰代表了曹雪芹心理构成的三个不同层面,即本我(宝玉)、自我(黛玉)和超我(宝钗)。与黛玉相比,宝钗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稳重端庄聪慧贤淑,她的行为举止以恪守封建道德为准则,表现出异常的理性甚至冷漠的“超我”特点,这也是宝玉和她无法调和的重要原因。
理论教育 2023-12-04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的意义与背景

第一节选题意义及背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最为显著的便是索隐派红学、考证派红学和小说批评派红学的此消彼长。20世纪90年代周汝昌为段启明《〈红楼梦〉艺术论》作的序言中有一则意味深长的问答。
理论教育 2023-12-04

贾宝玉与多余人的比较及影响

蒋濮将贾宝玉和“多余人”形象作比较之后甚至认为他们可以被视作俄国和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祖辈”或“前身”。把不同的文学形象进行比较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大胆的论断似乎过于牵强,毕竟贾宝玉距离社会主义为时尚远。
理论教育 2023-12-04

《红楼梦》多重主题-第一组主题歌

因此,第三回的两首《西江月》可视为《红楼梦》的第一组主题歌。因此可将“红楼十二支曲”视为《红楼梦》的第二组主题歌。而正是多重悲剧构架的存在,才使《红楼梦》的主题更丰厚、更深邃、更永恒。
理论教育 2023-12-04

《红楼梦》多主题与无主题的重要性

关于贾政与宝玉的父子矛盾,可以算作《红楼梦》的主题。都本忱《〈红楼梦〉多主题论》认为多主题是《红楼梦》成熟性和超前性的标志。
理论教育 2023-12-04

红楼梦文学批评维度-20 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

由此看来,对《红楼梦》本文含义、作者本旨的考察和对小说意义的阐释并非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它们处于两个维度中,但应该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的。一部伟大作品的主题,存在着永恒与流动的对立统一,它的意义和价值不变,但阐释与阐释的维度却是变动不居的。
理论教育 2023-12-04

袭人:从《红楼梦》批评角度重新评价

金实秋不同意以往人们对“花袭人出卖肉体和灵魂”的说法,宝玉偷试云雨情的责任不能推诿给袭人。而且,袭人和宝玉之间绝非仅仅是没有感情的肉体需求。这样一来,似乎袭人的一切“罪行”都得以昭雪,她已然是一个温驯贤淑、心地纯良,集种种美德于一身的至善至贤之人,和先前的结论大相径庭。抛弃固定的先验判断,我们认为袭人远
理论教育 2023-12-0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