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国际分工: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

国内产品分工: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

本章在对全书主要观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后续研究提出初步设想。一般来说,“战略环节”中的厂商较少,并且又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因此,其地位相对稳定。而“非战略环节”由于进入壁垒较低,其分工基础是脆弱的,容易造成产业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并且,由于可替代性较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竞争优势是很不稳定的。
理论教育 2023-11-30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

不同时期的工业化模式因国际环境、资源禀赋、市场规模等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近年来,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使中国实现工业化面临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本章试图在深入剖析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上探索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4.中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端中国的工业化是从着重发展重工业开始的
理论教育 2023-11-30

产品内国际分工研究:动因、机制与效应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欧、美、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分工的中心也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发达国家相互之间互为市场,在经济部门之内的国际分工得到了初步发展。他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己的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
理论教育 2023-11-30

产品内国际分工效应研究:动因、机制与效应

产品内国际分工必然带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深化发展,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全球范围内就业的影响,便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两个渠道展开的。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外贸乘数理论”的作用机理较为复杂。依据“两缺口”模型,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储蓄、外汇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引进外资是弥补储蓄,增加投资,扩大就业的良策。
理论教育 2023-11-30

产品内国际分工:动因分析及效应

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国际分工超越产业间分工与产业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表现,其原始动力来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巨大发展。[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最主要的决定要素,因此,科技进步是产品内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因。换言之,如果这些组织成本没有降低到超过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益,这种分工形式便不会发生。“二战”后,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费用大幅下降。
理论教育 2023-11-30

中国产业升级的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

在本节,我们将深入剖析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实形态和发展现状。换言之,在全球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中,中国同日本、韩国和东盟的联系最为紧密,我国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来料”基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理论教育 2023-11-30

产品内国际分工运行机制:动因与效应研究

在本章我们以价值链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所组成的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治理机制等内容的研究,深入探悉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在运行机制。与波特强调和关注单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观点相比,Kogut的这一观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整合与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内在关系,因而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更为重要,也更有利于对产品内国际分工运行机制的理解。
理论教育 2023-11-30

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家似乎别无选择,必须面对来自国际市场汹涌的压力和跨国公司激烈的竞争。因此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生产网络中,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也是唯一的选择,否则就会被全球化生产体系抛弃。但是,中国企业如果长期处于低端环节,将会对本国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中加速本国产业升级才是根本出路。
理论教育 2023-11-3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