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在西晋时期的初步传播

在宫廷奉佛的影响下,佛教信仰也渐渐地流布到民间。这说明佛教在政治中心城市已经立足,并具有一定势力了。三国时佛典翻译事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三国时译经有一个特点,就是惯于用道家术语来表述佛教思想,表现了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结合的趋势。西晋时,译经仍然是佛教的主要活动。
百科知识 2023-12-05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佛教对外部思想的调和,基本上是和中国古代社会思潮的变化相适应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不同的重点。佛教初传,佛被中国人视为和中国传统信仰的天帝、神仙一般,佛教被认为不过是九十六种道术之一,是求神祈福的祠祀。“六家七宗”正是中国佛教学者以玄学的不同观点去理解、阐明般若学理论而形成的学说。
百科知识 2023-12-05

佛教的宇宙真实学说体现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由于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无时无刻不和客观世界发生种种直接的密切的关系,佛教又进而探求了宇宙的“真实”,对世界万物是如何生起的,一切现象的真实本性是什么,作了种种解释,形成了宇宙论学说。佛教还宣传,无常虽有两种,但无常是无始无终的。
百科知识 2023-12-05

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及演变

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雕塑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给中国雕塑艺术以强大的击撞、刺激,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因此,自唐宋以来,各地寺庙都盛行泥塑木雕,洞窟石刻造像逐渐被代替,这也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一大演变。
百科知识 2023-12-05

中国佛教:写经、刻经和排印本藏经

刻经的碑版封在石洞和地穴之中。云居寺的石刻佛经以其稀世珍本,独特的形式,丰硕的内容,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木刻藏经中,它是我国藏经版片至今基本上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种。
理论教育 2023-12-05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探寻佛教与中国哲学之融合

第十章佛教与中国哲学佛教戒、定、慧三学中的慧学,广泛涉及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包含有丰富的哲学内容。佛教与儒家在伦理道德观念上的争论,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最大分歧,也是最大的争论。佛教哲学和中国哲学相互影响、吸取,又相互挑战、斗争,彼此错综,交渗互涵。佛教哲学在与中国哲学相互激荡中日益民族化、中国化,从而成为中国的一种宗教哲学。
百科知识 2023-12-05

中国佛教典籍揭示传统文化

第三章佛教的各类典籍佛教典籍,通常称为佛经、藏经。佛教典籍分经、律、论三部,故称“三藏经”。佛教还称自己的典籍为“内典”,称佛教以外的,即所谓世俗的、“外道”的典籍为“外典”。大藏经原指汉文佛教典籍,现泛指一切文种的佛典丛书。因此,它不仅是研究佛教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资料。
百科知识 2023-12-05

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之探析

部派佛教是从早期佛教分化出来的各个教团派别的总称。起初,佛教分化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派,史称佛教的“根本分裂”。部派佛教与早期佛教的区别以及佛教内部的分歧,表现在宗教实践、宗教理想和哲学理论等各个方面。
理论教育 2023-12-05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由于有诵读、讲说、歌唱、赞叹,有说有唱,说唱结合,因此不仅开佛教俗歌的风气,而且有变文之作,继之有宝卷、弹词、鼓词等出现。变文是佛教对中国通俗文学发生影响的关键一环。变文的有说有唱、诗文合体的形式,引起了墨客骚人的仿效。
百科知识 2023-12-05

中国佛教:印度佛教的传播

佛教向外传播大致有北传和南传两条路线。13世纪,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兰摩甘亨宣布以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一直延续至今。泰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
百科知识 2023-12-05

寺院建构的演变: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寺院建构的演变一个佛寺之内有若干院,合称寺院。传说佛教最早传来我国时,是由白马驮着经像至洛阳,初止于掌管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次年建寺,以“白马”命名,称白马寺,为我国佛寺的嚆矢。寺院也称“寺刹”、“梵刹”、“僧刹”,这是由于寺前幡杆称为刹的缘故。我国汉地佛寺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发轫于汉代,风靡于六朝,继盛于隋唐,没落于明清。塔庙是庙中必有塔,塔建立在寺院的中心。
百科知识 2023-12-05

佛教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佛教的伦理宗教理想佛教的伦理宗教理想,是以释迦牟尼提出、后人加以发挥的“四谛”说为基础的。“苦”,是痛苦;“集”是原因;“灭”,是寂灭,佛教追求的理想境界;“道”,是途径、方法。总的说来,蔑视人生是佛教的重要特征。佛教认为,人身是五蕴和合而成的集合体。后者也是佛教最为强调的空的真正意义所在。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变迁不息的、变化无常的,广宇悠宙,不外苦集之场。
百科知识 2023-12-05

佛性论引领修养法-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第五节佛性论与修养法中国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本性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的。佛教人性论的形态表现为佛性论,它反映出和中国固有的人性学说的联系与区别。中国佛教各派还纷纷提出去恶从善、修行成佛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宋以来儒家道德的修养方法有着直接的启示作用。但佛性论也讲本性的善恶,与中国传统的人性论在内涵上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以理为佛性。
百科知识 2023-12-05

中国佛教僧侣的撰述:现象及影响

中国僧人的撰述成为佛教典籍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区别于印度佛教、反映中国佛教特点的著作,这些著作在佛典整体中居于十分显著的地位。因此,中国僧人的论著、语录和部分章疏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百科知识 2023-12-05

隋唐宗派佛教在中国的创造与繁荣

第五节隋唐宗派佛教的创造和繁荣中国佛教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后,进入了宗派的形成和发展的大成时期。具有本地风光的隋唐佛教宗派的先后创建,形成了中国佛教史上划一时期的显著特色。隋炀帝也笃好佛教。唐代统治者也十分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这是一次对佛教的空前沉重的打击,对以后佛教的命运关系极大,绝大多数佛教宗派从此一蹶不振。此时他对佛教的教义和观行已构成了一套自己的教法,树立了新的宗义。
百科知识 2023-12-05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