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历史

公孙龙:指物论及其哲学解读

知“坚藏”之义,则《公孙龙子·指物篇》可读矣。天下之物,若将其分析,则惟见其为若干之共相而已。故一方面言“物莫非指”,一方面又言“物不可谓指”也。“指与物,非指”者,若干共相联合现于时空中之“位”而为物。若使无指,则不能有物。然共相联合而现于时空之位以为物,亦系自然的,非有使之者故曰:“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理论教育 2023-05-22

《尚书纬·璇玑玪》:八能之士与天地神明和洽,物兽性命顺畅

《尚书纬·璇玑玪》云:尚书篇题号;尚者,上也;书者,如也。四时合信,阴阳为符,日月为明,上下和洽,则物兽如其性命。故圣人不取于一人,必从八能之士。与天地神明合德者,则七始八气各得其宜也。……此类怪诞之说,纬书中亦不少,如《春秋纬·演孔图》云:孔子母徵在游于大冢之陂,睡梦黑帝使请己。孔子论经,有鸟化为书。此纬书中所杂之谶也。在谶纬书中,孔子更由王而进为神。
历史故事 2023-05-22

王充的《论衡》:批判迷信,探讨自然主义

王充《论衡》一书,即就道家自然主义之观点,以批评当时一般人之迷信。《后汉书》本传称充卒于永元中。王充对于“世书俗说,多所不安”;故“幽居独处,考论实虚”。对于当时世俗之各种迷信,王充亦有详细辩驳;其有哲学兴趣者,为王充对于鬼神有无之辩论。
历史故事 2023-05-22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本此推之,则社会上政治上诸制度,往往皆足以生与其原来目的相反之结果。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故圣人之治天下,注重于取消一切致乱之源。法令仁义,皆排除之。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无为反无不为,不治反无不治矣。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就社会之进化言,则社会原始为无名,所谓“朴”也;制作为有名,所谓“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也”。
理论教育 2023-04-19

阴阳家中老学之倾向上文已详盖

《易》传亦汉初人所作,但除一二点外,其中重要之思想,有道家中《老》学之倾向,上文已详,盖此时阴阳家之思想尚未十分侵入《易》学也。《易纬·乾凿度》云: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九者,气变之究也。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故阳变则由七之九。阴变则由八之六。此等图象,正毕达哥拉氏以小石排为种种形状以表示数之类也。
历史故事 2023-04-19

八周子得此图而颠倒其入道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其最下圈名为玄牝之门。朱彝尊《太极图授受考》,见《曝书亭集》卷五十八)“周子得此图,而颠倒其序,更易其名,附于大易,以为儒者之秘传。盖方士之诀,在逆而成丹,故从下而上。周子之意,以顺而生人,故从上而下。”要之周濂溪之太极图,与道教有关系,似为事实。其解释此图之《太极图说》为宋明道学家中有系统著作之一。兹与周濂溪所作《通书》共论之。但其发动于行事,则未必皆能合乎中。
历史故事 2023-04-19

韩非子卷十九页一至二韩非子卷十九页一至二

韩非为荀子弟子,对于此点,尤有明显之主张。韩非以为天下之人,皆自私自利,“皆挟自为心”,互“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听人之自由竞争,则人皆疾作而节用,生产增加矣。古今人之行为不同,盖因古今人之环境不同,非古今人之性异也。《韩非子·显学篇》曰:夫严家无悍勇,而慈母有败子。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用法、用术、用势,必可以为治,即“必然之道”也。
历史故事 2023-04-19

孟子反对功利主义的主要意义

于此亦可知孟子所以反对利之故矣。孟子以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不过孟子虽主张义,反对利,然对于义利之辨,未有详细说明,亦未将公利私利,分开辩论,故颇受后人之驳诘。惟孟子与墨者夷之辩薄葬之说,颇可显其非功利主义之主要意义。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墨家之攻击儒家厚葬久丧,主节葬短丧,纯从功利主义立论。而孟子则纯不从功利主义立论。厚葬久丧,对社会固亦有利。
理论教育 2023-05-22

二玄奘之《成唯识论》

今依玄奘之《成唯识论》所说,略述其唯识义,以与上所述有中国人思想倾向之佛学相比较。《成唯识论》以为所谓“我”“法”,“但有假立,非实有性”。《成唯识论》以为境无识有所谓“离空有说唯识教也”。(二)识之四分《成唯识论》云:然有漏识自体生时,皆似所缘能缘相现。二分即相分、见分也。《成唯识论》云:此我法相虽在内识。《成唯识论》云:由此应信有诸有情,无始时来,有无漏种,不由熏习,法尔成就。
历史故事 2023-05-22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南北朝时,中国思想界又有大变动。佛学本为印度之产物,但中国人讲之,多将其加入中国人思想之倾向,以使成为中国之佛学。所谓中国人思想之倾向者,可分数点论之。但由本书以上所讲观之,则中国人对于世界之见解,皆为实在论。谓外界必依吾人之心,乃始有存在,在中国人视之,乃非常可怪之论。故中国人之讲佛学者,多以为佛之境界并非永寂不动。如此说,则并世之人,其成佛之可能,均不相同。
理论教育 2023-04-19

四僧肇所讲世界之起源

上七宗中后三宗所持,皆中国哲学中所向无有,且与中国哲学之实在论相违反。然在此佛学中,此则对于外界最普通之见解也。道安之本无宗及支遁之即色宗,盖于此种见解及中国哲学之实在论中间,得一调和。
理论教育 2023-04-19

人至此境界始可绝对的逍遥矣

人至此境界,始可绝对的逍遥矣。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有所待则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故其逍遥亦为其所待所限制,而不能为绝对的。若夫“心斋”、“坐忘”之人,既已“以死生为一条,可不可为一贯”,其逍遥即无所待,为无限制的,绝对的。其所以能达此境界者,则因其无己,无功,无名,而尤因其无己。如此之人,谓之至人。)至人无入而不自得,此逍遥之极致也。
理论教育 2023-04-19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今所知惠施及其他辩者之学说,仅《庄子·天下篇》所举数十事。若欲讲此数十事,而又不欲完全瞎猜,则必须先明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此等批评虽未尽当,传说虽未必尽可信,然于其中可见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换言之,即此等传说批评,可指示吾人以推测辩者学说之方向。本此指示以解释现所有关于辩者学说之材料,或可不致大失真也。故认《庄子》书中所述历史上的人物之言行为真固不可;认其可以表示其人言行之大体倾向,则无不可也。
理论教育 2023-04-19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马、白、及白马之名之所指,即《公孙龙子·指物论》所谓之“指”。由此段观之,则物为占空间时间中之位置者,即现在哲学中所谓具体的个体也。公孙龙以指物对举,可知其所谓指,即名之所指之共相也。(陈钟凡先生谓指与旨通,旨训意,指亦训意。说详陈先生所著《诸子通谊》)公孙龙未为共相专立名词,即以“指”名之,犹柏拉图所说之概念,即指共相也。但不如直以指为名之所指之共相之为较直截耳。
理论教育 2023-04-19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汉武董仲舒统一思想之政策,即秦皇李斯之政策也。在表面上可谓将春秋以来之变局,作一结束。然实则贵族之余孽,尚有一部分之势力,故秦皇一死,贵族复起,“楚汉之际,六国各立后”。不过此次贵族之复兴,为一种“回光返照”,等于强弩之末,故平民出身之汉高,终灭群雄而定一尊。自春秋时代所开始之大过渡时期至是而终结;一时蓬勃之思想,亦至是而衰。
理论教育 2023-04-19

庄子天下篇之三十三,六彭蒙、田骈、慎到

《庄子·天下篇》曰: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吕氏春秋》曰:田骈以道术说齐王。即“于物无择,与之俱往”之意也。吾人须知“不知”,即至于无知之境界。
理论教育 2023-04-1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