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必然路径

文章借鉴在新闻界取得良好效果的“走转改”活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本质和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必须向实践进行转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方向是“以民为本”,原则是理论选题立足于社会现实,理论成果评价主体是群众,具体路径是“走转改”。
理论教育 2023-04-18

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及其当代意蕴

王 祥[1]摘 要:在众多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派别中,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独树一帜。今天,在直面人类生存发展的困境时,我们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理论话语中,梳理其本真释义,探索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无可替代的当代意蕴。
理论教育 2023-04-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薛桂波[1]摘 要:主体性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热点问题研讨式教学、参与情境建构式教学、案例解析探究式教学、实践调研引导式教学等践行范式。在案例解析探究式教学中,通过大量鲜活的,具有典型特征的事例剖析,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悟其真谛,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掌握理论。
理论教育 2023-04-18

当代青少年道德现状及形成原因浅探

青少年此种道德现状主要由社会、家庭、学校以及网络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当下社会的青少年道德状况可谓喜忧参半。当代青少年在观念上认同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而且在行为上也表现出较多对中国传统道德的遵从。比如在与父母关系方面,多数青少年能够记得父母生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表现出一定的孝顺观念;但同时,青少年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了解其实并不充分。
理论教育 2023-04-17

以文化自觉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只有通过加强文化自觉,积极建设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文化自觉不仅能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而且能激发民族信心和创新力。文化自觉的程度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理论教育 2023-04-17

研究生心理问题解读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同向性

另外,积极情绪也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表明,个体活动导致的积极情绪,能够提高心理上的幸福感;反之,一旦个体活动降低了积极情绪水平,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最近的研究表明,书写表达积极情绪,记录愉快事件的方式均提高了实验对象的主观幸福感,而且书写表达积极情绪的这种效果在干预5个月后依然有显著效应。
理论教育 2023-04-19

森林资源产权场内交易分析

目前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存在场内交易和私下交易两种模式。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是国内第一家成立的省级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平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江西省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相关制度规定所致。此外,从交易的私有性质森林资源产权的地域分布来看,外省市交易对象全部是私有权属性质的,共计107宗;江西省私有权属性质的共计191宗。表5 各种不同权属性质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方式构成总体而言,森林资
理论教育 2023-04-19

现代性中的人性危机与生态困境

人性危机是引发生态困境的深层价值论根源。合理探讨现代性际遇中的人性危机及其根源,是应对生态困境,构筑人类文明大厦的可能路径,对于构建“两型”社会并积极推进“十二五”环保规划的落实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现代性的物欲消费刺激充分调动了人性追求物质享乐的积极性。
理论教育 2023-04-15

布克金社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与绿色变革

近年来,社会生态学的理论著作也逐渐被我国学者与研究者关注并译介。他们的研究通常是基于自身的理论立场对布克金社会生态学的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及其理论依据进行批评和诘难。
理论教育 2023-04-17

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它开创了“一产接二连三”,村民变市民,市民乐农家,美丽乡村成就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反哺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态化成为新的改革要求和实践重点。这些新模式、新典型的出现,标志江、浙、皖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的生态化转型。
理论教育 2023-04-15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与信息环境的双向建构

从政治文化层面深入到信息生产层面,网络政治参与打破了“主—客”二元关系,形成了主体与信息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成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之后,网络信息空间在为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全新虚拟环境的同时,也因影响了政治参与主体,催生了“信息政治”。网络政治参与的实施需要主体保持在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的张力。
理论教育 2023-04-18

校园暴力现象的伦理病灶及其应对

窦立春[1]摘 要:校园宿舍暴力现象的伦理病灶在于“你—我共生”的伦理同一性被消解,表现为个体无法在学校及宿舍的人伦关系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而无归属感的个体在精神世界处于孤独状态,在生活世界中个体行为完全听命于任性与冲动。目前,各大媒体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校园暴力现象进行解析,如人际关系紧张,价值观念极端自利,心理扭曲,教育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断裂等。
理论教育 2023-04-17

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培育

本文基于“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探讨了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需要国家、高校和学生自身3个层次的共同努力。在“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文明理念又有其具体内涵。
理论教育 2023-04-18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