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疆考古教程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灵武水洞沟与萨拉乌苏遗址

1923年,法国德日进和桑志华在河套地区调查,发现了水洞沟遗址,并再次发掘萨拉乌苏遗址。在萨拉乌苏遗址,他们发现了动物化石、石器和1枚人牙齿化石。水洞沟和萨拉乌苏遗址的文化遗物曾被命名为“河套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水洞沟遗址出土的石器2000年8月,灵武市文物管理所发现了水洞沟遗址的顶骨化石。
理论教育 2023-07-20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西北边疆隋唐考古的综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隋唐五代考古跨进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唐中央政权直接统治的广大地域内均发现隋唐墓葬,以西安、洛阳数量最多。新疆吐鲁番也是隋唐墓葬发现较多的地区。隋唐时期波斯萨珊朝银币的发现地点,大多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及国内交通干线附近,西北边疆地区有新疆的乌恰、库车、吐鲁番等地。
理论教育 2023-07-20

西夏陵墓:火葬与佛教的关联及考古发现

火葬主要是受佛教的影响,武威西夏墓使用火葬,这与西夏大力推崇佛教的史实正相吻合。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西夏陵区进行了四次调查,已逐步基本摸清了陵区的范围以及帝陵和陪葬墓的大致分布。出土的汉文和西夏文残碑碑首有“梁国正献王之神道碑”字样,从而推断108号陪葬墓是西夏梁国正献王之墓。
理论教育 2023-07-20

西北边疆考古新石器时代综述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调查发掘。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在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日渐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黄河流域是新石器时代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新石器时代已较普遍地饲养了家畜和家禽。在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占优势的是以铲、刀、镰、斧、锛、凿、镞等为重点的磨制石器。
理论教育 2023-07-20

青海境内岩画:黑马河乡湖里木沟丰富岩画揭示西北边疆考古发现

黑马河乡湖里木沟岩画数量多、内容丰富,表现内容广泛,包括人物、狩猎、放牧、植物、舞蹈以及性爱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以动物为大宗,有野牦牛、狼、绵羊、鹿、狗等50多种动物图像和太阳以及人物等。湖里木沟岩画和切吉岩画可能与羌人、吐谷浑和吐蕃游牧民族有关。凿刻时代主要为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个别表现宗教内容的岩画还要更晚一些。
理论教育 2023-07-20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其他遗存、地名、关口、里程、木材分布情况

用方框为图标,“邽丘”最大,其余均小,表示不同的级别。注明地名有上临、苦谷、大松等10处,并标出大小关口5处以及各地之间的相距里程和木材分布情况。依其性质可称为经济图。上述诸图,除未标地名的第3块B面地图外,其他6幅图互有联系。
理论教育 2023-07-20

内蒙古西部岩画:发现4230多幅完好保存的岩画

2003年,在曼德拉山周围逐一登记、编号,保存较为完好的岩画共4230多幅。阿拉善地区是内蒙古岩画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但在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银根盆地发现岩画尚属首次。这一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北狄的牧地,秦汉之际是匈奴的牧场,隋唐至西夏元时突厥、党项、吐蕃、蒙古部落分别在此游牧。
理论教育 2023-07-20

新疆境内岩画发现300处,手印岩画集中于帕米尔高原

在近47个市、县范围内,均见岩画遗迹,总数约300处。新疆地区有关战争的岩画,最典型的代表是哈密沁城折腰沟保留的几幅图像。手印是新疆岩画中常见的一种图案,帕米尔高原是手印岩画比较集中的处所。岩画与新疆天山一带发现的岩画点一样,以动物为主;其中以羊的岩刻占大多数。
理论教育 2023-07-20

宁夏境内岩画: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中的发现

我国内蒙、新疆、宁夏、云南等地也有发现,但在白芨沟发现的多而且密集。这四类虎岩画,与图腾崇拜相关。黑石峁岩画与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大、小西峰沟岩画,内蒙古海渤湾岩画相比较,题材、风格和技法都有明显不同;估计其时代应早于贺兰口岩画。
理论教育 2023-07-20

【兰州、武威、酒泉】发现500多座【秦汉墓】,葬式尚不明确

目前,在兰州、武威、酒泉等地清理汉代墓葬500多座。1986年天水放马滩发掘秦汉墓14座;1967年、1972年秦安上袁家村共发掘7座墓葬;2000年在武山东旱坪发掘秦汉墓34座。墓葬均为单人葬,葬式不明。1972年发现、调查汉墓约200座,清理45座。个别墓葬在头骨旁置一石,应为石枕。
理论教育 2023-07-20

佛教遗存与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遗址的木制轱辘

这里介绍的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塔基、地宫遗存。出土遗物以木制轱辘最具特色。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遗址位于达玛沟乡七大队,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于2006年发掘。
理论教育 2023-07-20

齐家文化遗址发现及特征分析

1956年5月,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刘家峡水库区及其附近的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址共176处,其中齐家文化遗址65处。齐家文化遗存有窖穴13个、石器、陶器、动物骨骼等。墓葬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两类,其中竖穴偏室墓约占70%;反映了齐家文化墓葬的复杂性。出土大量遗物,多具有齐家文化的特征。干栏式建筑是在北方黄土地带首次被明确发现和认定,祭坛在齐家文化也是首次发现。
理论教育 2023-07-20

西周康王时期的考古发现及西北边疆解析

M1与M2年代均属西周早期康王时期,M2略晚于M1。第二期西周早期,共有43座墓葬。第三期即西周中期,共8座。到了西周晚期,可能是由于于家湾墓地的族人不堪犬戎等异族的侵扰,被迫迁往他乡。
理论教育 2023-07-20

宋代墓葬:关中地区北宋晚期墓壁装饰的一大特色

从北宋晚期到金代,这种形制的墓葬在关中和晋南地区是比较流行的。以花卉和灵兽作为主要的壁画装饰是关中地区北宋晚期墓壁装饰的一大特色。此外,二号墓后壁上的一组假门窗砖雕,是北宋时期最常见的装饰,长江以北地区的北宋砖室墓大部分都有这组装饰。两个墓室的平面均为长方形,左、右两室各置一棺,是夫妇合葬。
理论教育 2023-07-20

西北边疆考古发现:稀疏有序的倒墩子墓葬,与汉族关系紧密

倒墩子墓葬分布稀疏,排列有序,没有打破关系;年代应为西汉中晚期。五铢钱数量相当可观,几乎每墓必出,表明倒墩子墓地的主人以五铢钱作为通行货币,也反映出他们与汉族之间的紧密关系。墓葬形制以土坑墓为主,均为单人葬,与其他地区的匈奴墓相似。这批墓葬当属西汉时期降汉的匈奴人。
理论教育 2023-07-20

甘肃境内的旧石器遗存-西北边疆考古教程

石球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最初见于丁村,以后在河和三门峡地区均有发现。在旧石器晚期遗址和地点中,以环县刘家岔地点发现的石制品最丰富,可以作为这一期的代表。石制品共1022件,其中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487件,占全部材料的47.65%。雕刻器数量少,体形较小,器形与许家窑遗址的斜边雕刻器一致。
理论教育 2023-07-2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