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地震引发灾害都有哪些方面呢?

地震引发灾害都有哪些方面呢?

时间:2023-05-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山体滑坡在地震灾区形成了34处堰塞湖,其中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8处。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9级地震,同样引发海啸,造成13000人遇难,这是自日本开始有地震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地震。因此,应对地震引发火灾给予高度重视。地震后引发大火,东京烧毁面积约38.3平方公里,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烧毁面积约9.5平方公里,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

地震引发灾害都有哪些方面呢?

1.1 山体滑坡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当地震发生在山区时,会引起大量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汶川地震中巨型山体滑塌,冲毁了许多城镇和村庄,大量的失踪人员就是和房屋一起被泥石流埋没。山体滑坡在地震灾区形成了34处堰塞湖,其中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8处。唐家山堰塞湖是危险最大的堰塞湖,库容达2亿多立方米,上下游水头差为52m。堰塞湖如果遇到强余震、暴雨,可能会发生溃坝,将对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山体滑坡,经常阻断交通,为抢险救灾带来极大的困难。

图1-1-1 地震导致山体滑坡

图1-1-2 山体滑坡铁路中断,隧道内油罐车起火

图1-1-3 北川县城几乎被山体滑坡掩埋

图1-1-4 山体滑坡阻断宝成铁路

图1-1-5 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图1-1-6 山体滑坡、巨石滚落造成建筑破坏

1.2 地面断裂、沉降或隆起

地震使河岸崩塌,向河心滑动;地震产生断裂带,使得跨越的建筑工程、设备管线、道路桥梁等发生严重破坏,平行于断裂带的建筑破坏较轻。

图1-1-7 地震使河堤崩塌

图1-1-8 阪神地震野岛断层地表和剖面

图1-1-9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开裂

图1-1-10 阪神地震路面断裂

图1-1-11 汶川地震白鹿镇中心学校地面隆起近2米,穿越断裂带的平房倒塌

1.3 场地和地基震害

⒈砂土液化

松散砂土特别是饱和的松散砂土,地震时受到来回剪切作用,饱和松砂的颗粒因动力往复作用而逐渐脱离相互间的接触,变成悬浮于水中的游散体,这时砂土的抗剪强度减低很多,在上部压力作用下喷水冒砂,导致地面沉陷,斜坡失稳、漂移和地基失效,其上的框架房屋易发生倾斜、倾倒或沉陷。图1-1-12~14是砂土液化现象,图1-1-15是日本新泻地震(M5.5),由于地基液化,上部房屋整体倾斜甚至倒下,但房屋结构本身尚未破坏。

图1-1-12 砂土液化现象

图1-1-13 新疆巴楚地震喷水冒砂

图1-1-14 汶川地震中地面喷水冒砂(www.daowen.com)

图1-1-15 地基液化造成上部房屋倾斜倒塌

⒉软弱土层

位于一般比较稳定的不同土层上的结构,震害也不尽相同。位于软弱土时,由于框架结构自振周期较长,接近于软土地基础面运动的卓越周期,产生共振作用而加大震害,坚硬土上的框架结构一般震害较轻。图1-1-16是阿尔及利亚地震中,由于房屋下部存在软弱土层,地震中上部房屋整体倾斜,底部整体挫平倒塌。

⒊地基基础震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基础部分采用桩基”。但在实际工程中,常常因为设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或者受现场条件、资金情况限制,建筑建在软硬不均地基上(如故河道或山坡处一半为岩石、一半为填土),也有部分采用桩基部分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地震时,软土部分或天然地基部分震陷,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从而导致结构破坏。图1-1-17为汶川地震中安县某厂三个车间分别采用钻孔灌注桩和振动碎石地基两种不同基础,地震时沉降差达到300mm,厂房排架结构严重破坏,局部倒塌。

图1-1-16 软弱土层造成上部房屋倾斜

图1-1-17 采用不同基础形式引起的基础沉降和结构破坏

填海造地地区的震害

沿海地区为了工程建设需要,经常围海造地。由于堆积的石块之间有较大缝隙,上部填土属于欠固结土,在地震作用下,经常发生震陷,造成上部结构的损伤或倒塌。图1-1-18为阪神地震中填海造地部分震陷情况,路面塌陷,海水涌入,车辆纷纷掉落海中。

图1-1-18 阪神地震中填海造地部分震陷

图1-1-19 印度洋海啸后建筑受损情况

1.4 地震引发海啸

近海大地震往往引发海啸,巨大的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推向海岸,造成巨大的灾害。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浪高达到20米,造成近30万人遇难,数百万灾民急需救助,地震重灾区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地震影响波及非洲东海岸。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9级地震,同样引发海啸,造成13000人遇难,这是自日本开始有地震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地震。受地震影响,日本部分地区一度曾观测到浪高超过7.3米的大海啸,并且日本本岛太平洋一侧在震后相继发生多起里氏7级以上的大余震,并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故,海啸产生的垃圾漂洋过海,到大美国西海岸,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至今尚无法有效补救和解决(见图1-1-19~23)。

图1-1-20 印度洋海啸将船抛起后摔毁

图1-1-21 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

图1-1-22 东日本大地震海啸涌进市区

图1-1-23 海啸越过防浪堤冲向市区

1.5 地震引发火灾

地震往往伴随产生次生灾害,其中火灾是最常见的次生灾害。地震中石油天然气储罐和管线的破裂泄露、地震引起房屋倒塌造成的电源短路、正在使用的燃气灶和烧煤炉等,都是潜在的火灾源头,而地震造成的消防水管断裂、交通堵塞等,又给火灾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应对地震引发火灾给予高度重视。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发生在日本神奈川县7.9级关东大地震,共造成伤亡约25万人,房屋倒塌12万间,经济损失300亿美元。房屋毁坏128266间,严重受损126233间,烧毁447128间,地震中木结构房屋损坏率高。地震后引发大火,东京烧毁面积约38.3平方公里,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烧毁面积约9.5平方公里,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发生时又正在中午做饭时间,房屋一塌几乎马上起火。东京、横滨虽然开始火势很小,但因为地下供水管道破坏,消防设施也已震毁,许多街道拥挤狭窄,消防人员根本无法扑火。救火人员千方百计从水沟和水井中抽水,但是无济于事。当大火临近时,人们争着携带家财用具,拉着人力车逃命,结果堵塞交通,贻误救火,而且把火带过马路,使火势不断蔓延。火长风势,风增火威,熊熊烈火卷起阵阵旋风又使着火区不断扩大。特别悲惨的是东京下町区(墨田区),约4万人逃到被服厂广场避难。因地处下风,不久广场就被猛烈的大火包围,无路可逃,许多飞溅火星随风而至,衣物家什开始燃烧,整个避难广场一片火海。有不忍烧烤的人跳入河中,不是淹死就是被高温河水烫死,3.8万人活活烧死于此地。大火燃烧了3天,直至可烧的烧尽。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火灾,燃烧时间、过火面积和死亡人数等在灾难史上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同样引发火灾,狭窄的道路交通被倒塌的房屋堵塞,给灭火带来极大的困难,索性民众积极参与扑救,才避免了损失进一步扩大。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起石油气储罐泄露,造成火灾,泄露的石油随海水涌向居民区,产生较大灾害。

图1-1-24 阪神大地震引发火灾

图1-1-25 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火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