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郑板桥《道情十首》的由来是什么

郑板桥《道情十首》的由来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01-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道情十首》的创作缘起,板桥自己说是:“雍正三年、岁在乙巳,予落拓京师。”《道情十首》具有一定的历史批判意识和人生哲理,是郑板桥几十年人生感悟和思想的结晶。[12]6.这首著名的、流传极广的扬州清曲《板桥道情》,其词就取自郑板桥所作的《道情十首》词中的第一首,经由“扬剧王子”李政成唱红传出。

从元代的道情,到明代的俗曲,到清代的小曲,无一不在元曲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萧子显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即如果没有新的变化,就不可有新的文学样式来取代旧的文学样式,而成为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东西。[10]所以诗词歌曲也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天不在革新自己,使自己在传统的基础上,日益繁荣发展起来。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音乐形式发展传播。下面这首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的《渔翁》就是典例。

1.见【谱例】46

渔 翁

2.【诗意】

老渔翁,一钓竿,(老渔翁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

靠山崖,傍水湾,(背对山崖坐在水湾边,)

扁舟来往无牵绊。(驾驶小船自由自在的在水里行驶。)

沙鸥点点轻波远,(看着沙鸥在水面轻轻点着波浪,)

荻港萧萧白昼寒,(风吹着芦苇港即使是白天也感到有点儿寒冷,)

高歌一曲斜阳晚。(傍晚来时高歌一曲。)

一霎时波摇金影,(一瞬间,见夕阳照在水面波光粼粼,)

蓦抬头月上东山。(猛抬头看见月亮已经升上了东山。)

3.【注释】

①荻港:芦苇港。

②白昼:白天。(www.daowen.com)

4.【作者】

郑板桥(1693-1765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他是以三绝“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与李鱼单、金农、高翔、汪士慎、黄慎、李方膺、罗聘合成“扬州八怪”。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5.【题解】

《渔翁》是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郑板桥依据道情曲调而创作的《道情十首》中的第一首,又称《板桥道情》。关于《道情十首》的创作缘起,板桥自己说是:“雍正三年、岁在乙巳,予落拓京师。”分别写了消翁、樵夫、道人、买陀、书生、乞儿,主要表现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后面四首从历代兴亡的角度,揭开历史的面纱看破世情,赞成清净无为,目的是“唤照庭黄”“觉人觉世”。《道情十首》具有一定的历史批判意识和人生哲理,是郑板桥几十年人生感悟和思想的结晶。[11]

道情,相传渊源唐代的道曲和法曲,是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的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一种,从南宋用渔鼓(一种蒙上鱼皮的长竹筒)和简板(长竹片)等作为伴奏乐器,故又称道情渔鼓。到清代,道情同我国各地民间艺术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艺术形式,多以唱为主。演唱形式有坐、站、单口、对口等,艺人怀抱长长皮鼓的道筒。

传说在扬州道情于雍正七年(1729年)37岁时完成了《道情》十首的初稿,几经修改,至乾隆八年(1743年)51岁时完成,并根据民间小调重新创作传播流传至今。

道情是一种民间小调,流传于村中坊间,当属“俗”文化,但板桥作的词,既有文人词的隽永和典雅,又有“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空灵、超尘的美学品格,可谓是雅俗融合、丝丝入扣的一曲典范作品。这段清曲唱词的发音不完全是扬州方言,还带有吴方言的婉转和绵柔,曲调婉转,韵味悠长,如同板桥的字为“克柔”一样,听来有一种绵里藏针、柔中带刚的坚定和从容。[12]

6.【演唱分析】

这首著名的、流传极广的扬州清曲《板桥道情》,其词就取自郑板桥所作的《道情十首》词中的第一首,经由“扬剧王子”李政成唱红传出。

扬州清曲,是明清时期流传于扬州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艺唱曲形式,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言表演。演唱形式多样,流传时间久远,它在传播中对我国其他地区的许多同类曲种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乐谱《渔翁》是王震亚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根据一位国文老师唱的曲调记谱整理的。

这是一首五声音阶羽调式的歌曲,由两句加六小节的结尾句组成,前奏之后,第三至九小节为第一句,“老渔翁”是一个短小的核心逐渐延长为一气呵成的长句;第十至第十六小节为第二句。“沙鸥点点”是第一句变化的重复,结尾句”一霎时”十分精练而有意境

全曲采用了典型的扬州民间小调的曲风形式,旋律流畅,情趣雅致,词曲结合完美,寓意深远,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传唱。通过李政成的演唱,歌曲唱腔更加圆润、细腻,顿挫有致,尤其是采用地方方言的演唱,及多种民间曲风的融合采用,以及皮鼓、竹板的伴奏融入使得这首《板桥道情》更具有古风古韵、地方特色。通过对渔翁钓鱼过程的演唱描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意境虽仕途坎坷但与世无争淡泊的心境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老渔翁洒脱自然的气韵和闲情逸致的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