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是钢琴艺术教育的首要功能,钢琴艺术教育其目的在于对人的教育,将钢琴艺术教育和理念通过教育传递给学习者,因此钢琴艺术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教育功能,具体体现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个方面。
一、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我们之所以强调要大力发展钢琴艺术教育,就是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够继承文化,并发展文化特色。通过教育的社会功能传递中国钢琴艺术文化,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构建具有中国音乐特色的钢琴教育体系,既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二、个体功能
钢琴艺术教育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完善及智力的开发。
(一)拓展素质
新世纪的今天,素质教育的重要是不可估量的,就学习者本身而言,素质是立身之本,素质的高低,是个人面貌的体现,对个人的成功起决定作用。就国家而言,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那么,何为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概念上的“素质”,《心理学大辞典》认为,素质是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概念上的“素质”, 《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辞海》认为,素质是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
从钢琴艺术教育概念上来说“素质”概括为思维素质、人文素质和艺术素质。在掌握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上,以培养学习者的“素质”为目的,造就能直面新世纪挑战的全面性人才。
思维素质是逻辑性、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理解力等与思维有关的素质的统称。钢琴艺术教育中对思维素质的培养从对演奏技巧的学习、对作品的研究、对曲式的分析等方面进行培养,以《车尔尼钢琴练习曲 599 第 75 课》为例,如谱例 1-1 所示。
谱例 2-1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 599 第 75 课
此曲为b E大调、4/3 拍、Moderato(中板),技巧要点为:b E大调、和声、装饰音、复附点、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半音阶。解析:从调性角度:明确 b E大调的调性,需要使用黑键弹奏,黑键的触键方式;从和声角度:三个声部,高声部为右手旋律,清晰、优美、符合 Moderato(中板)特征,中声部为四分音符伴奏,节奏准确,低声部为二分音符音程伴奏,充分保持时值。从装饰音角度:分为前装饰音和后倚音,轻巧、圆滑。从复附点角度:节奏准确。从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半音阶角度:手指独立灵活,跑动均匀,表达优美旋律。在学习与演奏的过程中,对谱面的每个音符、各种记号的学习,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对曲目内涵的学习,培养了高度的理解力。对每一首作品的演奏等同于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培养了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看出,钢琴艺术教育是对思维素质的全面培养。
钢琴艺术教育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将文学、哲学、艺术、伦理、社会、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知识通过钢琴教育作为载体传授于学习者。钢琴艺术教育以音乐为根本,包罗万象,如历史、思想、民族、社会、自然、文艺等,任何一首乐曲都有它所特有的人文背景,如肖邦(Frederick·Chopin,1810~1849)《革命练习曲》,对这首乐曲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肖邦、波兰、波兰民族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等;如巴赫(J·S·Bach,1685~1750)《小夜曲》,我们了解了巴赫、巴赫家族等,可延伸出众多知识。 钢琴艺术教育,对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欣赏音乐、领会音乐、感受音乐,通过对个别点的学习,带出面的认知,把外部的艺术获得最终转化为内在的艺术素质。
(二)开发脑力(www.daowen.com)
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教授生理心理学家斯佩利(Roger·W·Sperry,1913~1994)自 1968年以来对大脑功能的研究“裂脑研究(split-brain)”揭示了人类左右脑的功能主导左右脑的不同思维模式,1981 年由此获得诺贝尔奖。即大脑左右半球的主导功能是不同的。
左脑是言语化的思维(verbal thinking),右脑是图像化的知觉(imagistic perception)。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语言、判断、排列、分类、分析、推理,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等。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想象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和直觉性等。
“osborne和gale发现左脑半球在言语和算术中表现出更多的激活,右半球则对音乐表现出更多的激活”。“Wieser和Mazzola证明,植入左脑海马状突起部的深部电极的脑电图记录反应了音乐在协和、不协和上的两部分:左海马状突起部位,在对单个和音进行反应时,受到先前一系列不和谐音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在左右大脑半球的海马状突起部植入了深部电极,对贝他节律的分析表明,在左前部的海马回在对不协和音程做出反应时,激活增加。右前部的海马回则显示,在减三和弦的刺激下,海马回比小三和弦刺激下有更多的激活,同理大三和弦下的激活超过了增三和弦”。不难看出,作为表现力卓越的钢琴,有无数种音型组合,其中有大量的和旋音型,对左右脑的激活有积极意义。
钢琴艺术教育演奏技巧训练中,需要双眼视谱,双耳辨音、十指弹奏、使用踏板,这是一种多器官的同时操作,是左右脑的同时发挥,“在专业音乐被试中,尤其是那些很早就开始音乐训练的被试中,研究者再一次发现了较其他人而言更大的胼胝体(用于将信息在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传递),研究者得出结论,这些区别与早期的双手训练有关”。“用右脑来解决视觉性和直观性事物,然后用左脑进行伦理分析,即创造性思考的原动力来自非语言方面”。但是 Torrance Rockenstein、Galin·D指出“创造力不光需要右脑的功能,而且同样需要左脑的配合,即创造力是通过全脑来发展的。右脑优势的创造性人实际上同时也运用左脑,因此提高右脑能力的教育中同时也会发展左脑能力。左右脑均衡发展,方能提高智能,开发脑力。大脑左右半球互相掌管身体的相反方向,所以右利手的人需要经常训练左手活动,从而刺激右脑”。“研究者对自然状态下的脑电图(即在休息状态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受过音乐训练和没受过音乐训练的被试间差异显著。受过音乐训练的被试,其大脑半球内部和之间的一致性值都显著较高”。
以上科学研究证明,钢琴艺术教育中的技巧培养、乐曲培养以及音乐综合知识培养三者包括了开发脑力所必需的一些操作,对脑力开发加以作用,体现了钢琴艺术教育对开发脑力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完善人格
关于“人格”,在不同领域不同学派有不尽相同的定义,“人格乃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 、“人格乃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苏联著名教育家哈尔拉莫夫在《教育学教程》中指出 “教育”的一般定义是指专门组织起来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怎样成为学习者个人发展的手段,以及哪些内在机制和因素使得这种影响成为每个学习者的教育效果。“使学校及其课堂教学和课外工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所施加的各种教育影响转化为学习者个人发展和形成的因素,这个过程叫作教育人格化”。可见,在教育学的意义上,“人格”教育是教育影响向学习者个人个性发展因素转化的内在因素。
而音乐对于培养完善的人格极为重要,在古今中外都有大量文献记载,古代思想家荀子(约公元前 313~238)在《乐论》文献中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他提倡音乐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心灵,“使人耳目鼻口心知体皆由顺证以行其义”。荀子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人的感官,而主要是“感动人之善心而已”,“唯乐不可以为伪”,音乐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这说明人的情感深藏在音乐之中。在《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 427~347)在《文艺对话集》中指出“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我们一向对身体用教育,对心灵用音乐”“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苏联音乐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1918~1970)认为“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对前人学说的研究,使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更准确地揭示其内在规律。
从钢琴艺术教育角度,完善的人格包括拥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道德、正确的审美、积极的精神。钢琴艺术教育是制造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综合体,使学习者处在特定的音乐文化中,潜移默化的塑造学习者完善的人格,利用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启发学习者的感动,在感动中体验美好的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良好的道德、正确的审美、积极的精神,在参与音乐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抒发,如《友谊列车隆隆响》这首乐曲,当学习者学习、演奏时,被音乐的情感熏陶,体验友情这种美好的情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当真正被音乐打动时,内心和作品中的情感将会达成一致,对学习者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使之成为一个有拥有完善人格的人。
钢琴艺术教育通过“全天候”的教育形式与“全方位”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在欣赏、演奏、创作文明、高尚、健康的音乐的同时被打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人格的完善。这种正面情感日积月累将影响学习者的精神领域,从而有助于形成完善的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