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陕北秧歌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是什么

陕北秧歌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3-05-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那种全然不顾秧歌作品产生的历史时期,不顾声乐作品特定历史风貌的秧歌表演,即便不是对秧歌作品的有意亵渎,也是对秧歌历史及秧歌表演艺术审美原则的无知表现。综上所述,作为秧歌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历史风貌与时代品位的统一与融合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法则。

陕北秧歌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是什么

一、 历史风貌与时代品位的统一

任何秧歌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留下历史的烙印,具有特定的舞蹈风格的限定。优秀的秧歌艺术家都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真实、完美地将这种风格加以再现。他们尽一切可能使自己去熟悉体验秧歌作品创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文化倾向、艺术流派及秧歌创作者人生经历等相关感受信息,创造使自己置身秧歌作品创作者进行原始创作的历史空间和感受幻觉,以便更真切地体验与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历史风貌。

准确把握和再现秧歌作品的历史风貌,不仅是对秧歌作品历史意义及个性的尊重,同时也是使秧歌表演艺术获得明确的社会意义的根本保证。那种全然不顾秧歌作品产生的历史时期,不顾声乐作品特定历史风貌的秧歌表演,即便不是对秧歌作品的有意亵渎,也是对秧歌历史及秧歌表演艺术审美原则的无知表现。

然而,完美的秧歌表演艺术随着历史的推移,特别是社会形态、观念、意识发生重大变革后,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原则都跟着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使表演的是抗战时期的作品,表演者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他们总是情不自禁地站在自己时代的市场上,用当代的眼光来观察历史现象。秧歌表演者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让他们对历史作品的解释和处理拥有不同的方式。从客观上讲,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促成的历史现象。即使那些主张完全按照古老样式进行表演的原样主义思潮,也不得不承认:彻底的原汁原味是根本不存在的,就如同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复制历史文物,同样是徒劳的。当然,那种完全不顾作品的历史风格,而一味追求秧歌表演现代化的主张和做法,往往会破坏历史风格。然而,尊重历史,为历史作品注入新的生命,从历史作品中来发现,从未被注意过的积极的品位和美的品位,并且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对之加以丰富和补充,从而达到秧歌表演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正如钢琴家安多尔·弗尔多斯所说:“伟大的艺术杰作是超时代的,但是这些作品的演出却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它带着时代精神的印记。可以将它用镶嵌珠宝来比方,宝石的光彩能一直保持不变,然而镶嵌它的样式却时时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赞赏,才能对我们今天的眼睛和耳朵提供有效的美感享受。秧歌表演就像任何重大的历史过程一样,需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对它所表演的历史作品做出新的解释,从而使这些作品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同时,这也是使秧歌表演易于为新时代的听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秧歌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历史风貌与时代品位的统一与融合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法则。但是,企图给这种既矛盾又必须统一的法则制定出某种绝对的普遍实用的标准或条例,又是完全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具体地解释和划分清楚这对矛盾统一体各自的相融的尺度及标准。我们所努力争取的目标是,寻求一种可能性即历史风貌与时代品位之间相对声乐艺术的美学基础平衡。那种完全不顾声乐作品的历史风貌,而片面强调声乐表演艺术的现代化,或只是拘泥于作品的历史风格,而完全排斥声乐表演艺术的时代精神的极端化的观点和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但必须要注意到的是,即使在同一时代,由于秧歌表演者及表演对象的审美情趣、美学观念、艺术个性以及时代品位都不尽相同,在实际的艺术表演及欣赏、接受过程中都会对某一方面有所侧重,或强调秧歌作品的历史风格的表现,或突出秧歌表演的时代精神,这是难以避免的,或许是有益的,因为它有可能导致秧歌表演风格的多样化,并且有利于充分发挥秧歌表演者创造个性和艺术特长。

二、 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秧歌表演艺术的又一个重要审美原则是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秧歌表演艺术的表演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交叉呼应的复合体的两个重要方面。没有功力的表演技术与技巧根本谈不上艺术表现,如同街头弄拳耍棒的花架子。相反,如果脱离了艺术表现,那么表演技巧也将失去了它应有的存在价值,如同电声玩偶,拒表演对象于千里之外。所以说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是秧歌表演艺术的又一重要审美原则。(www.daowen.com)

秧歌表演的技术技巧在秧歌表演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每个秧歌表演者都具有高超、独到的表演技巧。

虽说秧歌表演技术技巧对于秧歌表演艺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绝不可忽视的,但仅仅凭借秧歌表演技术技巧却并不能让秧歌表演获得全面的成功。也就是说,充分展现秧歌表演技术技巧不是秧歌表演艺术的目的所在。充其量,它只不过是秧歌表演艺术的体现手段,只有当秧歌表演技术技巧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服务,并且获得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时,它才能真正显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

三、 客观真实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秧歌表演具有再创作的基本特性,这决定了它必须兼顾原始形态、基本形态与转化形态、完成形态这主客两个方面,并力求做到这两者的协调统一。而我们所说的客观真实性,就是要忠实地再现秧歌作品的原始形态与基本形态。任何一部秧歌作品都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并规范在一定的风格范畴内的产物,在体裁形式与表现内涵等诸多方面都各有所限定。因此,充分了解秧歌作品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所处的风格范畴,切实把握秧歌作品的内涵,是进行再创作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保证在秧歌表演中获得客观真实性。

我们要追求秧歌表演的客观真实性,就必须把剧本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地研究解析。因为剧本是作曲者创作意图的直接记录,许多秧歌作品创作者倾向于尽可能详细地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加以标示,因此对他们写出的剧本进行认真的研读与揣摩,对于获得客观真实性的秧歌表演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并不同意某些表演者把剧本作为表演的唯一依据,把秧歌表演客观真实性地追求仅仅局限于照剧本演的唯一依据,把秧歌表演客观真实性的追求仅仅局限于照剧本演的观点。在我们看来,虽然说剧本很重要,但是绝不应把它孤立起来。对秧歌作品创作者审美流派和创作意图的探索,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风格范畴的研究,同样是不可偏废的。

如果想成为优秀的秧歌表演者就必须从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秧歌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只有把秧歌作品作为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文化意识,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艺术来加以体验,才能真正获得秧歌表演的客观真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