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钢琴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从钢琴演奏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是学生学琴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转变和过渡,钢琴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进入钢琴演奏的高级阶段,通常会弹奏越来越多的大型钢琴作品,这在诸多方面都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复杂的曲式结构、作品寓意的理解、演奏技巧以及驾驭作品的综合能力。所以,钢琴教师需具有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修养,能够指导学生较快调整和适应大型钢琴作品的学习。
一、引导学生准确地分析钢琴作品
钢琴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演奏好一部大型钢琴作品,首先应对作品本体进行分析,包括曲式结构、音乐材料以及音乐表现手法等。因为即使篇幅再大的一部作品,也有基本的曲式框架,并通过各种方式对音乐材料进行组织,使乐曲更具表现力。通过这些分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结构,有益于日后的背谱。
(一)分析曲式结构
《波罗涅兹幻想曲》(OP.61)是一部混合曲式结构的钢琴作品,由著名的“钢琴诗人”肖邦于1846年创作完成,这也是他为数不多的运用混合曲式结构创作的经典作品。
主题一的特点是,在左手典型的波洛涅兹节奏的陪衬下,右手是叙事性的抒情旋律,之后这个节奏分别演变为三连音、切分节奏。主题二依次在A大调和E大调上陈述,其连贯流畅的旋律中始终隐含着波罗涅兹的节奏。主题三转到降B大调,左手含有波罗涅兹舞曲的节奏。主题四是圣咏式的柱式和弦,转到B大调,之后的变奏过程中左手依然伴随着波洛涅兹节奏。
《波罗涅兹幻想曲》的篇幅较长,织体、旋律复杂多变,充满幻想性,采用复杂的混合曲式,基本框架由三大部分组成,实质上是复三部曲式和变奏曲式的混合,是不太规范的曲式结构,一共包含四个主题。
(二)音乐材料及音乐表现手法的分析
《波罗涅兹幻想曲》开始是一个较长的引子,音乐总是从低音区开始转向高音区消失,与之相配的是多个自由延长记号,富有诗人般的崇高情怀和幻想精神。
随后对引子进行了戏剧化、动力性的再现。尾声是左右手八度同步的附点节奏,坚定有力,持续的颤音在强奏中结束全曲。
肖邦在此曲中展现了幻想曲特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主题变奏的创作方法的运用上。纵观全曲,一共有四次较为自由的变奏,三次旋律声部的变奏,及两次具有戏剧性的变奏。
二、指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
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过风格的重要性:“没有风格,就像没有剑的剑鞘,空空如也的漂亮的箱子。”风格是音乐作品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作品审美方向的重要标尺。因此,教师在指导大型钢琴作品时,需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
(一)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
肖邦的创作深深根植于波兰生活及波兰的民间艺术。《波罗涅兹幻想曲》(Op.61)创作完成于1846年,正处在肖邦创作的晚期。这一时期,肖邦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幸又与乔治?桑分手,忍受着病痛和感情的折磨,而这些都暗藏在作品中。然而,作品里还是能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热情、英雄气概,体现在那贯穿全曲始终的波洛涅兹节奏及两次高潮。
(二)研究作品的体裁和旋律特征
《波罗涅兹幻想曲》的体裁形式兼具波洛涅兹舞曲和幻想曲的特点。波洛涅兹舞曲实质上就是民间舞曲体裁“波兰舞曲”,速度舒缓的三拍子舞曲,带有神圣高贵的气质。肖邦对这种民间舞曲的形式进行大胆创新,音乐更具交响性、英雄性,洋溢着热情、坚毅的性格,有“波兰民族之魂”之称。这种将波洛涅兹和幻想曲体裁相结合的创新,形成了具有幻想气质的波洛涅兹,音乐形象丰富而充满活力。
乐曲的旋律富有歌唱性,肖邦创作的波洛涅兹舞曲的旋律具有舒展宽广、柔和热情、真挚刚毅的特质,曲调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对祖国的眷恋。(www.daowen.com)
因此,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是:一方面通过贯穿全曲始终的波洛涅兹节奏来表达爱国之情;另一方面又通过富有幻想性的音乐要素来表达他创作晚期时的身心之苦。
三、给予学生正确的弹奏方法的指导
对于大型钢琴作品的教学而言,基本的弹奏法不需要教师再逐一细致的给学生讲解。教师应抓住作品演奏的主要方面,结合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指导学生的演奏,要启发学生从节奏特点、旋律特点、声部处理、踏板运用及华彩句等方面进行把握,使学生达到对作品整体性的驾驭能力。
(一)节奏
这首作品的特色之处就在于波洛涅兹节奏的使用,是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替出现的典型节奏。演奏时三拍子的弹奏要有弹性,有些切分节奏的感觉,加重第一拍的后半拍。在此基础上,演奏中要深刻体会波洛涅兹节奏带给我们的独立、坚毅的爱国之情。
(二)旋律
肖邦创作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在演奏时要注重旋律线条的抒情性、歌唱性;同时还要注意旋律与和声之间的配合,不仅旋律在歌唱,和声也要融合进歌唱性的旋律中。此外,要处理好旋律声部与和声层的音色对比,使旋律声部线条清晰连贯。曲子的高潮部分A3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弹奏时要突出右手四、五指的旋律声部,控制右手其余手指及左手八度的音量。
(三)踏板
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踏板是钢琴音乐的心脏。”对于浪漫派作曲家肖邦的音乐而言,踏板更是演奏的重要部分。使用踏板时需根据纵向的和声节奏及横向的旋律线条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还要根据力度及音区变化来灵活使用踏板的下落层次,可以是下落较浅的1/2踏板、3/4踏板,也可以是完全下落的踏板。踏板与手指的触键速度要配合好,音响效果既清晰干净又通畅连贯。
(四)华彩经过句
肖邦的乐曲中通常会有许多华彩经过句,为音乐的抒情性增添了更加婉转歌唱的气质。演奏时要求声音轻巧精致,在手臂和手腕的带动下,指尖方向用力快速触键,还要处理好句子的呼吸与衔接,让这些绚烂流畅的华彩经过句也歌唱起来。
四、训练学生对大型钢琴作品整体连贯性的练习
每首乐曲整体的演奏关键是看主线的贯穿。音乐作品的总体情绪、形象、风格、精神在演奏者头脑中的集中反映就是主线,主线贯穿得是否流畅、自然,直接影响演奏效果的优劣。教师应在分析完作品的曲式结构、风格特征和演奏方法之后,让学生明确作品的主线,并训练学生对作品整体融会贯通地练习。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地启发和指引学生,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慢慢领悟主线的存在和贯通,让“主线”这个抽象的名词逐渐具象化,大胆激发学生演奏时的情感表现,使学生的演奏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
在《波洛涅兹幻想曲》中,四个主题以变奏的形式,在波洛涅兹节奏的衬托下贯穿始终,这正是乐曲的主线所在,体现了肖邦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总体的情绪带有幻想曲般阴暗忧郁的色彩,因此学生要在波罗涅兹节奏的牵引下,以幻想曲的情绪奏出此部作品的幻想性与戏剧性两种内容的对抗。
各段落不同的风格、速度的对比差异,在贯穿演奏时体现得尤为突出。突出各段落独特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掌握好对比的尺度,是成功演奏整首乐曲的必要前提。此外,乐曲各段落之间的衔接部分尤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系段落的桥梁,是过渡的重要手段。例如这首作品的再现部E1,222至225小节的过渡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实现了情绪由平静抒情向激情高亢的转变。大型钢琴作品整体贯穿性的练习,一方面要明确乐曲的主线,另一方面要找到每个段落的主线因素,分析其情绪、速度、性格,然后进行两个段落的练习,使两个不同风格的段落自然地连接起来,并深刻体会每段的主线。最后将主线放到心中,进行整个作品的贯穿练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演奏大型钢琴作品时,可以从作品的曲式结构、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曲风,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特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处理演奏技术要领。当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时,需要启发学生的音乐感觉,将作品的精神主线融于心中,进行整首作品完整的贯穿练习。在演奏大型钢琴作品时,更要注重细节和整体的关系、演奏技巧的处理及作品精神内涵的把握,教师需耐心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作品,让学生演奏时能够在曲子的每个角落自然而然地表达出音乐情感,带领学生在有限的音乐语言中,超越乐谱,去探索、再现作曲家在音乐中所探求的深刻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