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建构

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建构

时间:2023-05-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大学艺术教育分支学科,钢琴教育界也有人步入创新教育理论的研究行列。因此,创新素质钢琴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钢琴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灌注式的传授教育为主导,忽视学生感受,压制学生以主体地位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局面,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放在首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建构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作为大学艺术教育分支学科,钢琴教育界也有人步入创新教育理论的研究行列。但通过钢琴教学创新的策略和实践能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价值功能未引起钢琴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教改实践的力度滞后其他学科。

一、艺术思维与钢琴教学创新模式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专业之一,这是因为钢琴学习者或演奏者的练习与表演大都是依据印刷在纸上的音乐符号进行音乐思维的,演奏者不能机械照搬乐谱上的各种术语要求,而要在理解作者思想意图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表现丰富的音乐内涵。表演者要通过一定的艺术思维对乐谱进行音乐分析,从其旋律形态、和声色彩、节奏疏密、力度结构布局中窥探作曲家的表现意图,将纸上无生命的符号,通过联想、想象形成内心听觉表象,激发出创造声音造型的心理冲动,然后由脑中构想的音乐模式驱动手的肢体动作与琴键碰触,将无声的符号变成有声的音响,使抽象的音乐符号具象化,这是艺术创造必须经过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也是钢琴演奏者对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二度创造过程。

因此,无论是学生模仿老师表演还是学生自己独立设计音乐的演奏,都离不开自身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创造。每次演奏都是再创造,都有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这一过程体现了艺术创造与创新思维的内联性。由于学生或演奏者各人生活阅历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感受与创造的同一作品呈多元之势,体现了艺术思维表达形式具有理解性、内隐性、非同一性、多解性等特征。这一特征正是利用艺术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利条件,也为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钢琴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

二、促进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一般涉及教学的价值观和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围绕培养人才目标而建立的教学实践方法和策略。

要建构创新型钢琴教学模式,首要的任务是建作立钢琴教学目的观,即通过钢琴音乐表演的审美、立美、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文化与艺术修养,培养健全人格和创新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应变创新的能力,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要求。其次要确立将钢琴表演的教育规律与创新教育理论、艺术心理学等学科有效整合构建成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钢琴模式(以下简称创新素质钢琴教学模式)的理念与策略。明确音乐表现力发展的本身,就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艺术素养中的具体体现,而联系生活经验和音乐理解,激发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审美体验和创造喜悦则是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创新素质钢琴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钢琴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灌注式的传授教育为主导,忽视学生感受,压制学生以主体地位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局面,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放在首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虽然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钢琴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是导向学生一切创新教育的规划者与决策者。因此,钢琴教师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原有教学模式中遏制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因素,将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结合,审时度势,变换策略,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新素质作为创新型教师的天职。

三、促进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实验

创新素质教学模式的构建涉及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第一线的钢琴教师必须将教学理念设计为创新教学实践模式,才能达到育人的目标。本文作者在接受国内外现代创新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本着以钢琴教学实践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宗旨,探索、实践了四种钢琴教学模式:

(一)传授、启发、引导型钢琴教学模式

“传授”指知识的教授、钢琴技术的传承,它属传统教学方法,其作用是通过系统讲授学科知识体系,将钢琴音乐三百年的经典作品一代代传承并延续下去。钢琴艺术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艺术,许多作品没有一定的技巧就不能展现其音乐。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早、中期,运用传授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建立不同音乐风格的概念,积淀创新资源是很有必要的。但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我们必须融进现代教学中启发、探究、知识迁移的教学手段。

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有感悟音乐的敏锐力,有创造音乐的联想和想像力,否则对音乐表演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积淀丰富的音乐表象,使表象在表演创造中成为无意识的灵感,萌发出各种声音及情感的想象和感受力,才能最终形成创设音乐的冲动,进入创造音乐实践过程。

我们认为积淀创新资源需要两方面的教学手段,一是教师传授技术手段,讲授音乐艺术风格内涵及表现方式,为学生创新存储音乐风格概念、音色、造型表象、多变的技术手段。二是在教师启发下,促使学生从接受教师传授,模仿教师或演奏家演奏范式的初级阶段,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学会应用,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变通。教师通过将尚未掌握的音乐文献中难点、疑点变为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并引导学生在迁移变通的学习中扩展知识与技能,丰富感受,进而用发散型思维对教师未曾传授的作品进行独立设计。为了达到上述教学创新目标,本文作者将传统教法与现代教育方法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式与问题式教学整合,形成传授、启发、引导型教学模式。

(二)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设计教学模式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设计是以学生广博的中外文化音乐知识为背景,遵循音乐表演的二度、三度创造的特点,在个人理解、认知乐谱的基础上,把握音乐的风格,并通过联想或想象对音乐表演进行整体的艺术构思,形成钢琴表演逻辑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这种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音乐设计的模式,是提高学生演奏技术、增强表现力、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音乐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及作品内涵从而进行音乐分析、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它要结合音响创造进行触键技术设计、情绪构思等内容,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传统钢琴教学的过程是教师讲解乐谱——示范演奏——学生模仿——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易滋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同时也抑制了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于教师所限定的范围内,对作品的处理缺乏自己的审美认识。

我们采用的音乐设计的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讲授”的定势,其教学过程为学生设计音乐作品表演方式——学生讲述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思想、风格、表现形式及钢琴演奏设计方案——学生演奏自己设计的作品——师生探讨——学生再创造——学生演奏。这种设计模式运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利用一切学习手段和学习工具,或根据以往弹奏经验、或参照各种演奏版本、或研读音乐文献书籍,独立或与他人(学生或老师)合作进行音乐设计,激发钢琴演奏的艺术创造力,运用已掌握的技能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表演方式。(www.daowen.com)

(三)探究型钢琴教学模式

探究型教学是现代创新素质教育理论中激发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探索研究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心理特征,但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呈灌注与被动接受的教学势态,阻碍了学生从幼儿至大学探索潜能的开发,大学钢琴教育常面对的是因高中应试教育负担重而被动学习的大学生。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我国现代教育理论提倡的探究式教学为在钢琴教育中探索创新素质教育、唤起学生和教师的探索潜能提供了参考。本文根据大学钢琴教学要培养演奏与科研并进的人才规格需求,将探究型钢琴教学模式分两类进行实践:一类适用于钢琴表演课,一类适用于钢琴理论研究课程(集体课)。

1、探索型教学模式

由于钢琴音乐属听觉艺术范畴,其表演方式是通过时间流程中音响的变化来塑造声音形象的,它呈现的是直觉感受、快速联想、瞬间创造的心理训练,需要学生平时听赏大量作品,再通过表演实践来完成。因此,教师采取探究性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教师可采取听赏与教学结合的钢琴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听、看、想、演奏,由学生主体探索、发现音乐风格特性,演奏加音乐表演的处理方式,发表自己的评价,进而和同学、教师进行探讨,商定自己所弹乐曲的表演方式。由于钢琴表演的模仿也需二度创造,模式要求学生的创新体现为三个层面:一是初级阶段,模仿前人的创造;二是中级阶段,取他人精华与个人见解整合的半创新创造;三是高级阶段,打破前人对音乐的理解定式,通过研究,树立自己独特表演方式的全新创造。如对储望华编创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大部分人都认为此曲反映了瞎子阿炳悲惨的生活经历,音乐处理伤感、激奋、无奈。而本文作者的一位学生了解了阿炳的身世后,却认为阿炳受道家思想影响,音乐中有挣脱世俗痛苦欲达更高境界之意,对音乐做了独特处理。这种深入理解作者后的创新,形成了艺术表演创造的多解性,体现了艺术思维的求异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说探索型钢琴教学就是要打破以教师个人见解为定式导向、学生模仿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以学生独立思维创造音乐表演的多样性为其教学特征。

2、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是现代教学论提倡创新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它强调教师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模式多用于钢琴集体课教学。此模式有以下特点:教师以专题(课题)研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要求学生以论文或讲课等形式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学生研究前,教师把自己对学科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他人研究的前沿性学科问题引入教学,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如本文第一作者科研方向为《20世纪中国钢琴创作文化研究》,在第一次授课时她讲了1915年至1948年中国钢琴创作的概况。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师将自己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将20世纪下半叶按历史编年史分为几个历史时段,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7年、“文化大革命”中期钢琴创作概况,“文化大革命”后期、改革开放后中国钢琴创作概况,每个历史阶段分设研究课题让学生自由组合选题。学生课后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将研究成果写成教案,制成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音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授。未上讲台讲课的同学以撰写论文的形式在下次课堂教学中分组宣讲,以便于在每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与改进。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向老师提出,由教师本人来解答,或通过大家进行小组间讨论与交流来获得答案,形成一种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探索局面。这种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课堂讲授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对本民族文化弘扬与传承的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综合发展。这种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还通过学生讲课展示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更给学生学会调控课堂、主宰教学进程提供了实践天地,变学生从属地位为主导地位。

(四)创新活动钢琴教学模式

创新活动钢琴教模式是由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交互完成的一种创新型钢琴教学模式。它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由教师组织策划创新艺术活动;第二步,学生通过活动训练创新思维和能力;第三步,学生独立策划创新活动。

1、课堂创新性活动——即兴演奏

即兴和直觉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表现,它利用人的无意识与潜意识积淀,以灵感和即兴方式表达出来。因此,钢琴教学中采用即兴演奏与即兴创作是创造思维的训练方式,而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学生即兴表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之一。例如:(1)教师在课堂采用低于学生程度的中、外乐曲培养学生视奏和即兴演奏能力。要求用直觉思维迅速感悟乐曲情绪并即兴表演出来。(2)由钢琴教师根据歌曲情感配弹多种伴奏织体,学生感悟不同织体配置后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学生对同一首歌进行多种方式即兴配弹和演奏。(3)组织即兴表演比赛,比赛内容为即兴创作钢琴小曲、即兴配弹歌曲、视奏加即兴表演。评价标准为有创意、有特色、有个性。

2、课外创新性活动

(1)学生创意策划讲座暨音乐会的新模式

表演专业的音乐会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组织一场有创意的音乐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检验。例如本文作者的学生在教师举办20世纪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学术讲座前,围绕导师讲座的中国钢琴艺术史的年代选编一组乐曲,穿插讲座之中演奏,其创新点是将过去学术与音乐会分开举办的形式变为讲座与表演相结合的新模式,它使艺术增加了学术含量,学术又不失音响辉映。

(2)学生自主创新音乐演奏会的多种表现形式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学生举办音乐会往往需要教师精心指导,达到一定水平,经教师认可才能公演。但在创新活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举办自主学习演奏交流会的主体与领导者、组织者,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协作者,必须按组织者的要求完成既定任务(如:审定节目单、按学生需求进行专业辅导等)。学生自己选择所要演奏的曲目,通过对作品的研究,设定音乐表演模式及舞台交流程序。在交流活动中,学生是策划者、音乐会的主持人。他们除了独立表演自己设计的作品外,还必须对音乐会的形式有所创新。如以自己制作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其演奏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并导入特定的情景,从而激发观众的互动意识,更激发表演者表演和创造音乐的动力。此模式旨在通过学生交流各自的创新演奏,达到相互借鉴、拓展视野的目的,增强再探索研究兴趣。在创新活动钢琴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学生面对各种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品格,使钢琴学习的功能拓展到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目标上。同时,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组织活动的磨励中培养了自主、自强、自信、自尊、有社会公德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