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好地保护“铜梁大蠕龙”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县成立了民间文化保护领导小组,落实了保护经费,通过对传承人的资助扶持、鼓励和命名民族民间艺术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近年来,从国家、政府、学校到民间各机构都竭力对铜梁龙舞这一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展开多层次、多渠道地保护抢救。
为了更好地保护“铜梁大蠕龙”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县成立了民间文化保护领导小组,落实了保护经费,通过对传承人的资助扶持、鼓励和命名民族民间艺术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铜梁县教育局已将铜梁龙舞纳入学校教学中,组织编撰了《铜梁龙舞基础与技能》一书,作为县中小学普及龙舞艺术的初级教材,在中小学开展龙舞艺术普及教育。铜梁县巴川中学编著了校本教材《铜梁龙灯》,对铜梁大蠕龙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帮助更多的学生建立保护民族传统艺术的文化自觉意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开展“高等艺术人才民族文化价值观建立”项目,聘请铜梁龙舞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廷炎、国庆50周年铜梁大蠕龙表演队队长苏涛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外指导教师”,讲授铜梁大蠕龙的发展历程,并向舞蹈专业学生传授铜梁大蠕龙动作技艺与传统剧目《二龙戏珠》。
近年来,从国家、政府、学校到民间各机构都竭力对铜梁龙舞这一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展开多层次、多渠道地保护抢救。特别是铜梁大蠕龙在充满活力的群众性保护发展中,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再造出的“新传统”,不失为当今中国龙舞活态传承的一个典范。但传承方式单一、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龙具制作缺乏人才、民间龙舞团队无序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势单力薄等一系列问题将是其发展必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铜梁大蠕龙的有效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工作仍任重道远。(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寻根传舞:重庆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