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民俗活动和民间仪式是铜梁大蠕龙创新的社会文化土壤

民俗活动和民间仪式是铜梁大蠕龙创新的社会文化土壤

时间:2023-05-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铜梁县龙灯会不但特色鲜明,且历史悠久。铜梁龙灯在龙灯会的民俗文化语境中不断发展,与商界“行帮”的积极参与有紧密的关系。而无意之中,龙灯会变成了铜梁龙舞竞赛会,在各行业财力、精力的投入下,在竞争心理的促使下,铜梁龙舞造型不断改进、技艺不断提高,更为铜梁大蠕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民俗活动和民间仪式是铜梁大蠕龙创新的社会文化土壤

灯会作为中国元宵节期间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承载着人们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文化寓意。铜梁县龙灯会不但特色鲜明,且历史悠久。至清朝末年,铜梁龙灯已流传于上川东和小川北一带,上至四川遂宁、下达重庆涪陵地区。在民间流传着“大足朝佛(石刻),铜梁观灯(龙灯),合川看春(春会)”的俚语。

铜梁龙灯在龙灯会的民俗文化语境中不断发展,与商界“行帮”的积极参与有紧密的关系。铜梁于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建县,历史悠久,民富物殷,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平稳,在各行各业都祈祷人寿丰年、六畜兴旺、安乐幸福的良好愿望下,铜梁民间的各行业帮会组织成立了各自的舞龙队,并举行专门的民间仪式,此时不同种类的“龙”又化身为行业保护神。在农历正月初九的“龙出行”活动中,凡是扎制有龙灯的“帮口”“行会”、单位和保甲,都带领各自的龙灯队伍出街游行。经过各户铺门前时,燃香点蜡放鞭炮,谓之“接龙”。到达城隍庙、川主庙、火神庙、孔庙时,于诸神面前摇动龙头绕场一周谓之“拜庙”。通过“开光点睛”后,龙便被赋予神气。每逢龙灯会,各帮会不惜重金打造龙舞节目,通常都会展示本行业独具匠心的龙舞品种,在其制作和表演上不断翻新样式、创新动作难度,以最能代表本行业帮会特色的造型和龙舞编排参加龙灯会。如官府部门的“正龙”,私塾业的“鲤鱼跳龙门”,各乡农民的“蠕龙”,油、盐行业的“板凳龙”,屠宰行业的“猪啃南瓜”,缝纫织染业的“小彩龙”,渔业界的“十八学士”(以鱼龙灯为主),铁炉业的“火龙”等。各行会通过具有行业特点的龙神崇拜以实现全行业的精神整合,即所谓“以礼义事神明谐众志”,通过祀神达到人和。而无意之中,龙灯会变成了铜梁龙舞竞赛会,在各行业财力、精力的投入下,在竞争心理的促使下,铜梁龙舞造型不断改进、技艺不断提高,更为铜梁大蠕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