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在现代社会主流文化强势化的背景下,处于弱势、极难静态保存的民间舞蹈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重庆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到省、市、县各级名录的逐步建立,重庆舞蹈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各区县在保护自己特有的舞蹈文化遗产时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有的地方在未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谨慎运用的情况下,盲目开发,反而导致舞蹈文化遗产“创新性毁灭”的严重后果;有些地域的民间舞蹈由于时代的发展,无法符合新时期人民的新需求,其原有的文化功能丧失后逐渐失去艺术生命力而逐渐消亡。如何实现其文化内涵的转型,继而赋予这类民间舞蹈新的活力,是亟待探讨的问题。当前中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旨在协调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要素,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而舞蹈文化遗产作为和谐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活跃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目前,由于重庆各地区、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差异而导致的舞蹈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水平、方式、速度的不平衡性,一些舞蹈文化遗产已面临变异、消亡的危机,所以对重庆舞蹈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梳理与分析迫在眉睫。舞蹈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传承,又不断地在当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这种活态特质,其研究工作必须超越固定的文本概念,去寻找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文本后所传承的传统文化精神。本书选取了重庆地区在国家级舞蹈文化遗产目录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民间舞蹈样式——秀山花灯、酉阳土家族摆手舞、铜梁大蠕龙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其依存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土壤、表演形式、艺术特色、历史流变、抢救保护情况及保护价值的分析,进而具体到对舞蹈动作及套路的教学图解,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文化遗产进行文本梳理。此举不仅是对重庆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有效文本传承方式的尝试,更是为区域性舞蹈文化考察和舞蹈遗产研究范式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路和视野。[1]1(www.daowen.com)
[1] 本章未注明作者和出处的图片均来自《重庆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所载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