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佛教故事:来自中国古代僧人的烦恼

佛教故事:来自中国古代僧人的烦恼

时间:2023-04-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隋唐之际有吉藏。《续高僧传》曰:释吉藏,俗姓安,本安息人也。《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吉藏均为制疏。第二明说有说无,二并世谛。以二谛有此三种,是故说法必依二谛。是故诸佛为说诸法毕竟空无所有。次第二重明有无为世谛,不二为真谛者,明有无是二边,有是一边,无是一边。二是偏,不二是中。从来云,取相烦恼,感六道果报,此须废。非生死,非涅槃,乃名实相。此皆谓情,故须废之也。故亦为中国一部分人所喜。

佛教故事:来自中国古代僧人的烦恼

隋唐之际有吉藏。《续高僧传》曰:

释吉藏,俗姓安,本安息人也。祖世避仇移居南海,因遂家于交广之间,后迁金陵而生藏焉。……听兴皇寺道朗法师讲,随闻领解,悟若天真。年至七岁,投朗出家。采涉玄猷,日新幽致。凡所咨禀,妙达指归。(卷十一,《大藏经》卷五十页五一四)

《续高僧传》谓吉藏于唐高祖武德六年(西历六二三年)卒,年七十五。吉藏曾住会稽嘉祥寺,世称嘉祥大师。《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吉藏均为制疏。对于所谓三论宗,贡献甚大。惟其学琐碎已甚,不尽有哲学的兴趣,今述其二谛义。

吉藏云:

叡师《中论序》云:“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祛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若通此四论,则佛法可明也。”师云:此四论虽复名部不同,统其大归,并为申乎二谛,显不二之道。若了于二谛,四论则焕然可领。若于二谛不了,四论则便不明。为是因缘,须识二谛也。若解二谛,非但四论可明,亦众经皆了。何以知然?故论云:诸佛常依二谛说法。……(《二谛章》卷上,《大藏经》卷四五页七八)

依吉藏,二谛有三种,三重,或三节。吉藏云:

山门相承,兴皇祖述,说三种二谛。第一明说有为世谛,无为真谛。第二明说有说无,二并世谛。说非有,非无,不二,为真谛。……第三节二谛义。此二谛者,有无二,非有无不二;说二说不二为世谛,说非二非不二为真谛。以二谛有此三种,是故说法必依二谛。凡所发言,不出此三种也。(《二谛章》卷上,《大藏经》卷四五页九十)

所以需要此三种二谛者,吉藏云:(www.daowen.com)

此三种二谛,并是渐舍义,如从地架而起。何者?凡夫之人,谓诸法实录是有,不知无所有。是故诸佛为说诸法毕竟空无所有。言诸法有者,凡夫谓有。此是俗谛,此是凡谛。贤圣真知诸法性空,此是真谛,此是圣谛。令其从俗入真,舍凡取圣。为是义故,明初节二谛义也。次第二重明有无为世谛,不二为真谛者,明有无是二边,有是一边,无是一边。乃至常,无常,生死,涅槃,并是二边,以真,俗,生死,涅槃是二边故,所以为世谛;非真,非俗,非生死,非涅槃,不二中道,为第一义谛也。次第三重,二与不二为世谛,非二非不二为第一义谛者。前明真,俗,生死,涅槃,二边是偏,故为世谛;非真,非俗,非生死,非涅槃,不二中道为第一义。此亦是二边,何者?二是偏,不二是中。偏是一边,中是一边。偏之与中,还是二边,二边故名世谛;非偏非中,乃是中道第一义谛也。然诸佛说法,治众生病,不出此意,是故明此三种二谛也。(《二谛章》卷上,《大藏经》卷四五页九十至九一)

“问有无表不有无,悟不有无时,为废有无,为不废耶?”说二谛令人悟不二,当人悟不二时,为废二谛,为不废耶?吉藏云:

师解云:具有废不废义。所言废者,约谓情边,即须废之。何者?明汝所见有者,并颠倒所感,如瓶衣等,皆是众生颠倒所感,妄想见有,……是故须废也。此则用空废有。若更著空,亦复须废。何者?本由有故有空。既无有,何得有空?……此之空有,皆是情谓,故皆须废。……何以故?谓情所见,皆是虚妄,故废之也。又非但废妄,亦无有实。本有虚,故有实。既无虚,即无实,显清净正道。此亦明法身,亦明正道,亦明实相也。然此已拔从来也。何者?从来云,取相烦恼,感六道果报,此须废。废六道生死,得如来涅槃。今明有生死可有涅槃,既无生死,即无涅槃。无生死,无涅槃。生死涅槃,皆是虚妄。非生死,非涅槃,乃名实相。一往对虚辨实,若无彼虚,即无有实也。……何但初节二谛须废,乃至第三重皆须废。何以故?此皆谓情,故须废之也。(《二谛章》卷上,《大藏经》卷四五页九一至九二)

就此方面言,则三重二谛皆须废。然就另一方面言之,则三重皆不废。吉藏云:

有方便三不废者,即不坏假名,说诸法实相。不动等觉,建立诸法。……唯假名即实相,岂须废之?……斯即空有,有空,二不二,不二二,横竖无碍。故肇师云:“欲言其有,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像既形。”又云:“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诸法亦尔,故不废也。(《二谛章》卷上,《大藏经》卷四五页九二)

如此则与僧肇不真空义相同。不过吉藏注重在三重二谛皆须废;此为大乘空宗之说。此宗之形上学虽与道家异;然其所说实相一切皆非之意,颇与《老子》言道常无名,庄子主张不知无言之意,在表面上有相同处。故亦为中国一部分人所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