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太宗在宁夏灵州见百王

唐太宗在宁夏灵州见百王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01唐太宗灵州会“百王”隋大业十三年,参与逐鹿中原的关陇地主集团代表李渊鲸吞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果实,攻占隋都城长安,隋朝灭亡。唐太宗十分高兴,要求使者返回各部后,转请他们的汗王和首领,或派大员约期到灵州举行盛会。唐代宁夏将领史铁棒墓碑唐太宗李世民在灵州主持召开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团结大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永载史册。一致公推唐太宗为“天可汗”,拥护中央政府的领导地位。

01 唐太宗灵州会“百王”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参与逐鹿中原的关陇地主集团代表李渊鲸吞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果实,攻占隋都城长安,隋朝灭亡。次年李渊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改隋的郡制为州制,并在边疆地区设置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公元627年,唐太宗继帝位后,又改全国行政建置为道、州、府、县4级。还在一些战略要地设立节度使,统一该区域内的军政管理。并在边远地区设立一些羁縻州,用以安置内归的少数民族部落。今宁夏全境隶属于关内道,南北分属原州和灵州。原州,即隋平凉郡,辖今宁夏境内的平高、百泉、萧关(他楼)等县。灵州,即隋灵武郡,辖今宁夏境内的回乐、鸣沙、灵武、怀远、弘静(保静)、温池、丰安、定远等县。在灵州城先后设置过总管府、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理所。

唐初北方各民族走向团结

隋末唐初,北方突厥族发展壮大起来,并逐渐征服了西域地区铁勒人建立的绿洲王国和东部其他部落小国,时称“铁勒九姓”,一个统一强大的大漠汗国,出现在隋唐政权的北方。突厥挟铁勒各部经常南犯,给北方各族人民带来痛苦,边地的农牧业生产遭到非常大的破坏,也严重威胁着隋唐的国家安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初,颉利可汗曾率大军南侵,从晋北到灵州、原州和陇右一带均遭蹂躏。颉利亲自指挥的一支精锐骑兵一直打到唐都长安西郊的便桥。不久,突厥内部出现纷争,其统属下的铁勒(高车)薛延陀、回纥、拔古等部落率先反叛,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突厥势衰,分裂为东、西突厥。东突厥各部纷纷归顺唐朝。

唐太宗像

唐太宗接受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采取积极的民族政策,善待归附的突厥各部贵族和民众,把他们集中妥善分遣到北方从幽州(今北京)到灵州(今宁夏吴忠境内)的广大地区,分别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进行安置,任命原突厥各部酋长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实行自治管理。后唐廷又在北方特别设立六都督府和七州,对内附的铁勒、回纥等十三部进行安置,其中有1府5州地处于灵州境内。它们分别是:都蓝部居燕然都督府,浑部居皋兰州,阿跌部居鸡田州,跌结部居鸡鹿州,俱勃罗部居烛龙州,阿史德特建俟斤部居祁连州。

其中,斛薛部被安置在灵州,但这些突厥降户却不安于现状,与唐廷面和心不和。公元631年,斛薛部叛唐北奔,被二州镇将王道宗、公孙武达等率兵追俘。次年,唐廷在原州平高县他楼城(今宁夏固原北)设置缘州重新安置了这批突厥降户。当然,并非所有突厥降户都与唐廷对抗,如突厥首领阿史那社尔率其部万余人于公元636年降唐后,被安置在灵州境南,唐廷还封他为右骁卫大将军,并将李渊的大女儿衡阳公主赐婚给他,官拜驸马都尉,他后来成为唐朝战功赫赫的著名将领。突厥各部在与中原中央政权的和战与密切交往中,已经高度汉化,其奴隶制也向封建制转化,这是奴隶主贵族们所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在各族人民要求和平和不可抗拒的民族交流融合的大前提下,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局面开始形成。

回鹘公主像(www.daowen.com)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铁勒部首领薛延陀可汗夷男灭东突厥后,成为北方新大汗。他雄据漠北,挟持各部与唐为敌。但是在唐军的打击和威慑下,不得不有所收敛,并主动派叔父沙钵罗泥熟向唐廷请婚以结和好。唐太宗从大局出发,许以新兴公主下嫁,提出的条件是要夷男备厚礼、亲自到灵州完聘迎娶,唐太宗也计划亲至灵州接见他,主持隆重婚礼。夷男答应了唐太宗的条件,开出的聘礼是良马3000匹,貂皮3.8万张等。马匹都是薛延陀从各下属部落临时征调而来的,由于铁勒诸部散处北方万里之遥的大漠之中,从征调地集中到大汗牙庭,再赶到漠南,路途远险,未到唐境就倒毙过半。于是,太宗误认为夷男没有诚心,“责以聘礼不备”,下诏与夷男绝婚。原计划的活动安排也就被取消了。不久夷男败亡,一部分奴隶主贵族仍然想倒行逆施维持奴隶制特权,又在内部相互争夺汗位,兴兵祸乱边地,于是唐廷出兵消灭了薛延陀新奴隶主控制的汗国。由于薛延陀部是统治铁勒九姓部落的首领,其亡,各部落群龙无首,自然处于树倒猢狲散的境地。在唐廷与突厥斗争的过程中,回纥一直配合唐朝军队最后攻灭了薛延陀部,同时其自己也在军事活动中逐渐强大起来,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唐代胡旋舞石刻墓扇门(宁夏盐池)

唐太宗灵州会“百王”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九姓铁勒”之回纥、契苾、仆骨、同罗、拔野古、多滥葛、思结、阿跌、跌结、浑、斛薛等11个部落纷纷内附,并分别派使臣南下向唐纳贡,还一致要求“归命天子,原赐哀怜,乞置汉官司,养育奴等”,言辞恳切。唐太宗十分高兴,要求使者返回各部后,转请他们的汗王和首领,或派大员约期到灵州举行盛会。在唐太宗看来,这是一次彻底解决北方各民族内部以及与中原汉族人民和解进而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契机,决心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亲赴灵州,主持这个重要的民族团结大会。

唐代宁夏将领史铁棒墓碑(宁夏固原)

唐太宗李世民在灵州主持召开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团结大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永载史册。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在解除了突厥边患以后,不对北方民族诉诸武力,而采用积极友好的民族政策,并抱病亲赴灵州,会见北方各民族代表。他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八月己已(初十日)从长安出发,二十二日至泾州(今甘肃泾川境内),二十八日逾陇山(即六盘山)至瓦亭(今宁夏固原境南),在此顺道巡视了国家军马场,九月十五日抵达灵州。这时北方各部落可汗、首领和使臣有数千人都已聚集恭迎大唐皇帝。唐太宗热情接见、招待了兄弟民族的贵宾们,铁勒首领也代表各汗国表示答谢,并在大会上当众向唐皇请求:“咸请列其地为州县”,“愿得天至尊为奴等作可汗,子孙常为天至尊作奴,死无恨”。一致公推唐太宗为“天可汗”,拥护中央政府的领导地位。唐太宗对于这一民族和睦的盛事非常重视和喜悦,当时就挥毫作诗并勒石作永久纪念。这块表明民族大团结的著名诗碑虽然早已失传,而其中的名句“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至今。可以看出,宁夏地区在历史上就曾是各民族和睦共处的大家庭,是多民族自治的大舞台。办完这件大事后,李世民于十月二十八日从灵州返回长安。从此以后,西北边地与内地融为一体,赢得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把盛唐的繁荣富强推到了顶峰,给各民族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唐代黄铎堡古城遗址(固原市境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