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平定东突厥:李靖的壮举

平定东突厥:李靖的壮举

时间:2024-07-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038平定东突厥:李靖李靖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与红拂女、虬髯公并称为“风尘三侠”,史载其人“临机果,料敌明”,是战功卓著的大唐开国名将。如今朝廷派使节前往突厥,突厥军必定松懈,以为唐军不会继续攻击。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并杀死隋义成公主。阴山一战唐大败东突厥

平定东突厥:李靖的壮举

038 平定东突厥李靖

李靖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与红拂女、虬髯公并称为“风尘三侠”,史载其人“临机果,料敌明”,是战功卓著的大唐开国名将。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他的祖父名崇义,仕后魏,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名诠,仕隋,任赵郡守,所以他出生于仕宦世家。幼习书史,姿容秀美,仪态魁伟,堪称为美丈夫,在唐小说中,是《红拂传》的主人公之一。

公元630年正月,朔风凛冽,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连夜进军,逼近突厥营地。颉利可汗毫无防备,发现唐军突然出现,大惊失色。还没等到唐军正式发起攻击,突厥兵先乱了起来。颉利可汗的心腹将领康苏密挟持隋炀帝皇后萧氏和幼孙杨道政,一起向唐军投降。颉利可汗一看形势不妙,就偷偷逃跑了。这一战,李靖出奇制胜,唐太宗因此称赞说:“昔李陵提步卒五千,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

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世绩也率军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可汗一败再败,损失惨重,遂退守铁山,其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了。颉利可汗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他派人入朝请罪,请求内附,并表示愿意入朝。其实,他内心尚犹豫未决,意欲赢得时间,得以苟延残喘,俟草青马肥之时,逃到大漠以北,以便卷土重来。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等前去安抚,又诏命李靖率兵迎颉利可汗入朝。

李靖与李世绩在白道会合,两人商议,认为颉利可汗虽然战败,但部下兵马仍然很多,之后一定撤往沙漠,以保存突厥的实力,唐军北击道路险阻且遥远,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再追击突厥会十分困难。如今朝廷派使节前往突厥,突厥军必定松懈,以为唐军不会继续攻击。如果这时候挑选一万精兵,携带二十天的粮草,不需要进行战斗就可以将突厥可汗擒获。于是同张公谨商议进兵,张公谨表示反对,说:“皇帝的诏书已经同意突厥投降,而且使者唐俭等还在突厥处,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发兵攻击呢?”李靖回答说:“这其实是当年韩信用来击败齐国的计策,唐俭之辈没有什么可惜的!”于是趁夜出动军队,李世绩部队尾随而行。军至阴山(今大青山),遇突厥千余帐,将其全部俘获。

李靖故居位于陕西三原县(www.daowen.com)

当时唐朝派遣的议和使臣唐俭正在突厥营中,颉利可汗毫无战斗准备。二月甲辰,李靖命令苏定方帅二百骑为前锋,乘雾前进,当到达突厥可汗的牙帐七里的地方时,才被突厥军发现。如同惊弓之鸟的颉利可汗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也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并杀死隋义成公主。阴山之战,唐朝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兵败后逃到小可汗苏尼失的居地灵州,苏尼失把颉利可汗执送唐军,率众投降,突利可汗等纷纷降唐。突厥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者投奔西突厥,漠南之地遂空,东突厥灭亡。唐朝把东突厥降民安置在幽州至灵州一线,分突利可汗之地置顺、祐、化、长千州都督府,以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统其部众;又分颉利可汗之地为六州,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任命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统辖颉利可汗旧部,阿史那苏尼失为北宁州都督。

唐军正月出兵,三月俘虏颉利可汗,两个多月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东突厥就此平定,漠南一带尽归唐境,唐之国威远播四方。自隋朝以来,突厥一直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人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当年唐高祖与唐太宗曾经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因此,唐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来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特地在凌烟阁设宴庆祝。李渊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唐太宗也闻乐起舞。欢宴一直持续到深夜。

唐灭东突厥,是隋末至唐初的一次空前胜利,此战树立了大唐帝国的赫赫威名,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北方民族不敢轻易犯边,出现了四夷来朝的局面,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慑于大唐军威,公元630年,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齐聚长安,一齐上书,请求唐太宗称“天可汗”。唐太宗笑道:“我为大唐天子,难道又为可汗之事吗?”但此后,他赐给西北各部落酋长的玺书都用“天可汗”的称号,由此可见他其实对“天可汗”的称号相当自得。

阴山一战唐大败东突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