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奇袭龙城第一功:卫青
长久以来许多书对龙城飞将的注释为“李广”,但也有很多人认为“龙城飞将”应指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因为,卫青打下了龙城,而李广至死都未到龙城。
在汉代的著名将领中,卫青并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是他确实是汉匈战争里贡献最大的将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卫青打的,龙城战役虽然只消灭敌人七百人,但却粉碎了许多人宣扬的“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汉朝将士树立了必胜匈奴的坚定信念。
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他为关内侯。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基本上被打垮,已无内顾之忧,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反击匈奴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了。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毅然决定,拜卫青为车骑将军。
这年冬天,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
这次进击匈奴,卫青是首次出征。但他在战斗中,勇猛非凡,领兵打出长城,深入匈奴境内,直至龙城(匈奴单于祭天和首领聚会的地方),斩敌七百人,取得初战胜利。其余三路,公孙敖损失了七千人马,李广战败被匈奴俘获后于半路逃归,公孙贺则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匈奴骑兵乘胜西进,锐不可当,很快便突入雁门。西汉整个北部边郡形势紧张,京师长安一片惊慌,各地告急的文书雪片般地飞奏朝廷。
在这危难之际,汉武帝又重新起用李广,派他到右北平(治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担任太守,这时匈奴骑兵有意避开飞将军李广,不向右北平进攻,而向西北各郡进犯。为此,卫青再次受命出征,迎战匈奴。与此同时,汉武帝还指令李息从代郡出兵,袭扰匈奴后路,同卫青一路遥相策应。
卫青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匈奴虽奔袭千里,斩将夺城,但是士卒疲惫,汉军则是养精蓄锐,士气高昂,以逸待劳。因此,利在速战。他得到出战的命令以后,马上率领三万多精骑,挥师北上,风驰电掣般赶到前线。
卫青一马当先,冲杀在前。校尉士卒见主将亲冒矢石,也豪气倍增,拼死杀敌,汉军与匈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匈奴被汉军打得七零八落,丢下数千具尸体,狼狈逃窜。
至此,卫青漂亮地完成了出征,得到汉武帝及其他大臣、将领的认可。
卫青率领的汉军收复了河南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基地。为此,当卫青凯旋之时汉武帝破格提升卫青为大将军,成为全军的统帅。
面对种种不利条件,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
新任大将军的卫青又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至漠北一带,远离汉境。他并在这次和匈奴的战斗中带出了汉朝另一位抗匈名将霍去病。
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卫青打的,龙城战役虽然只消灭敌人七百人,但却粉碎了许多人宣扬的“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汉朝将士树立了必胜的坚定信念。
公元前127年,匈奴骑兵又侵入上谷、渔阳,杀掠百姓。西汉和匈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汉武帝决定全力收复河南地,以消除匈奴的威胁。西汉的河南地,即今黄河河套地区,那里水草丰美,宜于农牧,又临近西汉都城长安,无论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这次战争是西汉对匈奴发起的第一次战略进攻,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采取了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避实击虚的战法,而这次重大军事决策的执行,又落到了卫青身上。
战前卫青仔细分析了当时情况,认为要是直接从长安正面攻打盘踞河南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他们势必会退至石门水(今内蒙古包头市西)、高阙(今内蒙古彦淖尔盟杭锦后旗)两个山口,凭险据守,北面还有单于王廷和右贤王为后盾。
因此,卫青率领四万大军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向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石水门和高阙,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廷的联系。
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歼敌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战后,卫青因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
卫青连续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意义非常重要:一是,初步摸索总结出在陌生的领域对付作风强悍且具有高机动性优势敌军的一些作战方式;二是,战后夺得黄河以南的朔方地,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这一带水草肥美,曾是匈奴人的理想牧场。军事上的胜利,不仅给了匈奴严厉的打击,而且在经济上也给了匈奴当头一棒。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在那里修建了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汉武帝还下诏招募百姓十万人到河套地区去屯垦备边。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汉朝对匈奴的防御。
这样,不仅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同时也建立起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可以说,卫青此战为汉朝此后的一系列胜利打下了根基。
丢失了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使匈奴在经济上遭受了重大损失。掠夺成性的匈奴贵族,并不甘心于河南地作战的失败。从公元前126年到前122年,匈奴右贤王不断地从代郡、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入侵,但这些图谋都在汉廷的坚决反击下破产了。
公元前125年,匈奴分兵大举侵入代郡、定襄、上郡。第二年春天,汉武帝派卫青统领六将军,带领十万余人,从新根据地朔方进行反攻。
“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卫青这次采用夜袭的手段,命令部队马不停蹄,兵不卸甲,长途出塞六百余里,出其不意,闪击了匈奴右贤王部。(www.daowen.com)
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正在帐中畅饮美酒。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仓惶中忙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朝轻骑校尉郭成等向北追赶了几百里,俘获匈奴裨王(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人,牲畜数十万头。汉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当汉军回到边关的时候,汉武帝派使者捧着印信,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八千七百户,所有将领都归他指挥。那时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拼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
卫青将荣誉归功于皇帝和诸将士,此举让他在皇帝面前和将士中树立了同甘共苦的形象,也是卫青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的重要依据。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将领。
漠南战役最大的成就是,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并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形成分而制之的战略局面。同时,解决了以往汉军无法深入塞外作战的问题,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卫青采用了什么战术,但从战役过程和结果来看,可以说汉军在战术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开始有了骑兵大兵团高机动性的大迂回、大纵深作战的初步概念,卫青为大汉铁骑的形成可谓居功至伟。
此后不久,匈奴又出动骑兵万人侵入代郡,大肆杀掠。汉武帝为了进一步打击匈奴主力,巩固边防,于公元前123年,令大将军卫青指挥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六将军,率领十万余骑,由定襄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人。
在以后的几年里,汉军在河西(今甘肃省黄河以西祁连山峡谷地带,也称“河西走廊”)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就使得汉朝西部边境的防御有了保障,从而为全面解除匈奴的侵犯创造了有利条件。
卫青最被人熟悉的战例是漠北大决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把他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到极至的战斗,这次战斗不仅体现了他谨慎小心的作风,更体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超乎寻常的果敢。
面对种种不利条件,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而当黄沙突起的时候,卫青却展现了他少有的果断一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主力部队迅速进攻,在匈奴阵脚已乱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终使匈奴全军溃败。
漠北决战歼灭匈奴军三万多人,取得了堪称是汉匈战争史上决定性的一场胜利。从此,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主动权,匈奴则退缩在大沙漠以北,再也无力南侵。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一方面采取整理币制,盐铁专卖,加重商税等措施,以解决战时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乘匈奴新败势孤的有利时机,集中兵力,深入打击其主力。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会议,宣布进军漠北的决策,说:“赵信为单于献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沙漠)轻留,今大发士卒,其势必得所欲。”汉武帝利用赵信的错误判断,因势利导,确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歼灭匈奴主力的作战指导方案。随即集中兵力,组成两个大的骑兵团,令卫青、霍去病各领骑兵五万,分为东西两路,远征漠北。卫青指挥的西路军:以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李广为前将军;曹襄为后将军。
这次进军是准备在沙漠地区与匈奴主力决战,因而大量人马的物资供应和军需品的运输补给,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汉武帝特别组织了随军运载私人行李的马匹十四万匹,并以步兵数十万人,为大军转运辎重粮草,从而保障了这次深入作战的需要。
西汉敦煌简牍
西汉大军原拟由定襄北进,并由霍去病专门对付单于。在进军途中,捕获匈奴俘虏后得知单于驻地所在,于是又改变计划,命霍去病单独率领一队人马从代郡出击,卫青仍按原计划出兵定襄。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东面迂回策应。
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此时,匈奴方面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将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敏锐地识破了对手的用心,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五千骑兵向敌阵发起冲击。匈奴也不敢大意,以一万骑兵来迎击,开始的时候双方都很谨慎。
但匈奴的冲击力习惯性地将战斗引入混乱的局面,此时战局正悄然向有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由于卫青事先构筑了坚实的防线,匈奴的中线突击没能冲破汉军的防线,随着时间的延长,匈奴军逐渐进入了汉军的口袋,汉军的中线部队开始收缩,有意将匈奴引入口袋中。
战斗持续到了黄昏,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在沙漠中对面不相见,局面混乱起来。卫青却能处变不惊,敏锐地感知到反攻的时机到了,下令早已待命的两翼骑兵部队突进,对敌完成合围。匈奴的军队在汉军侧翼的打击下终于崩溃,单于看到汉军人数众多,士气旺盛,知道无法取胜,慌忙骑上快马,率领精壮骑兵数百人,向西北方向突围逃去。
卫青发现单于逃走,立刻派出轻骑连夜追赶,匈奴人马纷纷溃散。汉军追赶了两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俘虏匈奴官兵一万九千人。卫青率领大军一直挺进到寘(田)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匈奴兵已经逃空,城里贮存了不少粮草。大军在那里停留了一天,卫青让兵士们饱餐了一顿,把多余的积粮烧了,然后奏凯而还。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引兵北上
卫青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极为抢眼:卫青突出的个人能力和沉着坚毅的指挥,给了将士们以极大的鼓舞,激发了士兵的作战能力,从而弥补了兵力上的不足。卫青正面的拼杀为两翼的迂回包抄赢得了时间。匈奴溃败时,卫青又乘胜追击,向纵深发展,扩大战果,并焚毁其粮库,给匈奴以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决战。
另一路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出代郡后,北进两千余里,渡过大沙漠,与左贤王的军队遭遇。在战斗中,俘获了匈奴顿头王、韩王以下七万多人,活捉匈奴的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走。
卫青的墓看起来像阴山
漠北战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苦的一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两大战略集团,共歼灭匈奴九万多主力精锐。其中,卫青军歼敌一万九千余人。经过此战,匈奴元气大伤。此后,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廷”的局面,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此战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后,直到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汉与匈奴一直处于休战状态。卫青在抗击匈奴进犯的战争中,前后七次率兵出塞,为汉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汉武帝除了奖赏两路大军的有功人员外,并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卫青的尊荣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后谥为烈侯。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像阴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