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解读丝绸之路:张骞成功结盟斩断匈奴右臂

解读丝绸之路:张骞成功结盟斩断匈奴右臂

时间:2024-07-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011张骞两使西域在北方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各部落连年混战,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占有了他们的家园。张骞带着大量的绸缎、金银、牲畜和许多宝物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

解读丝绸之路:张骞成功结盟斩断匈奴右臂

011 张骞两使西域

在北方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各部落连年混战,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占有了他们的家园。大月氏也未能幸免,部分逃到汉朝领土上的大月氏人惊魂未定,他们恐惧地告诉汉朝的居民,自己的部落被匈奴人击败,人民遭到了屠杀,他们的部落首领被匈奴人砍下了头颅,头骨被制成了酒壶,剩下的人们四处逃散,周围其他的部落都不敢与匈奴为敌,所以他们无法争取到任何同盟。即使远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无意收留他们,所以大月氏人只能向更远的西方迁徙。

武帝发现了这一机会,他准备了一封结盟的书信,准备派人送往月氏部落,希望与月氏结盟共抗匈奴。他召集王公大臣,希望找到能当此大任者。

这时,当时还只是御林军的将领的张骞主动请缨。在史书中,连张骞具体的出生年月都未有表述。但多年以后,史官们在史籍中这样描绘张骞:“张骞,成固人也。为人强大有谋,能涉远。”

中亚国家的国王们听了张骞的描述,被东方的地大物博所吸引,更为东方的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所倾倒。

张骞正是武帝寻找的人选。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大月氏,意味着要经历三千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指引路该怎样走。更危险的是,要到中亚,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那里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大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名随从出发了。接近匈奴领土时,张骞一行直接向匈奴的防线进发,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穿越匈奴的土地。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敌人的防备,没多久就被匈奴人抓住。

在匈奴人的土地上,张骞度过了十年软禁的时光,无法离开匈奴的土地,他娶了一位匈奴女子,还有了几个孩子。匈奴人终于放松了警惕,他们允许张骞全家迁往西方。张骞找准机会,和几个随从一起逃脱了。

他们一路上经过了几个中亚国家。听了张骞的描述后,这些国家的国王们被东方的地大物博所吸引,更为东方的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所倾倒。他们都表示很乐意与汉朝通商,但提起结成同盟与匈奴作战,他们都没有信心。

张骞一行终于找到了大月氏部落。大月氏部落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夏国定居,已经适应了在新的土地上生活,对回到东方,与曾经的敌人继续战斗没有任何兴趣,失掉了向匈奴复仇的意志。张骞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后,见游说不成便踏上了归途,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脱,于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发的十三年后,终于返回了长安

与大月氏结成联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张骞却带回了有关西域的很多情报——在到达中亚地区以后,张骞一行在寻找月氏部落时,收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甚至收集到更远的西方和南方国家的信息,包括印度、大夏、叙利亚和罗马帝国的大致情况。

并且,张骞带着一种特有的敏锐,在进入匈奴人的控制范围之后,就开始留心每一处水源、每一块草地,并详细记录下来。他告诉汉武帝,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他曾经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它们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宝马”。据说它们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张骞称赏它们可以成为汉王朝骑兵最好的坐骑。汉武帝本人非常喜欢马,听说有这样的宝马,自然想得到。而且,汉武帝此时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虽然结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www.daowen.com)

张骞带着大量的绸缎、金银、牲畜和许多宝物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月氏的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探险本身却对西汉王朝有重要的意义。汉武帝没有责怪张骞,把他留在身边作为宫廷顾问。不久,张骞参加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官职为校尉。因为收集情报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张骞主要负责刺探情报和沿途的给养。在北方,卫青率领军队与匈奴人展开激烈的厮杀,正是张骞先前收集的水源和牧草分布资料帮助了汉朝军队,他们赢得了一系列胜利,张骞也因此被封为博望侯。

但张骞的军旅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随后的战斗中,作为主要的谋士和指挥官,张骞跟随李广攻打匈奴的主力部队。由于指挥失策,李广的部队被匈奴围困,张骞错误的判断让大军未能及时脱险,汉军损失惨重。按汉军法纪,这样的过错论刑当砍头,但张骞幸运地被免于一死,只是被剥夺了爵位。

张骞作为一个伟大的先行者,在开拓丝绸之路,发展中西交流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张骞失去了爵位,但他仍在朝中任职。张骞几次觐见汉武帝,说明继续与西方各国加强交往的重要性。张骞本人笃信同西方的交往关乎汉王朝的命运。他上谏汉武帝,说可以说服从前匈奴的附属国乌孙,联合攻打匈奴,只要汉武帝许诺事后让他们回到被匈奴人夺走的故土。张骞和其他谋士认为可以用和亲政策取得乌孙首领的配合,然后再用大量的财物诱使他们回归东方。一旦乌孙人与汉朝联合,不异于“断匈奴右臂”。在消灭匈奴人之后,汉朝军队甚至可以继续向西挺进,让西方的大夏等国家臣服。

汉武帝

汉武帝是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皇帝,他出于军事目的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他三次派兵西征客观上拓宽了丝绸之路。他派遣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与匈奴作战确保了中原王朝与各国的交往,使丝绸之路成为各民族与文明融合的桥梁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这一次,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城谷,却正赶上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但他却利用这次机会,与西域、中亚各国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节的关系。这次张骞带着三百骑兵,还带着大量的绸缎、金银、牲畜和许多宝物。到达西域之后,张骞把队伍分为四路,分别带着礼品到不同的部落。他自己带领着一支直奔乌孙部落,但乌孙人的首领并没有马上同意与汉王朝结盟。与此同时,另外三支队伍都取得了进展,已经带着情报、交换的货物和别国的使节商队回到了西汉的土地上。

乌孙王朝直到迁居天山,共经历了12代乌孙王

不同于从前中国君主们的封闭治国观念,汉武帝希望与周边国家增强联系,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影响力。在各部落使节先后前来拜见之后,汉武帝派出更多的使者和商人前往中亚。他们与当地人进行贸易,只要报上张骞的名字,就会取得当地人的信任。汉王朝的商人在中亚逐渐增多,东方和西方的交流和了解也逐渐深入。

没过多久,随着汉王朝在中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乌孙国王同意与汉王朝和亲。通过这些联姻,中国和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尽管如此,这些国家还是没有与西汉王朝建立同盟共同抵御匈奴的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