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流动的绿洲:丝绸之路带来的中原新奇香料和葡萄酒

流动的绿洲:丝绸之路带来的中原新奇香料和葡萄酒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008流动的绿洲自从“丝路”贯通的那一刻起,各种对中原来说堪称新奇的香料、水果、蔬菜,借着这条绵长的丝绸之路,慕风远飏,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土,逐渐融入中国的日常生活。时至今日,葡萄酒仍是时尚、品位的代名词。换句话说,服丹药的道士们可以通过吃菠菜来抵消摄入汞化合物带来的不适。唐代流行至今的另一种时尚蔬菜是甘蓝。葡萄酒成为唐朝的时尚饮料唐代菠菜由西方传到中国香料篇香料是指以香味为特质的物品。

008 流动的绿洲

自从“丝路”贯通的那一刻起,各种对中原来说堪称新奇的香料、水果蔬菜,借着这条绵长的丝绸之路,慕风远飏,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土,逐渐融入中国的日常生活。有的更是被打上了鲜明的外来标记——“胡”。即胡桃、胡麻、胡萝卜胡椒、胡蒜、胡葱……其实“胡”字在中国古代专指中原王朝北方边境的邻居,但到了唐朝,“胡”主要用于称呼西方人,特指波斯人,有时也称天竺人、大食人、罗马人为“胡人”。而未被打上标记的那些,经年累月之后,自然地融入了汉人的生活,继而改变了汉人的生活。

果 蔬 篇

葡萄是通过丝绸之路最早进入中国的植物之一

东汉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用葡萄酿制酒的技术

葡萄,在夜光杯中变成了透明的液体。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果实,更让人念念不忘的是用它酿成的酒。自汉使从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北部三国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带回葡萄种子以后,葡萄酒汉朝人而言还仅仅是一则传说,他们还没有学会酿制这种新奇饮料的技术。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道:“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武帝得到这种植物的种子之后,吩咐在离宫别馆大规模种植,最初是作为“形象工程”给人看的,因为“凿空”西域之后,外国的使节纷至沓来,为了让使节们在长安城居住期间,解除思乡之情,首先在各国大使馆旁边种植,后来才渐渐流传到民间。东汉时,虽然已经掌握了葡萄酒的酿制技术,但少量酿制的葡萄酒仍然非常珍贵。公元647年,突厥的叶护向唐太宗进献了一种马乳葡萄,紫色,籽粒很大,并同时教授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唐太宗更在原来酿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排列组合,酿出了一种八色的葡萄酒。

唐代兼容并蓄的政治环境唐人追求胡风风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穿胡服、听胡乐、食胡食、饮胡酒一度成为风尚。葡萄酒成为唐朝的时尚饮料,唐朝有许多名人都是葡萄酒的追捧者。“数茎白发哪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杜甫喝出了几根白头发也舍不得戒酒。当然最有名的还是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时至今日,葡萄酒仍是时尚、品位的代名词。只是当我们拿起高脚杯,品味葡萄酒的时候,再也找不到一丝来自绿洲的神秘气息。

菠菜也是在公元647年随许多稀有蔬菜移植到中国的。由于被道教方士称为“波斯草”,这让菠菜看起来似乎来自波斯。不过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名字慢慢就不大使用了。据史料记载,菠菜“火熟之,能益食味”。但是菠菜最重要的用途在于“解酒毒”,“服丹石之人食之佳”。换句话说,服丹药的道士们可以通过吃菠菜来抵消摄入汞化合物带来的不适。

唐代流行至今的另一种时尚蔬菜是甘蓝。甘蓝最初是欧洲植物,显然它也是通过西域、吐蕃河西走廊的通道流传到唐朝的。它作为一种能够“益心力,壮筋骨”的植物来介绍的。在所有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果蔬中,作用最大的莫过于17世纪由海上丝绸之路引进的马铃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豆”。原产秘鲁的马铃薯被输入中国后,以其适应性强、产量高成为饥荒年景的救命作物,直至今天,西北高原的干旱山区还在大量种植。

葡萄酒成为唐朝的时尚饮料

唐代菠菜由西方传到中国

香 料 篇

香料是指以香味为特质的物品。无论是取悦人还是取悦神,香料都功不可没。它可以让人们生活在香云缭绕的环境中,可以使人放松精神,从而赋予人超凡脱俗的意义,使感官享受的美感得以扩展。因而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已经会在浴缸中添加香料;在衣服上佩戴香囊;在庭院里,在庙宇间香气弥漫、香烟袅袅。除了本土的香料,更多的异域香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甘蓝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香远海陆通道的安息香

美国汉学家劳费尔在他的著作《中国伊朗编》中详细辨析了安息香传入中国的两条通道,中国人叫做“安息香”的东西是两种不同香料合成的:一种是伊朗地区的古代产物,至今还没鉴定;一种是马来亚群岛的一种小安息香树所产的。这两种必须加以区别。而且必须了解原来是指一种伊朗香料的古代名称,后来在伊朗停止输入时,就转运到马来亚的产品。

安息香是从一种树皮的胶脂中提炼出来的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安息香的输入问题上显示了它们的互补性:当伊朗的安息香因为某种原因停止从陆上丝绸之路输入时,马来亚群岛的安息香开始从海上丝绸之路继续输入。

伊朗的安息香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即传入汉朝。明人周嘉胄在《香乘》一书中记载:“安息香是从树皮的胶脂中提炼而成的,焚烧的时候可以通神避邪。”南宋末年,成吉思汗的大臣耶律楚材的侄子生了重病,耶律楚材在举行了安息香仪式之后,做了一首偈,称为“香方偈”,热情地讴歌了安息香的神秘疗效:“我有一香香,秘之不敢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退身一念未生前,此是真香太奇绝。邪神恶鬼永沉踪,外道天魔皆胸裂。”隋朝以后,“南香”取代了“西香”,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安息香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应用于中医佛教法事,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安息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销魂郁金香

郁金香是古代最稀有、最名贵的花之一,起源于波斯附近以及印度西北地区。从郁金香的柱头中提炼出来的芳香染料是古代商业贸易中的一宗重要的商品。在罗马,郁金香被用来调配甜酒,以及制成妇女们喜爱的染发剂。在唐代,郁金香香粉作为一种治疗内毒的药物和香料,有很好的销路。我们通过前人的笔墨清楚地知道,在唐代经过特别处理的郁金香被用来洒在衣服和帘帷上,使其得以散发香味。前有卢照邻的“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后有陈陶的“轻幌芳烟郁金馥”。(www.daowen.com)

从郁金香的柱头中提炼出来的芳香染料是古代商业贸易中的一宗重要的商品。

其实在古代中国,对于药品、香料以及焚香等物品始终没有明确的区分。也就是说,滋补身体之物与颐养精神之品、魅惑情人之物与供奉神灵之物之间并没有确切的区分。没(音同“莫”)药是一种产自非洲和阿拉伯的树胶,在古代的西亚被视为圣洁之物。古埃及人用没药预防尸体变腐。传说耶稣的遗体也是用这种香料保存的。而在中国,没药的性能一度仅限于药剂师了解。他们将没药调入温酒中,用于治疗“金刃伤和坠马伤”。显然是把没药当作镇痛剂来使用。此外,没药还曾用于治疗“堕胎及产后心腹痛”。

调 料 篇

就像非要区分药品与香料一样,想要在食物与药物之间,或是调味品与香料之间得到一个明确区分的答案,也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这往往孤立了食品在中华饮食中的作用。在汉方食疗的观念中,每一种食品都兼有医疗的功效。而对于中国人来讲,饮食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就是要延年益寿、青春常驻。对于调味的香料来说,尤其是外来调味香料,因其自身的芳香气味往往被当作最有效的药物。具有保藏食物、驱除讨厌的虫子,净化空气等多方面的用途。

西餐入口前的最后一剂调味品——胡椒原产于印度。从印度,经波斯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后汉书》中已经明确地记载身毒国(印度)原产胡椒,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更是把胡椒的原产地缩小到摩揭陀国(印度古国之一)的狭小范围。

胡椒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欧洲在胡椒传入之后,西餐的最后一道程序就变成了胡椒和盐一起撒在盘子里的食物上。在西餐成为中国人的时尚之前,现代中国人很少能够吃惯胡椒。但是在古代中国,胡椒却是上流社会的必备调味品。当然,这首先和胡椒的异域情调有关。唐朝时,胡椒的价格非常昂贵,以至于胡椒拥有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一个朝廷官员是否富有的标志。唐代宗的宰相元载是个大贪官,被处死抄家时,竟然从家中抄出了八百石胡椒!可见即使在上流社会里,胡椒也是一种奢侈品,元载因而才像聚敛钱财一样聚敛胡椒。

胡椒亦可入药,用途是辅助消化。唐太宗曾经患有气痢,就是腹胀,看尽名医都不奏效,有一名卫士进献了一剂“牛奶胡椒方”,立马就治愈了。李时珍把这个药方郑重地记入了《本草纲目》之中,流传后世。喜欢吃牛排的欧洲人,正是因为胡椒有助消化,才养成了大量食用胡椒的饮食习惯。胡椒气味辛辣,在中国随着以胡椒加盐为主要调味品的粤菜风靡全国,胡椒也成为北方人餐桌上的必备之物。

胡椒果实为球形、无柄、单核浆果,有黑胡椒、白胡椒等品种

药 物 篇

在唐代以前,中医就已经受到外来医药的影响。许多印度医学方面的著作被译成中文。到了唐代,这一影响继续加深。外来的药材可以通过正常的商业渠道进入中原。按照唐例,进口的药材要在边境地区接受严格的检查,而他们的销售价格也要根据药物本身的价值以及唐朝政策的要求而制定。虽然我们无法推测这些药物的具体种类,但不难想象这些亚洲最上等的医药品的数量规模。来自吐火罗国的“异药”;波斯王子亲自献上的“香药”;吐蕃的“杂药”……

随着后来的医药学家逐渐熟知这些奇方异草的特性,他们的研究逐渐被收录在药典里。即便那些开业医师也可以及时了解这些药物的用途。相应地对于这些药物的需求也增长起来,这使得许多药用植物被移植到中国来。

曼陀罗,乱坠的天花

曼陀罗是一种有毒植物,医学上把它用做最早的麻醉剂。据现代医学研究分析,三国名医华佗的“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应该就是曼陀罗。如此说来,曼陀罗从印度传入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宋代。最有可能的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两汉之际佛教循着中亚传入中国,曼陀罗这种佛教之花也随之传入,佛教在中国扎根发芽,曼陀罗也随之遍植中土。

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中有一段有趣的描述:“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盗贼们把它采去之后,晒干磨成末,下到饮食里面,可以让人昏迷过去。”这段短短的描述催生了人们对于《水浒传》中屡屡现身的“蒙汗药”的大胆想象。

曼陀罗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由中亚传入中国

李时珍以身试药,得出的结论是:以花下酒,须饮到半酣,派一人或笑或舞,在面前引诱,自己被幻觉所支配,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笑或舞个不停。确知症状之后,李时珍从医学的角度总结:“八月的时候采摘曼陀罗花,阴干,磨成末,用热酒调服三钱,给病人服下,过一会儿病人就会昏昏如醉,这时再动手术就不会觉得疼痛。”这就从医学的角度验证了“蒙汗药”的药理:《水浒传》中,凡下“蒙汗药”者,必下到酒中,比如智取生辰纲,比如十字坡对付武松。并非因为那时的人个个都是酒鬼,而是正如李时珍说的那样,显然,曼陀罗花末需要和酒调和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效。

李时珍从医学的角度验证了曼陀罗的药性

消失的胡药

胡黄连产于波斯沿海地区,它的根茎能够治疗肠道疾病和痔疮。但胡黄连究竟是一种什么植物,现在还没有定论。我们只知道,宋代时这种植物就已经移植到了陕西和甘肃地区,不过现在已经绝迹了。

阿魏作为一种药物和调料在唐代很受欢迎。唐朝人也接受了它的西域名称——“阿魏”。阿魏可以刺激神经、帮助消化,但唐朝人却最喜欢利用它“体性极臭而能止臭”的奇异性能。阿魏还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而且“阿魏枣许为末,以牛乳或肉汁煎五六沸服之,至暮以乳服”,可“闭鬼除邪”。此外还有一些未知而神秘的草药。例如由北天竺和吐火罗的僧使带来供朝廷享用的一些无法考知的“胡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