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大决战
淞沪会战前,中国步兵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与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一上战场,缺乏步兵的配合,中国的坦克很快在日军轮番的大规模轰炸下全部报废,失去战车协助的步兵也立刻被日军的机枪所消灭。
抗战时期,装甲部队的主要武器是坦克。坦克素有“陆战之王”的美称,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可以摧毁工事,有效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大规模使用坦克作战。大战初期,德国首先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电战,横扫西欧。战争中后期,苏德战场上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坦克也曾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大展雄威。
坦克首次出现在中国战场上始于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先后从法国人手中购入了36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一心准备利用这一新型武器,统一全中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成为在中华大地最早用于作战的装甲车辆。
1926年8月,河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张作霖联合起来,进攻冯玉祥。张作霖派出坦克作战,但被冯军发现坦克视野受限的弱点,于是用鸟枪向坦克内发射砂弹,使得坦克驾驶员失去战斗力,由此奉军损失了4辆坦克。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使用近代化坦克车辆进行作战。1927年,奉系军队与山西军阀阎锡山作战,又损失了6辆坦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关东军第2师团突然攻击驻在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步兵第7旅,将大量装备吞并,其中便包括12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这些坦克属原奉军战车队一部。
1933年春,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接受了张学良赠送的2辆“雷诺”F–17战车和4辆沈阳兵工厂自行装配的装甲汽车。
1936年3月,负责筹建陆军机械化部队的徐庭瑶在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向蒋介石提出建议并得到批准,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
1937年,国民政府在交辎学校的基础上,扩编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这也是国民政府的第一支装甲部队。期间,中国在国际上采买武器,扩充装甲设备,分别从英国购买了维克斯6吨坦克和水陆两用坦克,向德国购买了“克鲁伯1号”轻型坦克。加上早期购入的英国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至1937年中日战争前,中国军队大约有坦克96辆,坦克部队初具规模。(www.daowen.com)
1937年8月,中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装甲部队首次在战场亮相,由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战。在战争史上,这次会战被认为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役。但此次战役中坦克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这是因为战场布在城市中,而上海市区建筑繁密,受地形限制,坦克无法顺畅行进,视野也受到限制。另外,坦克本身的机械问题也影响了战斗力。因此,尽管日军也派出了坦克参战,中日双方坦克首次交锋,但实际上这些坦克并没有对战役的结果造成多大影响。
中日双方的坦克均从属于步兵方阵,用于掩护步兵冲锋。但淞沪会战前,中国步兵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和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一上战场,步兵只知要求战车向前突击,根本不知道应从旁警戒,摧毁日军的反坦克火力点。缺乏步兵的配合,中国的坦克很快在日军轮番的大规模轰炸下全部报废,失去战车协助的步兵也立刻被日军的机枪消灭。
此时国民政府也意识到,仅仅有装甲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各个兵种间默契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坦克的威力,进而挫败敌人。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机械化装备,1937年9月,蒋介石派出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率军事代表团赴苏联谈判军事援助的问题,经过磋商,苏联方面愿意提供战车、飞机、火炮和弹药等援助。除了物资援助,苏联还派出名为志愿队的正规军,担任军队顾问。在1938年3月到6月间运到的第一批装备中,包括83辆T–26轻型坦克,同时苏联还援助了一些BA–3/6/10型和BA–20型装甲车,以及45毫米反坦克炮及各种车辆。同时,国民党决定将装甲兵团扩编成第200师,装备全新的苏式装备,师长为杜聿明,副师长为邱清泉。第200师是国民革命军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下辖一个战车团、一个装甲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
第200师在扩编为新编第11军后,于1939年2月改用第5军番号,杜聿明任军长,戴安澜任第200师师长,郑洞国任荣誉1师师长。在昆仑关战役中,杜聿明率领第5军与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激烈交战,杜聿明要求各师长:“督促本部官兵奋勇向前,一举消灭敌人的‘钢军’,打出我们第5军的威风来,让日本鬼子知道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厉害!”
图22–1 1937年8月23日,中国战车部队首次参战,随第88师杨树浦猛攻日军阵地
经过整整80天的鏖战,日军损失空前,据日本战后公布的统计材料显示,此次战役,第21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率达85%以上,士兵死亡4 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在九塘被郑洞国的第3团击毙,临死前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
昆仑关大捷举国欢腾,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这支装甲部队。当时的《中央日报》在题为《记杜聿明将军》的文章中称:“我国机械化部队开始歼敌,则自杜将军聿明督率始,在昆仑关大捷后,敌人开始认识到我国军队已踏入世界近代军队行列。”
昆仑关大捷,是中国陆军首次运用现代化战争方式打赢的一场胜仗,其对中国陆军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