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党的军校
黄埔军校建立的革命队伍,就这样分化为无法融合的两极。一手创办该军校的孙中山先生不会想到,有一天这些同窗共读、并肩作战的黄埔军人,最终却因政治歧见而同室操戈,展开了为期两次的国共内战。
黄埔军校的建成,肩负起中国革命的重任,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一道曙光。
校长蒋介石以身作则,吃住都同长洲岛上的官兵们在一起。在这期间,蒋的作息生活十分规律,每天军号声一响就起床,随后身着戎装检阅学生列队。蒋以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的道德标准严格约束自己,成了公众的道德楷模,在黄埔军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黄埔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党代表廖仲恺,军校开办之初,他就为了学校经费问题四处借贷。虽然广东资源丰富,经济较为发达,但革命政府的收入却很有限,收来的税款又经常被军阀扣留,难免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于是廖仲恺偷偷把老婆的首饰当掉,换成大米来保障学生的一日三餐,因此被军校学生尊称为“黄埔慈母”。
图17–6 廖仲恺
阵阵蓬勃向上的气息洋溢在黄埔军校的每个角落里,看着墙上“卧薪尝胆”、“碧血千秋”的标语,血气方刚的黄埔学子个个斗志昂扬,心中时时刻刻牢记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实现孙中山先生救亡中国的伟大事业。
蒋介石在管理黄埔军校时,一方面吸收中国传统治军思想,兼容当时苏联红军的治军原则,另一方面积极推崇曾国藩等人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之情怀和思想。客观地说,这些做法提升了学员的个人品质,对军事作风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蒋介石凭借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聚拢了一批青年才俊,并常邀请他们到家中谈话,通过交谈发现其长处并加以点拨。后来的很多国民党将领称蒋介石为校长,这些人几乎都有被蒋介石叫到家里交谈的经历,戴笠就是在这一期间被蒋介石发现的一个“人才”。而另一位特殊的学员徐向前,虽然也被叫去谈过话,但没有被蒋的长篇大论打动而成为他的心腹,几年后反而与国民党军队对抗,成为中国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第四方面军总指挥。
黄埔军校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却为共产党培养出大量军官,很多人觉得无法理解。其实从军校建校伊始,共产党一直都是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一些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直接加入国民党,共同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重任。以周恩来为例,他就是以共产党员的名义,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www.daowen.com)
但好景不长,国民党内部左右两派斗争激烈,随着排斥共产党、提高国民党地位的观点逐渐蔓延开来,国共合作出现阴影。当时黄埔军校里有两个较大的学生组织,分别是“青年军人联合会”(下称“青军会”)和“孙文主义学会”,国民党左右两派的内部斗争就是通过这两个组织的争斗表现出来。
黄埔军校的“青军会”是由黄埔一期“状元”、共产党员蒋先云号召发起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展会员两万余名,吸收了军校里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蒋介石听闻这一团体发展迅速,便成立了以国民党右派为主的“孙文主义学会”,谋求制衡。
令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两个组织不仅未能消除彼此的争吵,摩擦还有不断加大的趋势,恶语相向甚至大动拳脚者亦有之。1925年5月的一天,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黄埔军校枪击事件。因青军会成员要求申领彩纸,由于印刷传单时的一件小事,军校管理处处长“孙文主义学会”执行委员林振雄与军校政治部秘书、共产党员李汉藩发生口角,随后拳脚相向。其间林振雄向李汉藩开枪,虽然幸未击中,但“青军会”与“孙文主义学会”各自纠集一批成员发生火拼,经多方调停后,局势才没有进一步恶化。
虽然这次斗殴很快结束,但“孙文主义学会”成员四处散布共产党“阴谋暴动”的谣言,使得国共两党的矛盾愈演愈烈。
1926年3月20日,发生“中山舰事件”。面对国民党内各派的重重压力,本就生性多疑的蒋介石听信了中国共产党有意发动暴动的传言,立即采取行动扣押了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的中山舰,收缴卫队武装,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处,赶走了黄埔军校里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后来国共合作的协议被国民党单方面撕毁,两党走向了完全对立的道路。
图19–7 萧楚女
1927年4月,随着北伐的顺利推进,蒋介石开始着手清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先是派出青红帮流氓打手冒充工人,袭击了上海的14处工人纠察队,然后派第26军以“调解纠纷”的名义,收缴了工人纠察队武装,打死纠察队员达300多名。
4月15日晨,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宣传委员会政治顾问、著名共产党人萧楚女在医院接受肺癌治疗的时候,被军警强行送入监狱,于22日在狱中被害。
至此,黄埔军校建立的革命队伍,就这样分化为无法融合的两极。一手创办该军校的孙中山先生不会想到,有一天这些曾同窗共读、并肩作战的黄埔军人,最终却因政治歧见而同室操戈,展开了为期两次的国共内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