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633年~1638年
人物:明思宗(崇祯帝)VS温体仁
核心提示:后金扰边,军队缺少粮饷,明思宗心急火燎地召来首辅温体仁问计。温体仁支吾半天,竟怯懦地说:“我只知文章。”试问:明思宗宠信这样的人做首辅大臣,明王朝不亡,岂不成了咄咄怪事!
漏网之鱼
尽管明思宗下大力气清除阉党,但还是有人漏网了,他就是外和内奸的温体仁。温体仁,乌程(今浙江吴州)人。魏忠贤当权时,他官运亨通,不几年就爬上礼部侍郎的位子。温体仁城府极深,做事不留痕迹,安然躲过对阉党来说风声鹤唳的大清洗。崇祯二年(1629),与温体仁臭味相投的周延儒入阁,极力给温体仁争取入阁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温体仁就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与机务。周延儒拉拢温体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温体仁协助他夺取首辅的职位。可温体仁哪肯屈居人下,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把周延儒拉下马。
崇祯六年(1633),周延儒遭言官弹劾,想让温体仁站出来解围,温体仁嘴上答应,暗地里却落井下石,接连贬斥周延儒的心腹,以撇清自己和周延儒的关系。周延儒困顿交加,只好向明思宗递出辞呈。明思宗连慰留的客气话都懒得说,就打发他回家了。旋即,温体仁坐上首辅的位子,开始施展他的政治“抱负”。
“明思宗殉国处”石碑(www.daowen.com)
两面三刀
温体仁的城府极深,他爬到明思宗身边后,做事更加小心谨慎。即使是自己想举荐的人,开始温体仁也不会抛头露面,只在背后指挥。如果皇帝喜欢这个人,温体仁就会立马跳出来,说这人如何如何好,以博得皇帝好感;反之,温体仁就缩回头去,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对付异己分子,温体仁的手法更高明,他嘴上不说这人的坏话,却借着帮皇帝拟旨的机会玩弄文字,激怒皇帝,使这人遭受更重的处罚。
文震孟刚入阁时,看到身为首辅的温体仁每每拟旨都要向他请教,受宠若惊,不解地对旁人说:“人们都说他奸诈,我以为言过其实。”从此,文震孟放松对温体仁的警惕,说话也不避讳。崇祯八年(1635),明思宗听信谗言,将给事中许誉卿削籍为民。文震孟不服,据理力争,却无济于事。回到内阁,文震孟不由得发了几句牢骚,被温体仁听到耳中。温体仁马上跑到明思宗跟前,说文震孟对皇上如何如何不敬。明思宗正在气头上,下诏革了文震孟的职。
皇帝的心结
面对明王朝大厦将倾的严峻形势,明思宗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一心想把国家带出困境,将黎民救出水火,可他却是一个猜忌心极重的人,生怕臣子对他不忠,以致中了后金皇帝皇太极的反间计,“自毁长城”,残杀了一代名将袁崇焕。之后,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明思宗也愈加急躁,时常叫来温体仁商议御敌策略。温体仁干党同伐异的事在行,要说起军国大事,可是满脑子雾水。一年,后金军队骚扰边境,明军缺少粮饷,明思宗心急火燎地召来温体仁问计。温体仁支吾半天,竟怯懦地说:“我只知文章,军饷之事还得皇上亲自裁断。”明思宗气得脸色大变,却又不好发作。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温体仁为皇帝愠怒的事惶恐不安时,一件令他更担心的事发生了。崇祯十年(1637),温体仁得罪了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曹化淳愤而向明思宗指称温体仁在朝中结党。曹化淳办事得力,曾受明思宗重托负责处理魏忠贤制造的冤假错案,深得明思宗倚重。明思宗听了曹化淳的话,心里“咯噔”一下,此后再见温体仁,态度就更加的冷漠。温体仁似乎觉察到什么,给明思宗递了“引疾乞休”(以身体有病请求辞职的意思)的奏章,投石问路。走出皇宫,温体仁还心存侥幸,幻想着皇帝会慰留他,谁知跟在他后面的太监宣旨道:“准许温体仁回家养病!”温体仁正在吃晚饭,一听明思宗让他回家,惊慌得筷子都掉落地上。第二年,温体仁病死家中。明思宗和他的大明王朝,经受不住后金军队和农民起义军的双重打击,也在几年后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