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张居正的得势之路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张居正的得势之路

时间:2024-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明穆宗去世前放心不下,先后两次把高拱、张居正召至病榻前,面授 “顾命之任”。张居正得知此事后,火速派人告知冯保。次辅张居正战胜高拱,进而占据首辅的高位。同时,张居正与冯保通力合作,加强对明神宗的教育。为此,年幼的明神宗对张居正敬畏有加,言听计从。张居正恨铁不成钢,与李太后共同数说明神宗一顿。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张居正的得势之路

时间:1572年~1582年

人物:明神宗VS张居正

核心提示:张居正少年得志,进入仕途也一帆风顺。明穆宗去世后,张居正斗倒徐阶,爬上首辅的位子,辅佐年幼的明神宗。其间,张居正一边对明神宗实行严刻的教育,一边推行颇为后人称道的“一条鞭法”。人亡政息,张居正死去的时候,明神宗业已长大,他亲政后想得最多的,不是如何中兴国家,而是如何报复已离开人世的张居正……

后来者居上

明世宗一朝,权臣专政的局面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且在权臣之间,还不断出现惨烈的门户之争。严嵩和徐阶,一个占据首辅之位,位极人臣,一个担任次辅,时刻觊觎首辅之位,加之严嵩对徐阶的门户偏见(徐阶出自前任首辅夏言门下),使得他们之间连类结党,援引门生,进行倾轧排挤的生死之斗,成为不可避免的一幕。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扳倒严嵩,当上了首辅。

明·定陵出土的金丝翼善冠

一朝天子一朝臣。徐阶任首辅不久,明世宗去世,新皇帝明穆宗宠信新进大学士高拱,徐阶遂被冷落一边。徐阶不甘心,为维护首辅之位,与高拱展开厮杀,可惜几个回合下来,徐阶败北,不得不向明穆宗请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高拱暗自得意之时,有个叫张居正的人悄然进入明穆宗的视野。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才华横溢,中进士时才23岁,随后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与后来的对手高拱都是为明穆宗当太子时的老师,论年龄高拱大过张居正许多。后来,明穆宗登上皇位,高拱任首辅、张居正任次辅,就不足为奇了。

张居正也是一代能臣,怎肯屈居人下?隆庆六年(1572)初,明穆宗突然中风,朝中的气氛立即变得紧张起来。明眼人都知道,明穆宗常年沉溺酒色,早已变得弱不禁风,短命更是铁板钉钉的事。这时,不仅以高拱、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势力忙活起来,宫里掌权的宦官太监也绷紧了神经。五月,明穆宗去世,太子朱翊钧年仅10岁。明穆宗去世前放心不下,先后两次把高拱、张居正召至病榻前,面授 “顾命之任”。就这样,高拱和张居正成了顾命大臣。

波折的宰辅之路

按照明朝政治体制,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秉笔太监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有“内相”之称,他们时常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明穆宗在位时,秉笔太监冯保常遭首辅高拱的慢待,后来在冯保由秉笔太监晋升掌印太监的节骨眼上,高拱更是极力反对,两人由此结下仇怨。张居正见有机可乘,与高拱唱反调,助冯保爬上掌印太监的位子,冯保对张居正自然是感恩戴德。明穆宗去世当天,遗诏传出:着冯保掌司礼监印。随后又传出冯保同为顾命大臣的遗诏。高拱知道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立即采取行动反击,以图驱逐冯保,进而打击张居正以及后宫的陈皇后(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后被尊为太后),实现挟制小皇帝专擅朝政的企图。高拱准备拟旨罢逐冯保,并指使心腹上书弹劾。张居正得知此事后,火速派人告知冯保。冯保旋即跑入皇后宫中,哭诉:“皇上宾天的噩耗传出,高拱就对外扬言:‘10岁的娃娃(指太子)如何治天下,国家还不得由我操持!’”10岁的太子朱翊钧,已谙人事,听了这话头上直冒汗,陈皇后更是坐卧不宁。冯保见火候已到,就抛出蓄谋已久的阴谋,促使陈皇后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这天凌晨,高拱尚在睡梦中,就听有人来传皇后懿旨,要他即刻赶赴会极门接旨。高拱不知何故,又不能不去,遂穿上衣服来到会极门接旨,只见会极门下密密麻麻,阁臣、五府、六部的大臣济济一堂。说话间,太监王蓁捧旨而至,大臣们赶紧跪倒。王蓁喊道:“张居正接懿旨!”张居正捧过懿旨,宣读道:“大行皇帝(明穆宗)宾天的前一天,命高拱、张居正辅佐新帝,谁想高拱放言要替代新帝操持国家,使得我们母子惊惧不安。即日起,高拱回籍闲住,不许在京城停留。”高拱听后浑身瘫软,最后还是张居正扶着他出了宫。当天,高拱就坐着骡车,携全家出了北京城

恨铁不成钢

隆庆六年(1572)六月,太子朱翊钧即皇帝位,是为明神宗(即万历皇帝)。次辅张居正战胜高拱,进而占据首辅的高位。首当其冲之事,就是如何稳固权位。这时后宫除了穆宗的陈皇后,还有明神宗的生母李贵妃。虽然明朝没有垂帘听政的先例,但后宫对朝政的影响仍不容小视。张居正今后要在首辅的位子上一帆风顺,必须取得后宫的支持,因此在商议两宫尊号的问题上,张居正表现得深谋远虑。张居正摈弃以往做法,主张给两宫太后都加徽号,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对此,陈太后深明大义,没有异议;李太后因为取得与陈太后平起平坐的地位,心里欢喜得不得了。后来,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得到这位李太后的鼎力支持。

同时,张居正与冯保通力合作,加强对明神宗的教育。为此,年幼的明神宗对张居正敬畏有加,言听计从。张居正则把明神宗视作门生,严加管束。一天,明神宗在上课,张居正在旁监督。读到《论语》“色,勃如也”时,明神宗把“勃”读成了“悖”。张居正没等老师开口,厉声纠正道:“应该读‘勃’!”明神宗吓得打了个寒战。后来,随着明神宗日渐长大,张居正这种严厉的管教,渐渐引起明神宗的反感和抗拒。

明神宗像

万历七年(1579)发生的一件事,使得张居正和明神宗的关系彻底恶化。这天,明神宗在外喝酒,席间戏耍李太后身边的两位太监,要他们唱新曲。他们不从,明神宗就乘着酒劲拔剑刺他们,最后割了他们的头发。第二天,李太后从太监口中得知此事,怒不可遏,派人叫来张居正。张居正恨铁不成钢,与李太后共同数说明神宗一顿。李太后叫冯保取来《霍光传》,指着皇帝说:“要按汉朝霍光废昌邑王的故事,另立新君。”吓得神宗伏地痛哭不止。李太后这才叫张居正代皇帝起草了一份“罪己诏”,表示今后要做个好皇帝,给了明神宗一个落场势。从此,明神宗把张居正恨得要死,只是碍于李太后他不敢有丝毫的表露。

张居正为皇帝编著的《帝鉴图说》(www.daowen.com)

以天下为己任

张居正任首辅期间,独掌朝政,对群僚采取党同伐异的手法,只要是反对他的异己分子,或贬或流或杀,丝毫不手软。同时,张居正又是一位“以天下为己任”之人,没有篡权夺位的野心。为了中兴明王朝,张居正不顾朝中的反对声浪,双管齐下,一边整肃朝政,一边推行经济改革。

整肃朝政方面,张居正确立“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的为政方针,以图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贪污受贿成风等问题。张居正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其一,“京察”制,对四品以上官员进行考核,凡昏官冗员一律裁汰;其二,“考成法”,明确官员职责,规定往来公事必须限期完成,凡拖延积压、违期不报者,以罪论处。这些措施的实施,确实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同时也得罪了朝中的许多权贵,为张居正身后令人欷歔的遭遇埋下伏笔。

除整肃朝政之外,张居正还把重头戏放在经济改革上,他所实施的“一条鞭法”最为后人称道。张居正认为,国匮民穷的根本原因是豪强权贵兼并土地和贪官污吏盘剥农民,只有实行赋税改革,才可能解决这一危及江山社稷的问题。为此,张居正提出清丈土地,按土地和人丁计算赋税的主张。当然,清丈土地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豪强权贵侵吞和瞒报的土地清查出来,要求他们纳税,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查不要紧,一查吓死人,全国豪强权贵侵吞的土地竟多达2.8亿亩。以此为契机,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正式在全国推行赋税改革,就是后人所熟知的“一条鞭法”。此法按照丁、粮派役,把部分差役转移到土地上,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此法规定赋税和差役合一,既简化了赋役名目和征收手续,又堵塞了官吏盘剥农民的口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此法将预征税赋分派至各州县,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此法准许农民将赋役折成银两缴纳,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客观上促进了明朝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据史书记载,“一条鞭法”实施后,国家府库殷实,政府储备的粮食足够全国10年所需,积银更多达400万两。由此可见,张居正的持之以恒没有白费,为日后亲政的明神宗留下巨大的施政资本。只可惜明神宗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亲政30年荒废朝政,宠信奸佞,把好端端的江山社稷糟践得满目疮痍。当然,这是后话。

明朝的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为独揽大权,废除了自秦汉以来实行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将相权归并于皇权。可国家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事事躬亲,于是设立四辅官辅佐政事。很快,明太祖就发现这种制度效能不彰,于洪武十五年(1382)效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影响明清两代的内阁制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完善。根据明太祖的规定,内阁没有实权,只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明太祖活着时,这些制度尚能坚持,等他两眼一闭,身后事就由不得他做主了。尤其到了明世宗在位时,内阁的权利无限膨胀,朝位班次,内阁也升到了六部的前面,成为名副其实的决策机构。内阁的首席大学士被称为“首辅”,权势最大,位极人臣,往往成为“次辅”垂涎三尺的猎物。

人亡政息

表面上看,张居正推行的改革有声有色,但这样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官僚、尤其是朝中权贵的支持,因此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对此,张居正有深刻的认识。为防止人亡政息的一幕出现,张居正不断加强对明神宗的教育,企图他日后能延承自己继续推动改革。可惜,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万历十年(1582)六月,为明王朝呕心沥血的张居正累死在首辅的位子上。明神宗表现得比张居正的儿子还哀戚,连连呼唤:张老先生!张老先生!又对张居正加官晋爵,赠张居正上柱国太师衔,赐谥文忠。随之,明神宗抹干眼泪,意气风发地踏上亲政之路,品尝做皇帝的滋味。

一段时间之后,明神宗觉得皇权已经稳固,就开始按着自己的意图打造大明王朝。只是张居正的阴影总在他眼前晃动,挥之不去。一天,明神宗看见冯保,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下诏将冯保驱逐出京。朝中那些对张居正深恶痛绝的权贵们,见明神宗拿张居正的同党冯保开刀了,就纷纷跳出来弹劾张居正。一时之间,弹劾的奏章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给了同样想报复张居正的明神宗以绝佳的机会。

万历十二年(1584),明神宗终于出手,指派司礼监太监张诚、刑部右侍郎邱率领锦衣卫赶赴江陵,查抄张居正的家,其冷酷无情的程度无以复加。张诚、邱没有到达江陵之前,接到诏令的地方官员就早早把张家满门禁锢,以致张诚、邱到来时,张家十几口老弱妇孺已活活饿死,江陵的百姓看到惨状无不潸然泪下。随之,张诚、邱为从张家追索更多的“赃物”,把张居正的儿子关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张居正的大儿子被活活逼死,剩下的两个儿子也被充军。张居正虽已下葬,也在劫难逃,被明神宗褫夺上柱国太师衔,削去谥号。

湖北张居正故居

彻底清算了张居正,明神宗才安心地坐在皇位上,过起优哉游哉的日子。至于张居正生前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则被束之高阁。万历十四年(1586),沉溺于酒色的明神宗再也懒于料理朝政,以“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的理由宣示免朝,而且一免就是30年。皇帝不问政事,给了好权者争权夺利的舞台,国家不陷入朝政腐败、内外交困、民不聊生的境地,才是怪事!

国衰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1622),忧心忡忡的明熹宗为激励朝臣们为国家效力,给张居正恢复官爵,并给予祭葬之礼。只是此时的明王朝,忠臣良将寥寥无几,奸佞小人却无以计数,皇帝要想中兴国家哪有那么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