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太祖与胡惟庸:最后的宰相之争

明太祖与胡惟庸:最后的宰相之争

时间:2024-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时间:1370年~1380年人物:明太祖VS胡惟庸核心提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宰相,胡惟庸像是跳入明太祖精心设定的圈套,毕竟在胡惟庸做宰相前,明太祖已再三斟酌,还问计于大功臣刘基。不久,又查出胡惟庸私通日本、蒙古试图谋反的罪行,明太祖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并下令废置丞相之位。所以,自胡惟庸以后,明清两朝再没有丞相之位,胡惟庸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宰相。

明太祖与胡惟庸:最后的宰相之争

时间:1370年~1380年

人物:明太祖VS胡惟庸

核心提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宰相,胡惟庸像是跳入明太祖精心设定的圈套,毕竟在胡惟庸做宰相前,明太祖已再三斟酌,还问计于大功臣刘基。刘基的评价足以警醒明太祖:胡惟庸如同一匹劣马,叫它驾车,迟早要翻车!如此,明太祖还坚持起用胡惟庸,最后将胡惟庸斩杀,同时废置丞相之位。

攀附李善长

胡惟庸,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和李善长是同乡。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攻打和州(今安徽和县)时,胡惟庸前来投奔。当时,朱元璋正当用人之际,求贤若渴,见胡惟庸做事干净利落,又颇具才气,就留在身边。此后,胡惟庸不仅不离朱元璋左右,还极力攀附朱元璋跟前的红人李善长。

胡惟庸案大捕杀

明王朝建立后,李善长尊荣无比,被明太祖朱元璋摆到“六公之首”的高位。同时,李善长坐拥中书省,独掌朝政大权。作为李善长亲信的胡惟庸,也跟着进了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只是好景不长,李善长与刘基交恶,引起明太祖的警惕:“丞相专权,恐成为国家的祸患!”为此,明太祖心生去除李善长之意,故意找到李善长的政敌刘基问计。

埋下隐患(www.daowen.com)

刘基是何等老谋深算之人,一见明太祖问他谁适合出任丞相,头脑马上高速运转起来。片刻,刘基开口说:“李善长是开国元勋,又善于调和人际关系,我以为丞相不换为妥。”刘基说这话,无非是要表明他没有私心。明太祖又问:“杨宪这人怎么样?”尽人皆知杨宪和刘基私交甚笃,明太祖想以此试探刘基有没有在朝中安插亲信的野心。刘基如履薄冰,故作淡然地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做宰相的人,应心平如水,以义理为衡。杨宪做不到这一点。我以为不宜为相。”明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连连摇头:“他器量褊浅,过于杨宪!”明太祖一愣,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叹道:“胡惟庸如同一匹劣马,叫它驾车,迟早要翻车!”明太祖说:“这些人都不行,请你来出任丞相!”刘基慌忙说:“我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如果当了丞相,一定会辜负皇上大恩。”明太祖说说而已,并没有勉强刘基。

洪武三年(1370),胡惟庸进入中书省,任参知政事。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几年内胡惟庸连升三级,官拜中书左丞、右丞相、左丞相。洪武十年(1377),胡惟庸已经变成了皇帝之下第一人,位极人臣了。从此,胡惟庸独揽朝政大权,开始踏上为所欲为的不归路。

太祖废相

胡惟庸专擅朝政,结党营私,将官员的升迁甚至生死大权握于手中。大臣们给明太祖的奏章,胡惟庸都要一一过目,对自己不利的,非但隐匿不报,还要置举报者于死地。那些善于钻营之辈,见投机的机会来了,纷纷给胡惟庸行贿,以获取好处。一时之间,朝廷上下虎狼横行,乌烟瘴气。洪武十二年(1379)冬发生的一件事,不但惊动了明太祖,还把胡惟庸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天,胡惟庸的儿子坐着马车在大街上乱闯,结果从车上跌下来摔死。胡惟庸心疼儿子,一气之下杀了车夫。不久,事情传到明太祖耳中。明太祖早已听闻胡惟庸专权擅断,这件事无疑火上浇油,点燃明太祖的心中怒火,明太祖一定要胡惟庸的儿子偿命。胡惟庸请求用金帛抵罪,明太祖不许。胡惟庸走投无路,与心腹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密议谋反。

回到家,涂节越想越怕,就向明太祖告发胡惟庸。明太祖闻之,暴跳如雷,下诏缉拿胡惟庸等人。洪武十三年(1380)初,明太祖以擅权枉法之罪处死胡惟庸,但胡惟庸一案并未就此结束。不久,又查出胡惟庸私通日本、蒙古试图谋反的罪行,明太祖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并下令废置丞相之位。所以,自胡惟庸以后,明清两朝再没有丞相之位,胡惟庸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宰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