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文宗逐牛僧孺与李德裕,宦官把持朝政

唐文宗逐牛僧孺与李德裕,宦官把持朝政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与牛僧孺一起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考试的李宗闵,凭着当权宦官的支持,于太和三年被唐文宗任命为宰相。不久,牛僧孺也在李宗闵的竭力推荐下再次回到宰相之位,开始共同对付李德裕及其党羽。唐文宗闻之后悔不已。此后,宦官再次把持朝政,唐文宗又成了他们手中的玩偶。落寞的结局由于“甘露之变”发生之时,牛僧孺、李德裕及其党羽皆被唐文宗逐出朝廷,所以他们的实力得以保存。

时间:830年~840年

人物:唐文宗VS牛僧孺

核心提示:大唐王朝后期,本应至高无上的皇权除了宦官专权这道枷锁,还外加了依附于宦官的两党之争:以牛僧孺为首的举人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李党,他们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倾轧,闹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史称“牛李党争”。大和六年(832)十二月,几度为相几度遭贬的牛僧孺在排挤对手李德裕的过程中,受唐文宗的厌恶被贬斥出京,至死都没能再回长安

唐·鎏金莲花纹五足银熏炉

银熏炉是唐代专为宫廷制造金银器的宫廷作坊文思院的产品,外貌豪华精美,是晚唐时期宫廷艺术珍品。

纷争的源头

元和三年(808)初,唐宪宗为求得“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才,亲自主持考试。其间,有三个人的考卷引起考试官杨于陵、韦贯之的关注,他们分别是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杨于陵、韦贯之把这三人的成绩列为甲等,并把考卷呈献给唐宪宗。杨于陵说:“这三人敢于揭露时弊,不畏权势,不避强梁,精神实在可嘉!”唐宪宗看过考卷后,也连连表示赞同。不日,唐宪宗根据考试结果,准备给牛僧孺等人安置官职。这时,宰相李吉甫听闻风声,立即进宫觐见唐宪宗,顾不得行君臣之礼,匍匐在地痛哭流涕地诉起苦来:“名列甲等的考生和考试官有非同寻常的亲属关系,这样的考试结果如何服人?”唐宪宗对李吉甫的真实意图了然于胸,可又不好当面戳穿,只得将杨于陵等人贬官了事。牛僧孺的名次虽然保留,但却长期得不到重用。其实,这次考试并非徇私舞弊,问题的症结出在牛僧孺等人针砭时政的对象是李吉甫,而且字字见血,句句凌厉,直刺李吉甫的疮疤。李吉甫并非肚里能撑船的宰相,对牛僧孺等人的作为恨得咬牙切齿,加之李吉甫出身士族,骨子里就看不起科举出身的牛僧孺等人,因此跑到唐宪宗面前打压他们,成为必然。

唐·彩绘象座塔式罐

牛僧孺,陕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祖上牛弘曾在隋朝任宰相。牛僧孺自幼时起好读书作文,贞元二十一年(805)中进士,在伊阙(今河南伊川县)任县尉。牛僧孺怀抱远大抱负参加这次“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考试,却因为李吉甫的极力阻挠难以如愿,心里对李吉甫的愤恨之情可想而知。直到元和九年(814)李吉甫亡故,牛僧孺的苦日子才算熬到头,先后担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

元和十五年(820),唐穆宗即位,擢升牛僧孺为库部郎中知制诰。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唐穆宗由衷地对牛僧孺产生敬重之情。司徒韩弘和其儿子韩公武,积累了大量肮脏财物,为掩人耳目,他们大肆贿赂朝中官员。后来两人先后死去,唐穆宗命人把韩弘家产账目全部送入皇宫。唐穆宗查阅账目后发现,朝中官员几乎全受过韩弘的贿赂,不过账目中间有一行用红笔写的小字分外醒目:某年某月某日,送户部侍郎(牛僧孺)钱千万,拒不接受。唐穆宗兴奋不已,对左右侍从说:“看看,我不会用错人吧!”不日,牛僧孺被擢升为宰相(同平章事)。当时,为争取相位的李吉甫之子李德裕,还以为是另一位宰相李逢吉排斥他,才推荐牛僧孺做宰相。唐敬宗宝历元年(825),牛僧孺出任武昌节度使。

夹缝中的皇帝(www.daowen.com)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唐敬宗被当权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另一派宦官王守澄伺机铲除刘克明等人,迎立江王李涵(改名昂)即皇帝位,是为唐文宗。唐文宗是一个年轻气盛、励精图治、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皇帝。即位后,唐文宗不仅注重节俭,积极革除朝廷上下盛行的奢靡之风,还把勤政爱民作为施政标准。他规定每逢单日上朝,双日则留给朝臣去处理落实事务,并始终坚持。上朝时,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到政策的具体落实,唐文宗都认真地和朝臣们商议。每当有地方遇到天灾,唐文宗都会主动减少膳食标准,并督促官员积极赈灾。

然而,唐文宗展现出的雄才大略,引起当权宦官的恐慌,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玩于股掌之间的傀儡,而非什么有作为的皇帝。于是,宦官势力与朝中的朋党势力合流变得不可避免。当年与牛僧孺一起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考试的李宗闵,凭着当权宦官的支持,于太和三年(829)被唐文宗任命为宰相。不久,牛僧孺也在李宗闵的竭力推荐下再次回到宰相之位,开始共同对付李德裕及其党羽。李德裕在朝中的势力日渐衰弱,使得他本人也无法在长安立足,先后到义城(今河南滑县一带)、西川(今四川成都一带)任节度使。

在西川节度使任内,李德裕的苦心经营,不仅稳固了边防吐蕃、南诏都不敢轻举妄动,还促使吐蕃将领悉怛谋率领部属投降。李德裕大喜过望,立即把消息传回长安:沦丧40年的维州城要重回大唐怀抱。牛僧孺闻之,生怕李德裕因此得势,于是向唐文宗进言:“李德裕收回维州,根本不值得庆贺;我朝因此失信于吐蕃,使得百姓再遭涂炭,才是应当警惕的!”唐文宗听从牛僧孺的意见,诏令李德裕将维州归还吐蕃,气得李德裕要吐血。不久,派驻西川的监军宦官王践言回到长安,向唐文宗报告:“我们把降将悉怛谋交还给吐蕃,吐蕃用酷刑将其残杀,看来今后再不会有人敢归降我大唐!”唐文宗闻之后悔不已。王践言趁势说:“牛僧孺与李德裕积怨颇深,他嫉妒李德裕立功,才给皇上出此下策!”唐文宗因此对牛僧孺心生厌恶,将其贬斥出京到淮南(今江苏扬州一带)任节度使。不久,李宗闵亦被唐文宗贬出长安。

远离了朋党势力的唐文宗,将目光转向当权的宦官身上。大和九年(835),唐文宗先采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削弱宦官王守澄的权势,进而用一杯毒酒了结其性命。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与宰相李训等人谋划,以到大明宫观看甘露为名诱杀宦官仇士良等人,不想计划还未实施,就被仇士良看出端倪。仇士良趁势挟制唐文宗疯狂反扑,将朝中大臣几乎剿杀殆尽,这就是历史上的“甘露之变”。此后,宦官再次把持朝政,唐文宗又成了他们手中的玩偶

落寞的结局

由于“甘露之变”发生之时,牛僧孺、李德裕及其党羽皆被唐文宗逐出朝廷,所以他们的实力得以保存。但是,直至唐文宗落寞而死,牛僧孺、李德裕这两位领军人物都没能返回朝廷。开成五年(840)初,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即位,启用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出任宰相。李德裕借此机会独揽大权,就连起草诏书他也要亲自为之,引起许多人尤其是当权宦官的不满。

会昌六年(846)三月,濒临死亡的唐武宗诏令光王李怡承继大统(实为宦官选定),改名忱,同时命宰相李德裕摄政。不日李忱即皇帝位,是为唐宣宗。唐宣宗向来对李德裕没有好感,加之宦官的极力鼓动,没几天李德裕就被赶下宰相的位子,并连遭贬斥,最后抑郁而终。此消彼长,长期被压制的牛僧孺被唐宣宗擢升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刺史,牛党其他主要成员也一同被擢升了官职(已经老朽的李宗闵还没有走到新的任所,就死在路途之上)。朝野以为唐宣宗要使牛党人马全面复出,结果并非如此,毕竟唐宣宗已亲眼目睹朋党纷争给国家造成的祸害,又怎会重蹈覆辙。

唐·三彩陶胡人

“小太宗”——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能够坐上皇位纯属意外,因为他不仅出身卑微,还沉默寡言,被人们归为“白痴”之类。会昌六年(846)三月,当权宦官见唐武宗来日不多,就开始在皇族中物色合适的皇帝人选,最终宦官们以为“木讷”的李忱易于掌控,就将其推上皇位,是为唐宣宗。唐宣宗上台后与此前判若两人,他重新整治吏治,解决唐王朝后期形成的朋党和宦官问题;同时秉持勤俭治国、减少赋税的政策,使得国内阶级矛盾缓和,人民生活日渐富足,“中兴”局面已然出现;另外他还派兵击败吐蕃,收复河湟之地,打通了阻断许久的丝绸之路。后世称道唐宣宗执政一改唐王朝后期皇帝孱弱的形象,颇有贞观时期唐太宗的遗风,因此被称之为“小太宗”。令人叹惋的是,唐宣宗最终没能逃脱“长生不老”的诱惑,长期服用“金丹”而死,唐王朝由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直至覆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