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高宗冤案揭秘: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唐高宗冤案揭秘: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时间:2024-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高宗即位后,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事件的主角除了长孙无忌、唐高宗,还有后来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不一会儿,唐高宗来看女儿,揭开被子却见女儿早已没了呼吸,急令追查凶手。如今,唐高宗已认定王皇后是凶手,武则天正好趁热打铁极力数落王皇后的种种罪恶。一见面,唐高宗就给长孙无忌三个庶出的儿子封了官,并送给长孙无忌10车珠宝绸缎。

唐高宗冤案揭秘: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时间:650年~659年

人物:唐高宗VS长孙无忌

核心提示:起初,长孙无忌十分看好生性懦弱的外甥李治,费尽心机地把他扶上太子之位以图日后独揽朝政。可世事难料,即位不久的唐高宗李治就与风情万种的武则天走到一处,进而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废后大戏。长孙无忌始终站在反对的一方,不仅得罪了唐高宗,更得罪了唐高宗身后的武则天,双方之间的殊死搏斗变得不可避免……

如意算盘

长孙无忌,洛阳人,唐太宗李世民时长孙皇后的兄长,自幼就和李世民一同相处,为李世民打拼江山、夺取帝业立下汗马功劳。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废,册立新太子随即提上议事日程。这时,最有资格成为太子人选的是长孙皇后的另外两个儿子: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两者相比,李泰各方面条件都优于李治,而且李泰很会做表面文章,自从李承乾被废黜后,李泰每天都进宫侍奉李世民,感动得李世民当面许诺要立他为太子。李治生性懦弱,从小就不讨李世民喜欢,诸多大臣也不看好李治。可是,长孙无忌却极其看重李治。同为外甥,长孙无忌为何要厚此薄彼,想弄清原因就不能不提及他们的政治背景。

长孙无忌深得李世民宠信,在朝中握有军政大权,要维系这种局面就必须选立一个易于控制的人做太子,这样才好在李世民死后继续把持朝政。李治生性软弱,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李泰则不同,他自小就仰仗李世民的宠信,桀骜不驯,根本不把长孙无忌这些功臣看在眼里。为达到册立李治为太子的目的,长孙无忌故意使人放出李世民属意李治的风声。李泰听说后立即找到李治,威胁道:“父皇正在考虑太子人选,你可要小心,否则叔父李元昌(此前被李世民处死)就是你的下场!”李治本来就胆小,被李泰吓得满脸忧伤。李世民看到后很奇怪,就问李治发生了什么事,李治原原本本地把李泰的话告诉父亲。李世民听后恼怒异常,因为他生平最忌惮讲兄弟相残的事情,对李泰长久以来积累的好感也荡然无存。

一天朝会结束后,李世民命其他大臣退出,只留下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李治听到诏令也要退下,被长孙无忌暗使眼色留下。李世民痛苦地喊道:“儿子们不明事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话间李世民抽出一把佩刀直刺向自己胸口。长孙无忌等人见状,赶忙上前夺下佩刀交给李治,并极力安抚李世民的情绪。过了半天,李世民说他决定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听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顿时落地,斩钉截铁地对李世民说:“陛下的英明决定,我们绝对服从,对于胆敢违逆之人我们绝不手软!”贞观之治的开创,与长孙无忌忠实履行李世民的政策息息相关。李世民当然希望这种繁荣昌盛的局面能在他身后持续下去,可李治生性怯懦,如果得不到长孙无忌等重臣的辅佐,后果不堪设想。现在长孙无忌等人全力支持他的决定,他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于是,李世民下诏册立李治为太子。为防范李泰作乱,李世民将其贬为濮王,流放到均州郧乡(今湖北丹江)的蛮荒之地,没有诏令不得回京。

废后风波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李世民去世,长孙无忌如愿以偿地把李治扶上皇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即位后,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实际掌控朝政,在唐高宗即位初期继续推行贞观年间的开明政策,使得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同时长孙无忌组织人员编写《唐律疏议》颁行全国,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法制;贞观晚期一度中断的休养生息政策,随着唐王朝边关的安定也得以恢复。伴随着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长孙无忌的权欲之心也日益膨胀。利用国舅身份和唐高宗的宠信,长孙无忌大肆起用亲信,把看不顺眼的人一概排挤出朝廷。

昭陵六骏:什伐赤和飒露紫

永徽六年(655),朝廷发生废后风波,掀起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政治风暴。事件的主角除了长孙无忌、唐高宗,还有后来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武则天生就一副国色天香之貌,李世民在位时被选进宫做了才人,赐号“武媚”。李世民病入膏肓时,李治进宫侍奉,与武则天互生爱慕之情。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同没有生育子女的嫔妃一道被驱赶进感业寺削发为尼。一年后,唐高宗赴感业寺进香,再见凄楚怜人的武则天,两人互诉衷肠。而这一切都被远远站在一旁的王皇后看在眼里。回宫后,已经失宠于唐高宗的王皇后心想,何不借这个机会让唐高宗把武则天迎进宫,这样自己不但可以得到唐高宗的好感,更能借武则天这颗棋子对付日益受宠的萧淑妃。王皇后主意已定,很快就促使唐高宗把武则天接到宫里。武则天受封昭仪,起初对王皇后极尽阿谀奉承,并利用王皇后对宫内侍从的高傲蛮横,极力与这些侍从结好,得以在宫中站稳脚跟。

武后从行图

图中武则天一侧目,随行人员都回头看,表现了武则天的威望与地位。

唐高宗迷恋于武则天,萧淑妃虽受到冷落,但王皇后的境遇也无好转,于是王皇后就与故去的情敌萧淑妃联手,在唐高宗面前说武则天的坏话,可唐高宗哪里肯信。永徽五年(654),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王皇后前来探望。等王皇后一走,武则天就把女儿活活掐死,用被子盖好。不一会儿,唐高宗来看女儿,揭开被子却见女儿早已没了呼吸,急令追查凶手。武则天装作惊骇的样子,哭天喊地,死去活来。一旁的侍从赶忙回复:“刚才只有皇后来过。”唐高宗想起王皇后平日对武则天的嫉恨,认定她就是凶手。

武则天“虎毒食子”的举动,就是为了让唐高宗对王皇后产生恶感,进而达到废后立己的目的。如今,唐高宗已认定王皇后是凶手,武则天正好趁热打铁极力数落王皇后的种种罪恶。唐高宗听得厌烦,萌生废黜王皇后的念头,但废后是大事,必须争取朝中重臣的支持,否则将阻力重重。为此,唐高宗带着武则天去拜访长孙无忌。一见面,唐高宗就给长孙无忌三个庶出的儿子封了官,并送给长孙无忌10车珠宝绸缎。长孙无忌从政这么多年,还能看不出唐高宗的用意?只是他不愿意看到王皇后被废黜、武则天得势的局面,就极力地岔开唐高宗的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唐高宗和武则天见长孙无忌装糊涂,只得悻悻而回。随后,武则天又让母亲杨氏和礼部尚书许敬宗去找长孙无忌活动,结果也是无功而返。软的不行,武则天就下定决心,要借力唐高宗与长孙无忌这帮老臣打一场你死我活的硬仗。(www.daowen.com)

唐·褚遂良·伊阙佛龛碑拓片(局部)

此碑与《孟法师碑》是褚书前期风格的代表,此二碑先后书于贞观十五年(641)和十六年(642)。此碑原石在河南洛阳龙门摩崖之上;《孟法师碑》在长安城内,后毁失,唐拓孤本今藏于日本。二碑书风大体一致,字体均稍带隶意,宽博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棱角分明,追求骨强力壮。后人对此二碑赞赏备至,如清代《评书帖》谓《伊阙佛龛碑》“平正刚健”。

先机尽失

此后不久,唐高宗再提废后的事情,长孙无忌联合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人反对。一次不行,唐高宗就三番五次地把长孙无忌等人叫到一处表态,要他们支持自己的废后决定。褚遂良被逼急了,直言道:“陛下即使要换皇后,也该找一个名门闺秀,为何偏偏看中武氏!再说武氏服侍过先帝(李世民),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陛下怎能蒙蔽!”褚遂良说完就扔掉手中笏板,跪地叩头道:“我把陛下的笏板归还,请准许我告老还乡!”唐高宗气得脸色铁青,大喝道:“把他给我赶出去!”话音未落,帘后就传出武则天的尖叫声:“这种不肖臣子留着何用?陛下快快下令捕杀!”长孙无忌盎然站起,针锋相对地说:“褚遂良是先帝的托孤大臣,就是有罪也不能用刑!”尽管如此,唐高宗并不甘心就此放弃。

这天,司空独自进宫觐见唐高宗。一见面唐高宗就问他:“我要废黜王皇后,老臣们都反对,难道事情就这样了结?”李说道:“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去问他人!”李也是劳苦功高的元老重臣,一句话就让唐高宗吃了定心丸。得到老臣李的支持,唐高宗的精神头马上足了,于十月十三日下诏废黜王皇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为了让废后的理由冠冕堂皇,唐高宗不惜给王皇后带上“阴谋毒害皇帝”的罪名,曾经与王皇后争宠的萧淑妃也一并被废为庶人。时隔不久,生恻隐之心的唐高宗跑到冷宫去看王皇后、萧淑妃,王皇后借机要唐高宗念旧情把冷宫改为“回心院”,唐高宗决定去办。武则天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把王皇后、萧淑妃的手脚砍去,并投入酒瓮之中,两人哀号几天气绝而亡。

唐高宗乾陵

唐高宗乾陵位于今陕西省乾县之北,修建于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唐高宗乾陵以梁山主峰为陵,在半山开凿隧道及墓室,气势雄伟壮观。

废后风波平息不久,唐高宗就把褚遂良贬斥出京。由于长孙无忌是他的舅父,又是李世民托孤的顾命大臣,在自己争取太子之位时也十分卖力,所以唐高宗没有把长孙无忌怎么样。可武则天却把长孙无忌看做是最大的敌人。于是她极力拉拢朝中受长孙无忌排挤之人为己所用,不断地在唐高宗面前说长孙无忌的坏话,其中上蹿下跳跑得欢实的有李义府、许敬宗、袁公瑜等人。他们有武则天在头上罩着,说话办事都有恃无恐,为所欲为。长孙无忌因为在废后一事上扮演了不让唐高宗乐意的角色,日渐被唐高宗疏离,围拢在他身边的一群人也跟着倒霉,相继被唐高宗以各种理由贬斥出京。

凌烟阁二十四元勋

李世民晚年日益怀念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就在长安皇宫内建起一座小楼,命名为凌烟阁,在里面陈列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二十四位功臣分别为:1.长孙无忌:李世民认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2.李孝恭:李渊堂弟,战功堪与李世民媲美;3.杜如晦:李世民幕僚,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4.魏征:赫赫有名的谏臣;5.房玄龄:被李世民比作萧何再世;6.高士廉:参与谋划玄武门之变;7.尉迟敬德:有单骑救主之功,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元吉;8.李靖:开国功臣;9.萧禹:李世民称其“疾风知劲草,板荡识纯臣”;10.段志玄:开国元勋;11.刘弘基:北方突厥的眼中钉;12.屈突通:平定王世充战功第一;13.殷开山:与李世民身经百战,战功卓著;14.柴绍:开国功臣;15.长孙顺德:李世民心腹;16.张亮: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护主有功;17.陈公侯:李世民幕僚;18.张公瑾:李世民宠臣;19.程咬金:李世民心腹;20.虞世南:李世民幕僚;21.刘政会:开国功臣;22.唐俭:参与李渊太原起兵;23.李:李世民托孤之臣;24.秦叔宝:谋划参与玄武门之变。

凄惨结局

显庆四年(659),洛阳人李奉节控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互结朋党试图谋反,唐高宗立即命武则天心腹许敬宗审查。许敬宗借机将长孙无忌拉入朋党案,向唐高宗诬称:“韦季方打算勾结长孙无忌陷害忠良,以夺取大权,伺机谋反。”唐高宗听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舅父被小人离间,对我有猜忌倒还可信,何至于谋反。你得好好查查!”许敬宗满脸委屈地说:“这件事我已彻头彻尾地查过,长孙无忌谋反的罪证确凿,陛下却仍旧怀疑,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唐高宗流着泪说:“即使舅父干了这等事,我也不能杀他,否则天下人怎么看我!”许敬宗怕功亏一篑,赶忙危言耸听地说道:“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也有拥立大功。后来薄昭犯了死罪,汉文帝就让大臣们穿着孝服天天在薄昭家门口哭丧,薄昭迫不得已自杀,天下人不但不骂汉文帝,还称颂他是明君。今天,长孙无忌的罪过远在当年的薄昭之上,如果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昏聩的唐高宗竟没有想过当面盘问长孙无忌,就下诏褫夺其太尉官爵和封邑,并流放黔州。

随之,武则天又授意许敬宗采取进一步行动,将长孙无忌的势力集团铲除干净。许敬宗对唐高宗说:“长孙无忌谋反,都是褚遂良、韩瑗等人唆使的,陛下应当治这些人的罪。”这时褚遂良已死,唐高宗就下诏追夺褚遂良的官爵。韩瑗等人则被贬为庶人,长孙无忌的兄弟子侄也跟着遭殃,或杀或流,没有人得以善终。三个月后,唐高宗又命许敬宗复查长孙无忌谋反一案。许敬宗就让中书舍人袁公瑜带人奔赴黔州,对长孙无忌施以严刑拷打。长孙无忌受不住,只得按着袁公瑜的暗示上吊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