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96年~402年
人物:晋安帝VS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
核心提示: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是历史上少有的父子宰相,而且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个白痴皇帝,少了其他宰相所要遭遇的压制和羁绊。但最终他们还是没能善终,除去藩镇桓玄等人的攻击,问题的根子恐怕还是出在他们平日的有恃无恐,骄奢淫逸……
父子轮番上阵
晋王朝的白痴皇帝有好几个,在中国历代王朝可能是最多的,除了开创基业的司马懿、司马昭,接下来的皇帝头脑几乎都有些问题。太元二十一年(396)九月,孝武帝暴亡,太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晋安帝。晋安帝是十足的白痴,不但不太会说话,而且不知冷暖、饥饱,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所幸他有一个头脑清醒的弟弟司马德文,不离左右地悉心照顾他,皇帝的职权才得以勉强运转。早已在孝武帝时掌控朝政大权的司马道子见晋安帝简直傻到家了,就趁机鼓动心腹之臣上奏朝廷索要太傅、扬州牧(主管京师卫戍军队)之位。晋安帝不仅全部照准,索性把大小军政事务全部交给司马道子决断。司马道子自然是喜不自胜。
汉晋·弓、箭箙、弓袋、刀鞘
此套文物应是当时人们从事狩猎、战事的装备。
朝政大事头绪繁多,司马道子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叫王国宝、王绪两兄弟帮自己掌控。王国宝向来善于阿谀奉承,又骄奢荒淫。当年他所建家宅的豪华富贵程度,堪以比拟孝武帝的皇宫。孝武帝得知后极为痛恨,王国宝这才慌了神拼命地向孝武帝摇尾巴,孝武帝抵挡不住转而宠信王国宝。宰辅司马道子闻之,当着孝武帝和众朝臣的面斥责王国宝,两人关系彻底决裂。如今孝武帝已死,王国宝别无选择,又重新投入司马道子的怀抱。司马道子也真贱,三下五除二就忘了王国宝的劣迹,并对其委以重任。没过几天,王国宝又恢复了往日不可一世的气势,大肆收受贿赂,弄得朝野怨声载道。有大臣劝告司马道子慎用王国宝,司马道子非但不听,还把东宫的侍卫队伍交给王国宝统领,并擢升他为仆射、其弟王绪为建威将军。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的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与王国宝素有嫌隙,王国宝就说服司马道子削弱王恭的兵权,消息很快传到王恭耳中。王恭遂调兵遣将,准备领军进京讨伐王国宝,以清君侧。司马道子心知王恭兵多将广,试图阻止其前进的步伐,遂通过晋安帝下诏将王国宝兄弟处死。随即,司马道子派人去向王恭通报王国宝已死的消息,王恭陷入出师无名的境地,只好命军队返回京口。
魏晋·羽螭纹椭圆形杯
此杯圆雕,外沿镂雕三组螭纹,其中两只前爪趴在杯沿呈爬行状,深腹中空,底部有三个兽面纹足。
王恭的危机虽然缓解,但朝廷空虚,分据各地的藩镇势力虎视眈眈的局面已然形成。司马道子对此忧心忡忡,遂把军国大事暂交给时年17岁的儿子司马元显处理。司马元显生性聪明,行事果断,又饱读兵书,深受父亲司马道子喜爱。代行宰辅之职,司马元显即面临气势汹汹的王恭。硬碰显然不行,司马元显就挖空心思寻找王恭的软肋。很快,司马元显就发现王恭手下大将刘牢之自负有才,却一直得不到王恭重用,于是派说客偷偷去见刘牢之,并许诺诛灭王恭之后将王恭的官位转授给他。刘牢之听后颇为心动,不想还没行事就被参军何澹之得知消息,并马上报告给王恭。王恭听后非但不信,还和刘牢之结为金兰之好,并把手中精锐军队悉数交给刘牢之统领。不久,刘牢之就在阵前倒戈,领军投奔了朝廷。王恭猝不及防,只能率领残部仓皇而逃,最终被杀于京城。(www.daowen.com)
遭遇桓玄
司马道子匆忙之间把军国大事交给儿子司马元显处理,只是为了解燃眉之急。待形势稳定下来,司马道子又盘算着重掌大权,可他还没行动就猛然发现形势已不可扭转。原来这期间司马元显利用朝臣对父亲的不满,鼓动懵懵懂懂的晋安帝下诏免除司马道子的宰辅之职,由司马元显接替。司马道子听到诏命,气得要昏死过去,却又没有丝毫办法。司马元显悉心培植自己的亲信,很快就把司马道子的人马排挤出要害部门。这时意气风发的司马元显还不到20岁,家里整天门庭若市,阿谀奸佞的小人川流不息,把司马元显吹捧的忘乎所以。为了表示自己的尊崇地位,司马元显迫使三公以下的文武大臣,见了他都要行叩拜之礼。同时,为满足奢靡的生活,司马元显不顾国家财政的困窘,挖空心思榨取民脂民膏,使得自己在外的排场远远超过皇宫里的晋安帝。反观其父司马道子,家门前显得异常清冷,就是落在地上啄食的麻雀也半天不受惊扰。
东晋·武士俑
1965年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富贵山。此俑制作极佳,一手执盾,一手五指弯曲,上衣窄,下衣宽,既体现了人物的身形,又可以使其立得平稳,人物表情自然安详,眉宇间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元显骄横奢靡的作为很快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江州刺史桓玄亦借机扩充力量,伺机进取京城掌控大权。桓玄是已故大司马桓温的儿子,5岁时就承袭了父亲南郡宣武公的爵位。长大后,桓玄颇为自负,常以名门望族自居,只是碍于他的父亲晚年有谋反篡位的迹象,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以致郁郁寡欢不得志。但桓玄的内心,却始终没有安分过,无时无刻不想着扩充地盘,壮大势力。隆安二年(398),桓玄借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讨伐谯王司马尚之和江州刺史王愉的时机出兵,直捣湓口(今江西九江境内)王愉的阵营。王愉仓皇中逃至临川,最后被桓玄生擒。眼看军队就要打到京城建康,不想这次军事行动的“盟主”王恭被部将刘牢之杀死,桓玄权衡利害,只能选择退兵。不久,桓玄又与南郡相杨期、广州刺史殷仲堪结盟,以防备朝廷出兵攻击。被推为盟主的桓玄马上露出骄横跋扈的本性,引起殷仲堪、杨期不满。双方随即发生内斗,桓玄亲手将两位盟友消灭,独占长江中游一带地区。
一同送了性命
桓玄已占据东晋的三分之二疆土,篡位夺权的野心极度膨胀,他趾高气扬地给司马道子写了一封信,指斥司马道子的种种罪过,大有出兵声讨的意味。司马道子看后魂飞魄散,急急把儿子司马元显找来商议对策。提起桓玄,司马道子内心也有些发憷。这时臣僚张法顺进言道:“桓玄刚得了荆州,还未站稳脚跟,我们可以趁此良机派大军征讨,消灭桓玄指日可待。”司马元显遂派张法顺赴京口面见镇北将军刘牢之,试图说服他出兵征讨桓玄。刘牢之却摆出一大堆困难,让张法顺碰了一鼻子灰。张法顺气愤不过,回来告诉司马元显,称刘牢之有反叛之心,请求将刘牢之召回建康诛杀。司马元显心知只有刘牢之有实力抗衡桓玄,就拒绝了张法顺的建议。随即,司马元显整肃军队,准备亲率大军征讨桓玄。
元兴元年(402)正月,司马元显打着晋安帝的幌子,自命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摆出要出兵征讨桓玄的架势。桓玄得知后立即领兵南下,浩浩荡荡向建康城杀来,此时司马元显还窝在家中没有动身。起初桓玄心里还犯嘀咕,生怕一路上遇到顽强阻击,时时都有撤军的念头,可军队已过了浔阳(今江西九江)还没见朝廷军队的影子,心中不由大喜,命令军队全速推进。三月三日,只遭遇零星抵抗的桓玄已领军逼至建康城下。司马元显闻讯想组织军队盘踞皇宫抵抗,好不容易聚拢到一块的将士听说桓玄已攻破建康城,立时作了鸟兽散。司马元显欲哭无泪,慌忙跑到父亲司马道子家中,一路跟随他的只剩下臣僚张法顺。司马元显见到司马道子就抱头痛哭,夹杂着外面的喊杀声直问父亲怎么办。司马道子搂住儿子无言以对。不一刻,桓玄就把司马元显从司马道子身边拉开,五花大绑于战船桅杆之上示众,随后处死。司马道子紧随儿子司马元显,喝下桓玄假借晋安帝名义赐予的一杯毒酒,了结了性命。
酒后戏言遭杀身
这是太元二十一年(396)九月发生在东晋皇宫的一场血案。这天,孝武帝喝完酒尽兴而归,搂着平日里最宠爱的嫔妃张贵人说:“我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像你这么大年龄的,早该靠边站了。”说完,孝武帝就如死猪般呼呼大睡。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孝武帝看似不经意说出的醉话惹恼了张贵人。趁着孝武帝烂醉如泥之际,张贵人支开寝宫所有的侍从宦官,用棉被将孝武帝捂死。随即,张贵人收买了内宫的所有人等,对外散布孝武帝暴病而亡的消息。太子司马德宗头脑痴呆,宰辅司马道子又与孝武帝心存芥蒂,使得朝廷上下没有一个人愿意去追查孝武帝不明不白的死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