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斯大林含糊其词,拒绝援助解放台湾

斯大林含糊其词,拒绝援助解放台湾

时间:2024-01-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斯大林在这里举行宴会招待中国代表团,实际上是双方会谈的开始。对于毛泽东提出的援助要求,斯大林含糊其词地表示,这样的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借口。毛泽东心里十分失望,指望斯大林援助中共解放台湾看来是没有一点戏,斯大林是不会为了中国得罪美国的

斯大林含糊其词,拒绝援助解放台湾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七十大寿。1949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会议讨论了毛泽东即将开始的访苏问题,确认毛泽东访苏的主要目的除了向斯大林祝寿,就是签订新的中苏条约,以替代1945年8月苏联中华民国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

1949年12月16日正午,莫斯科伊万大帝钟楼上那只古老的大钟,“当当当”地敲响了。

洪亮的钟声和站前广场上的欢呼声响成一片。

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一行,到达了莫斯科火车站,受到热烈欢迎。

傍晚,毛泽东抵达莫斯科才六个小时,两辆黑色小轿车载着毛泽东和翻译师哲,离开了莫斯科西南郊的贵宾别墅,稳稳地驶向莫斯科市区,驶向高耸的红墙。

克里姆林宫的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客厅,客厅的四壁是光亮如镜的大理石,地上铺着鲜红的地毯。在供房间取暖的壁炉架上端,挂着一只俄国古挂钟。

毛泽东一行走进了宽阔而富丽堂皇的大厅,踩着红地毯,他抬头看了一眼挂钟,时间是5点57分。

毛泽东跨进斯大林宽敞豪华的办公室,他眼睛一亮,只见一字排开站立着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马林科夫、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等人。

斯大林站在最前面,身着笔挺的元帅服,头发、胡子都梳得光亮整齐。见到毛泽东走进来,斯大林立刻跨小步迎了过来。毛泽东快步走向斯大林,热情地同他握手,说:“斯大林同志,您好!”

斯大林向毛泽东点头致意:“您好!欢迎您的光临!”

师哲紧跟在毛泽东身后,认真翻译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每一句话。

毛泽东紧紧握着斯大林的手说:“非常高兴见到您!”

斯大林双手握着毛泽东的手,仔细端详着毛泽东:“您很年轻嘛!而且很健康,很了不起。”

毛泽东依然握着斯大林的手,满腔的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斯大林却赞扬着毛泽东:“您对中国革命、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您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祝贺你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摇摇头,不知怎么不合时宜地诉起委屈来:“不,我是曾经长期遭受打击和排挤的人,有话都无处说啊!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公道!”

斯大林惊讶地望着毛泽东,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以手示意,亲切地请毛泽东入座。毛泽东和师哲在会谈桌的一边坐下来,斯大林和苏方人员则在会谈桌另一边就座。

毛泽东沉稳地坐下后,斯大林便说:“毛泽东同志,胜利的事实已经分清是非,胜利就已说明了一切!胜利就是公道!”毛泽东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笑容。

高高的宫顶上垂下数十盏华丽的水晶灯,将整个房间辉映得如同白昼。宫灯下,一条长长的铺了丝绒台布的会议桌上,摆满了各种鲜美的菜肴和食品、水果,格鲁吉亚产的红白葡萄酒和白兰地酒,还有各种名贵的伏特加酒。在每把靠背椅前的桌面上,陈列着各类餐具和酒杯,显得十分高雅而美观。

斯大林在这里举行宴会招待中国代表团,实际上是双方会谈的开始。这是斯大林习惯采取的外事方式。宾主边吃边谈,显得轻松自然。

斯大林问:“毛泽东同志,你这次来,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

毛泽东笑着回答:“愿望当然是有的,我们这次应该搞出个东西来,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费德林不知道怎样翻译,用恳求的目光向师哲求援,师哲便翻译带解释地说:“好看就是形式好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说内容有味,实实在在。”

大厅里发出一阵笑声,大家被毛泽东独具风格的幽默惊得目瞪口呆。

斯大林继续微笑着问毛泽东:“请您直接讲出来,你们需要我们为新中国做些什么事情?”

毛泽东提出了中苏条约问题:“斯大林同志,刘少奇回国后,中共中央讨论了中苏友好同盟和互助条约问题……”

斯大林并不正面回答这一敏感问题,而是谈“个人意见”:“我认为应该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只是需要弄清楚,究竟是应该保留1945年苏联政府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签订的那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呢,还是暂时不动它,宣布将来进行修改,抑或我们现在就要对它进行相应的修改呢?”

这些话毛泽东显然不爱听,他面部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在椅子上挪了挪屁股,强制自己听下去。

斯大林随意地把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掺和了一大杯,一饮而尽。毛泽东吃惊地望着他,奇怪这种饮法。

斯大林显然认为签订这样一个新条约违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三国签订的《雅尔塔协定》。斯大林不想也不能破坏在雅尔塔会议上对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共同承诺,也就是说承认战后远东甚至整个中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内心里对苏联的别扭和对美国的蔑视同时产生了。

斯大林解释说:“1945年的那个条约是根据苏、美、英三国缔结的《雅尔塔协议》签订的,而苏联正是通过《雅尔塔协议》才在远东得到了千岛群岛、南库页岛和旅顺口等。如果改动经过美、英两国同意的中苏条约,哪怕改动一款,都可能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条款的问题,提供法律上的借口。”

他看一眼毛泽东,顿顿又说:“因此,我们经过考虑后,认为可以在形式上保留,而实际上修改这个条约。也就是说,苏联在形式上保留在旅顺口驻军的权利,但根据中国政府的建议,撤退驻在那里的苏联军队。中长铁路问题,也可采取同样的办法。这就是说,可以在形式上保留,但实际上根据中方的要求修改协定的有关条款。”

毛泽东虽然没有当场反驳斯大林,但显然不同意斯大林的意见,婉转地说:“中国在讨论条约时,没有考虑到美国和英国在《雅尔塔协定》问题上的立场。怎样有利于我们的共同事业,我们就应当怎么样做。这个问题应当进一步考虑。”

毛泽东委婉地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

对于毛泽东提出的援助要求,斯大林含糊其词地表示,这样的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借口。如果是指挥人员或军事教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但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最后,斯大林甚至小儿科地向毛泽东建议:“是否可以先向台湾空投伞兵,组织暴动,然后再去进攻呢?”

毛泽东心里十分失望,指望斯大林援助中共解放台湾看来是没有一点戏,斯大林是不会为了中国得罪美国的。不过,他还是心有不甘地提了一句:“我想叫周恩来总理来一趟莫斯科。”

斯大林摸不清毛泽东的意图,他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要叫他来,他来干什么?”

显然斯大林并不赞成周恩来来莫斯科,认为没有必要,但又不好当面拒绝,因此显得闷闷不乐。

在要不要周恩来来莫斯科的问题上,两位巨人产生了分歧,毛泽东也显得闷闷不乐。在毛泽东看来,周恩来比他更善于跟外国人打交道,同时毛泽东考虑到斯大林兼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相当于总理,他不是总理,也不是外交部长,虽然职务比周恩来高,但与斯大林对不上口径,如果能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周恩来到莫斯科来就顺理成章了。两个人的初次会谈不欢而散。

冬天多雪,寒冷刺骨,是莫斯科的气候特点。

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棉絮一样漫天飘舞。皑皑的白雪,罩住了大地,覆盖着房顶,压弯了青松

将近午夜了,莫斯科沉入了梦乡之中。“当——当——当”,克里姆林宫钟楼上的大钟深沉而悠扬地响了起来,宽阔的广场上已没有了人迹,天空中飞扬的雪花仍在静静地飘洒着。广场尽头那座高耸的石座上竖着一块铁铸的纪念碑,这是纪念罗曼诺夫王朝的纪念碑。(www.daowen.com)

毛泽东喜欢观赏雪。回到孔策沃住处后,他迎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在别墅周边的林子里散步。随着脚下“咯吱咯吱”的踏雪声,他想起了刘少奇访苏的情景。

1949年5月中旬,党中央决定派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

临出发前的6月底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刘少奇时,明确了中国代表团此行的三个任务:第一,向苏联老大哥介绍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前景,让苏联同志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第二,向苏联同志介绍中国革命对世界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它对世界革命应负的义务和希望得到的国际援助;第三,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迫切的,是要取得苏联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特别叮嘱刘少奇,对苏联老大哥既要尊重,又要坚持原则。毛泽东在接见时曾说:国内比较麻烦的有两处,台湾和西藏。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无可争辩。现在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是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

刘少奇说:这样,台湾问题就比西藏问题还复杂。

毛泽东说:是的。如果我们现在就解放台湾,当然是武力解决。以武力解放台湾,没有空军和海军是不行的。而要建立空军和海军,必须得到苏联的援助。

刘少奇出发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是否向苏联提出协助进攻台湾的技术手段问题,建议刘少奇在代表政治局给斯大林的信中,试着提出请苏联出动空军和海军援助的问题。

7月10日夜晚,毛泽东坐在灯光下,提笔给周恩来写信:

“恩来:根据朱德建议,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在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

7月11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小客厅第一次接见刘少奇带领的中共中央代表团。红色地毯,典雅的桌椅,桌上放着俄罗斯风格的杯子和盘子,旁边还有香槟酒和饮料。

相互交谈了一番后,刘少奇说:“鉴于解放台湾的需求,我国想购买一批苏联制造的军用飞机。”

斯大林高兴地当即答应:“可以,我们将提供最先进的军用飞机。”

回到住处,刘少奇问翻译师哲:“师哲同志,斯大林同志是说提供最先进的飞机吗?你没翻错吧?”

师哲肯定地说:“没错,他是说提供最先进的军用飞机。”

刘少奇兴奋地说:“赶紧让空军司令刘亚楼来谈判购买,他们现在最先进的军用飞机是什么?”

师哲说:“据有关资料讲,是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

这时,在斯大林的莫斯科郊区别墅,苏联派往中国的顾问团团长科瓦廖夫却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您刚才对刘少奇说,给他们提供最先进的军用飞机,不知我有没有听错?”

斯大林后悔地说:“那是我一时高兴冲口说出的话,不作数,你把记录改过来,改成提供先进的军用飞机。”

科瓦廖夫又问:“他们要派空军司令来谈判,告诉他们什么是先进的军用飞机呢?”

斯大林说:“就说是拉-11螺旋桨战斗机,告诉他们,拉-11螺旋桨战斗机的性能优于国民党军队装备的P-51野马战斗机。”

第二天,斯大林再次接见中共代表团,对环坐的中共代表团成员一改昨天的爽快口吻,谨慎地说:“对于中国同志要求苏联以海军、空军支援进攻台湾的问题,我是认真考虑过的。鉴于苏联经济经过战争,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西部前线一直到伏尔加河一片荒芜。苏联对进攻台湾的军事支持,将意味着与美国海、空军发生直接冲突,为其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提供借口。”

抽着烟聆听的刘少奇,脸上显出失望的表情。

斯大林摸摸嘴边那一撮漂亮的小胡子,有点神秘地挤挤眼睛,得意地笑了笑说:“不过,我建议将这个问题提交苏共中央政治局,在邀请一部分军方代表和部长参加的扩大会议上讨论。”

刘少奇礼貌地说:“感谢斯大林同志对中共要求的重视,我们期待苏共中央政治局的答复。”

7月25日,毛泽东伏在菊香书屋台灯的光晕里,给刘少奇写信:

“中共中央代表团并转斯大林同志:……自封锁之日起,上海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为了打破封锁,必须占领台湾,而占领台湾没有空军是不行的……”

刘少奇在莫斯科住处阅读毛泽东的电报:“……我们希望你们同斯大林同志交换意见,苏联能否给予我们这方面的援助,即莫斯科用六个月至一年时间为我们培训一千名飞行员、三百名地勤人员。此外,苏联能否卖给我们一百至二百架歼击机、四十至八十架轰炸机,用于攻占台湾。在建立海军方面,我们还请求苏联给予我们帮助。”

7月27日,刘少奇再次拜会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向斯大林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好1950年进攻台湾的设想,要求苏联方面提供二百架飞机并请代训飞行员。斯大林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但说航空学校不必设在苏联,可以在中国设立。不过,对于刘少奇带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所提议的请苏联在作战时提供空军和海军支援的要求,斯大林明确表示难以赞同,说这样做的结果,必定会引起美国的介入,从而诱发美苏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

刘少奇回国后,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东厢房的办公室里,向毛泽东汇报苏联之行。刘少奇点上一支烟,深吸一口说:“路上飞了七八天才到莫斯科,坐飞机很受罪,衣服都被冷气打湿了。建议主席访苏时,不要坐飞机,还是坐火车舒服安全。”

毛泽东悠悠地吸着烟说:“可以,好在我们与苏联的铁路是连着的,邻国嘛,就有这点方便之处。”

刘少奇汇报说:“斯大林保证,新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立即给予承认。他说1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因为那时候是与国民党打交道,不能不如此。新中国成立后,主席即可去莫斯科,那时再解决这个问题。”

毛泽东问:“他的意思是否用新条约代替旧条约?”

刘少奇说:“他没有明确说,我理解有这个意思。”

毛泽东默默地点头。

刘少奇很快谈到台湾问题:“斯大林第一次接见我时,说可以提供最先进的军用飞机,供我们解放台湾,可会谈记录把‘最先进’改成了‘先进’。”

毛泽东笑了:“老大哥对我们还留一手。快派刘亚楼去谈判,看来刘亚楼拿不到最先进的飞机了。”

已经身在莫斯科的毛泽东,回忆起这些过节,脸上不由得浮起一丝苦笑。

深夜,孔策沃别墅,毛泽东下榻处。王稼祥正向毛泽东讲起,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宣布《关于台湾政策宣传指示》时说:“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一点也不特别出色或者重要。”“大家都预料该岛将陷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那里的民政和军事情况已趋恶化,这种情形更加强了这种估计。”

毛泽东听了说:“看来美国的政策还是保李倒蒋,蒋介石政权在美国当政者眼中,只是一艘沉船,美国人要同它拉开距离。”

王稼祥说:“司徒雷登讲过,从1949年初开始,美蒋关系走向了最低点,美国政府基本上开始实行从中国内战脱身的政策。”

毛泽东说:“这有利于我们解放台湾,可是‘老大哥’却顾虑重重,生怕与‘山姆大叔’干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