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武汉会战的军力构成与总体思想

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武汉会战的军力构成与总体思想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会战兵力方面,中国军队以近130个师组成武汉会战的南北两大作战兵团,分别担负江北和江南的防御。中国军队作战方案的总体思想是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并"以长江方面为防御重点,一方面将第五战区各部南调,依托大别山向东布防;另一方面于38年6月间为武汉会战而成立第九战区,"将原部署在京汉线两侧的汤恩伯兵团、薛岳兵团转调长江以南,并入第九战区序列。

会战在即,武汉会战中方统帅部对日军的作战计划进行了预先研究和判断,结果认为,日军最可能采取两种作战方案,一种是"避开九江的正面,以主力向星子附近登陆,进犯南昌指向长沙岳阳、蒲圻、咸宁,遮断粤汉铁路,以大迂回的战略行动来包围武汉",另外一种进攻武汉的方案,由于花园口出黄河决口,对日军自武汉北面来犯受阻,因此进攻很可能取"溯江直上"之势,即沿长江两岸取"大包围"的态势,其中一路沿长江两岸,在优势空中水面力量配合下,自东向西向武汉地区进攻;而另一路则"由皖北分道西犯,截断平汉路,突破大别山,以进逼武汉"

第一案"在战略上的收效较大,但必须5个师团以上的兵力,才能保持遥远的后方联络线",而后案虽必须强攻硬打,伤亡会比较大,但"使用兵力可较少,与后方水道交通联络的安全和补给亦较便利"

从会战经过看,上述预测基本符合实际。根据战后发现的日军一份名为《大本营的作战设想和现地军的调整》文件披露,徐州会战结束之后,日军大本营在筹划向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腹地展开进攻时,最初"计划以一个军沿京汉线南下,一个军沿扬子江进攻",但该方案经过综合考量最终被放弃,而改以"主力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北面地区,以一个军沿扬子江进攻"。其最大理由在于兵力使用较之原来为省,且"利于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作战"

根据研判结论,国民党会战指挥部制定的会战指导要点是,"为达成保卫武汉,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目的,应以一部配置沿江各要地及南浔路线,以主力控制于德安、瑞昌以西及南昌附近地区,侧击深入之敌。无论如何变化,我军务立于外线作战地位,与敌作战,确保机动之自由,至万不得已时,以卫戍部队固守武汉,主力应转移武汉外围,以求夹击敌军而聚歼之。"

据此而选定的决战地带包括三个区域,即南段,莲花萍乡沿湘赣边境之桐木、东门市、龙门厂、通城、羊楼司一线;北段,太平镇、河口镇、新府集、武胜关一线;中段即大武汉地区附近。

在作战部署方面,为因应大战需要,军事委员会早在1938年初即对兵力进行了重新组织和部署,将全国划分为6个战区,即第一战区程潜,作战地域平汉路及陇海路中段;第二战区阎锡山,作战地域山西、绥远及陕北;第三战区顾祝同,作战地域江、浙;第四战区何应钦(),作战地域两广;第五战区李宗仁,作战地域津浦路;第八战区蒋介石(),作战地域甘、宁、青。

会战兵力方面,中国军队以近130个师组成武汉会战的南北两大作战兵团,分别担负江北和江南的防御。此外,以20个团(5)兵力担任武汉守备任务。

江防力量方面,19382月新成立的海军战时总司令部总司令陈绍宽率第1舰队(炮舰8艘、炮艇6艘及测量、运输等辅助舰船共20余艘)、第2舰队(炮舰6艘、炮艇9艘及鱼雷艇等,亦共20余艘)参战。原第3舰队(已裁撤)副司令谢刚哲所率余部改编为江防要塞守备司令部,下辖3个总队和1个炮兵大队,分别部署于各要塞区担任守备。(www.daowen.com)

为统一江防陆、海军和要塞的指挥,军事委员会还专设了江防军总司令部,以刘兴为江防军总司令,海军第2舰队司令曾以鼎为副总司令,隶属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中国军队作战方案的总体思想是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并"以长江方面为防御重点,一方面将第五战区各部南调,依托大别山向东布防;另一方面于386月间为武汉会战而成立第九战区,"将原部署在京汉线两侧的汤恩伯兵团、薛岳兵团转调长江以南,并入第九战区序列。在任务区分上,第五战区负责长江以北地域的防御任务,而"武汉沿江暨长江以南"的防务则由第九战区负责。

5战区司令李宗仁,下辖23个军,其主要任务是"确保大别山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及豫南进犯之敌"。为此,刚刚指挥结束徐州会战并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李宗仁,将主要兵力部署在位于大别山地区的信阳、商城地域,而另以一部部署在大别山以西,协防长江北岸地域。

9战区在武汉会战中肩负的责任尤其重大,根据指令要"拱卫武汉,达成长期抗战,在武汉外围,利用有利地形,极力消耗疲惫敌人,乘机予以局部歼敌",形成"从九江至武汉的大纵深防御体系""对威胁我们的敌人采取攻势,必须严密监视敌人,时刻保持主动地位……或从正面冒死突进,或由侧面绕道截击,或迂回包抄围攻歼灭,或纵兵深入断敌归路……陷敌人于被动,使他顾此失彼,应付不暇。如此我们才能固守,才能够借津浦、道清两路来屏障武汉",使"武汉重心不致动摇,国家民族才有保障"

会战指挥部为第九战区配备了国民党军队中的精兵大将。战区司令陈诚,下辖第1、第2兵团和直属队。其中,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下辖10个军,共25个师,主要任务是"防守鄱阳湖西岸南昌一线"、第2兵团总司令张发奎,下辖14个军,共28个师,主要任务是"确保赣鄂门户、固守九江以西至蕲春长江两岸各要点"。此外,特设1个武汉卫戍总司令部,下辖数师武汉守备部队。并明确武汉卫戍总司令部的组织规模与战区相似,由陈诚兼任总司令,统筹全区应战准备。

在具体实施上,基本的作战方法将采用,"以面的抵抗,对敌之点或线的夺取""要守其所必攻,还得要守其所可能攻""于硬性之外,参以柔性,务在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止战斗。同时组织训练民众,使联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以牵制、扰乱、破坏敌之后方。前呼后应,敌攻我正面,则游击队由各方进击;如攻我游击队,则不与决战,使其前进迟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前确定的作战方针上,也强调了整体防御中的局部进攻,(特别是)"当(敌)孤军深入之际,要捕捉战机,断其归路,聚而歼之"。后来被誉为武汉会战中"最辉煌之胜利"的万家岭大捷即可算为该方针指导下的一个成功战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