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秦朝的真相: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解密

秦朝的真相: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解密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敢耍横的,不听命令的,一律处死。他的意思是让秦军破赵后,再战秦军。争夺甬道之战,便成为秦、楚大战的序幕。秦军最精锐的部队与楚国最精锐的部队都聚集于此,势必是一场昏天暗地的大血战。项羽下令,破釜沉舟,烧毁帐篷,所有将士,只随身携带三天干粮。楚军与秦军交锋九次,大破秦师,杀秦将苏角,俘秦将王离,另一位秦军将领涉间自焚而死。远在咸阳的秦二世大为不满,派使者前往责备章邯。

救援钜鹿的楚军出发了,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除了楚军之外,其他诸政权也纷纷派兵相援,包括齐将田都,燕将臧荼等。

宋义行抵安阳时,便止步不前。这一逗留,就是几十天之久。此时钜鹿城已危若累卵,而宋义的援军竟然坐山观虎斗,这位上将军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呢?一心想为叔父报仇的项羽哪里忍受得了等待的煎熬,他决定找宋义说理。

进了宋义的大帐,项羽开门见山便说:“如今秦兵围赵王于钜鹿,我们应该迅速渡河,楚军从外面进攻,赵军出城接应,必可大破秦军。”

在宋义看来,项羽这个后生只有匹夫之勇,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哪里懂得什么高明的战略呢?他悠然道:“此言差矣。现在秦军全力攻赵,即便胜了,军队也疲惫不堪,我正好可以以逸击劳。倘若还不能打败秦军,也可趁机引兵西进,定可一举捣破秦都。若说在战场上杀敌的本领,我宋义比不上你;但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可比不上我。”

自项梁死后,宋义自以为智谋无人可及,对什么人都看不上眼,特别是对项羽这个武夫,更是轻视。为了表现自己与武夫的区别,他还给自己起了个号,称为“卿子冠军”。卿子的意思略同于“公子”,以表自己风雅俊逸。

宋义的意思很明白,让秦赵两败俱伤后,他再出来收拾残局。为了唬住项羽这班武将,他还下了道军令:“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敢耍横的,不听命令的,一律处死。宋义的战略对不对呢?应该说,有一定合理性。这种按兵不动以待时机的策略,在古今战例中多有体现,比如赵奢破秦之阏与之役,比如西汉周亚夫平七国之乱,都曾运用过此策略。

那么他错在哪儿呢?

错在他根本就不想救赵。他的意思是让秦军破赵后,再战秦军。这种动机是不纯的,对反秦战线的联合是有害的,是纯粹自私自利之举,也是他与赵奢、周亚夫两位名将不能相比的地方。

宋义把战争当作发迹的手段,捞取自身的权益。这不,他还要把自己的儿子宋襄送到齐国去当丞相赵国正在浴血奋战,他却只贪图自己的权力。宋襄出行那天,宋义在无盐大设酒宴饯行。当时天寒地冻,又下起大雨,士兵们饥寒交迫,宋义却大吃大喝。

“他奶奶的”,项羽的怒火在燃烧。他对亲信说:“我等前来,是为戮力攻秦,却在此逗留不进。今年闹饥荒,百姓没得吃,士兵挨饿,军无余粮,而上将军却在大吃大喝。现在应该迅速过河,在赵国收集粮食,与赵军合力抗秦,上将军却说要等到秦军疲敝时才进攻。诸位想想,以秦国之强,攻打刚建国不久的赵国,赵国必亡无疑。赵国灭亡了,秦军就更强大了,到时怎么打?况且我楚国刚遭败绩,楚王坐卧不安,把军事大权都交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上将军不体恤士兵,以权谋私,不是社稷之臣。”

说到这里,他目露凶光。俺项羽可不是吃素的,莫道俺的剑不锋利。

第二天早晨,宋义还在睡,他昨晚喝多了。

项羽一大早起来,闯进宋义帐中。不多时,他便拎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出来,大家一看,无不失色,竟是上将军宋义的人头。

只听项羽喝道:“宋义与齐国勾结,密谋反楚,楚王密令我项羽诛杀之。”大家当然晓得项羽胡说八道,只是没有敢吭声,都拜倒在地说:“立楚王的也是将军一家,如今将军诛乱,我等愿听从将军。”于是大家推项羽为假上将军,并派人追杀宋义之子宋襄。项羽派人快马禀告楚怀王,楚怀王也没办法,只得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这时又有几支义军加入援赵之列。魏王魏豹、齐王建(战国最后一位齐王)的孙子田安都派部队增援钜鹿,张耳的儿子张敖在代郡收罗一万多人,也赶回钜鹿。应该说,各路援军的人数还是不少的。

秦军人数虽多,并非毫无弱点。弱点便在于交通运输线,即章邯所修之甬道。争夺甬道之战,便成为秦、楚大战的序幕。据《史记》的说法,“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数绝”二字,可见双方是多次交锋,甬道数次易手。在楚军的猛攻下,围困钜鹿城的王离部开始断粮。

楚军大举反扑的时机已成熟。

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前锋部队两万人率先渡河。章邯闻讯,急派军前来阻击,英布与蒲将军奋力击败秦军,为后续部队渡河打下基础。此时,赵国大将陈馀又派人前来请求项羽火速进军,项羽乃命令全体楚军悉数渡河。这一战,非但关系到赵国的生死,也是秦楚兴亡的关键。秦军最精锐的部队与楚国最精锐的部队都聚集于此,势必是一场昏天暗地的大血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

没有必死的决心,哪来超凡的勇气?

项羽下令,破釜沉舟,烧毁帐篷,所有将士,只随身携带三天干粮。前面是四十万的虎狼敌人,后面是滔滔河水,过了河,别想着有热腾腾的饭,别想着有温暖的帐篷。往后退,只有死路一条,要生路,就得把前面的敌人杀光,杀出一条活路。

当时前来救援钜鹿的各路援军,见到秦军漫山遍野的营垒,谁也不敢发动进攻。甚至在项羽发起绝地反击时,他们仍然小心谨慎,按兵不动。英雄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此,英雄能造时势,而凡人永远随波逐流。

“置之死地而后生”,人的潜能被无限地激发出来。项羽猛攻围困钜鹿城的王离部,楚军呼声振天,以一当十,如猛虎下山,勇不可挡。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无人可挡。楚军与秦军交锋九次,大破秦师,杀秦将苏角,俘秦将王离,另一位秦军将领涉间自焚而死。(www.daowen.com)

为什么楚国会成为反秦战争的领头羊?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气向世人证明楚人之血脉精魂。章邯虽是百战名将,几时遇过项羽这样的对手?只得仰天长叹,败逃而去。

当时救援钜鹿的十数路义军,无不惊骇于项羽之骁勇。当战场的尘埃散去,项羽以楚国上将军之名义召见各路义军首领,所有人入了辕门之后,跪倒在地,不敢仰视。为什么呢?他们内心惭愧得很。他们远道而来救援钜鹿,却慑于秦军之强,不敢进攻。当他们亲眼看到项羽虎啸天下的英雄气概,谁不惊恐,谁不折服呢?于是乎,项羽非但是楚国上将军,也成为诸侯上将军,成为各路义军的真正统帅。

钜鹿一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大会战,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会战。在此之前,章邯是义军最凶恶的敌人,也是最可怕的对手,多少英雄豪杰都败在他手下。此役是他由盛而衰的转折,也是秦军由盛而衰的转折。

章邯败退至钜鹿以南的棘原,项羽进军漳南,双方都精疲力竭,谁也没先动手,成对峙之局。远在咸阳的秦二世大为不满,派使者前往责备章邯。章邯惶恐不安,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以求朝廷谅解。岂料司马欣回了咸阳后,在宫外待了三天,赵高理都不理他。

司马欣慌了,担心赵高加害,便逃回棘原,对章邯说:“赵高独揽朝政,手下人无可作为。现在就是打了胜仗,赵高也会嫉妒我们的功劳;若是打败仗,难免一死。将军您还是要想想出路。”

这一番话,章邯也没主意了。就在此时,赵国大将陈馀写来了一封劝降书。在这封劝降书中,陈馀罗列白起、蒙恬等名将的例子,说明功高获诛的道理。陈馀指出:“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如今秦朝灭亡已指日可待,“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

陈馀所说的都是实情,章邯也不免心动,便派人秘密与项羽谈判。

但是,项羽不接受谈判,因为章邯是杀害项梁的元凶。他派蒲将军率军进攻,大破秦师。蒲将军得手后,项羽亲自追击,在汙水再度大破章邯。走投无路的章邯再度向项羽提出谈判的请求,此时项羽的军队粮食不足,他与将领们商量后,决定接受谈判。

于是,章邯与项羽在洹水南殷虚立盟,秦军放下武器投降。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投降的秦军部队作为先锋,向关中挺进。

秦之帝国大厦,早已从内部朽烂了,之所以还没倒塌,只是因为有章邯这根顶梁柱在。章邯投降了,秦覆灭的日子就近了。

秦始皇时,秦是何等强大,为什么他去世没几年,秦就垮了呢?整垮秦国的罪魁祸首,便是赵高。从沙丘之变开始,赵高在政坛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杀扶苏,杀蒙恬,杀诸公子,杀诸公主,无数的鲜血铺就他的权臣之路。

赵高一手遮天,胡作非为,干的坏事多了去了。他能为所欲为,主要是他控制了呆头呆脑的秦二世胡亥,皇帝对他极为信任,言听计从。不过赵高也有害怕的事,怕被大臣弹劾,怕皇帝发现他的劣行。他便忽悠秦二世说,陛下还年轻,别在朝廷上与公卿说政事,要是说错了,自曝其短,不好。皇帝本就贪玩,索性把政事都交给赵高。

说到搞权术,赵高是一流的,说到治国,他一窍不通。秦国政治一塌糊涂,李斯也有责任。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迎合赵高,陷害忠良。不过,李斯与赵高还是有所不同的,李斯有政治抱负,而赵高纯粹就是追逐权力。这种差别,导致李斯与赵高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最终导致李斯的惨死。

李斯多次进谏秦二世,秦二世挖苦他说:“你居三公之位,如何令盗如此。”责备他身为丞相不能平定东方之乱。皇帝说到这份上,李斯要是有点自知之明,最好上交辞呈。不过他迷恋权位,不知急流勇退的道理,只得曲意奉承皇帝。

在赵高眼中,李斯是最大的绊脚石。秦始皇还没统一六国时,李斯就已经是秦国最有权力的人之一,他的根基很深,功劳很大。赵高不怕别人,但对李斯还是有所顾忌,不扳倒李斯,他睡不安稳。

这位宦官的本领就是操纵小皇帝,借皇帝之手杀人。每当李斯要觐见皇帝,赵高总安排在皇帝与美女饮酒作乐时。皇帝大怒说:“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

赵高见机会成熟,遂在秦二世面前诬告李斯有裂土封王的野心,其子李由与义军私通。这下子李斯终于看清赵高是什么货色了,他也上书攻击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同时,他又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皇帝,请求减轻赋役,停修阿房宫。

李斯的反击是无力的,秦二世早就听信赵高之言,认为李斯想造反。于是将李斯、冯去疾、冯劫三人下狱问罪。冯去疾、冯劫认为将相不能被凌辱,遂自杀而亡。李斯仍然抱有幻想,在狱中写了份自白书,实际上是罗列自己为秦国所作的贡献。赵高冷笑道:“囚安得上书!”

迷恋权力的人,最终也死在权力二字上。李斯最终被判死刑,腰斩于市,夷三族。临死前,他对次子说:“我想跟你牵着小黄狗,出上蔡东门去追逐野兔,唉,已经不可能了。”这一刻,他似乎才省悟到一件事,权力到头只是一场空,倒是平淡无奇的生活,才是真正可留恋的。

李斯死后,赵高为丞相,秦国从此坠入深渊。

不过,恶终有恶报。赵高正上演着最后的疯狂,而此时,刘邦的军队正顽强地向咸阳城挺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