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刘邦与项羽:秦朝揭秘

刘邦与项羽:秦朝揭秘

时间:2024-01-0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刘邦与项羽的早年事迹,请参看《西汉原来是这样》一书,这里只是简单提一下,重点讲述两人起义前后的故事。造反派却响应刘邦,杀死县令,打开城门。泗水郡守得知刘邦在沛县造反后,派兵前来围剿。不过,刘邦所投靠的景驹楚政权,很快被项梁认为是非法政权,楚王景驹被废处死。义军处于前所未有的危局,刘邦与项梁力挽狂澜,两次击败章邯,控制住局势的恶化,可谓功不可没。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成为不可共存的生死冤家。

刘邦与项羽:秦朝揭秘

关于刘邦项羽的早年事迹,请参看《西汉原来是这样》一书,这里只是简单提一下,重点讲述两人起义前后的故事。

刘邦是沛县人,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他的人生命运与当时社会紧密相连,前面说过,秦国劳役、兵役特别繁重,有一次,刘邦送一批人前往骊山服役,这次出行改变他的人生。为了逃役,一路上不断有人逃跑,走到半途时,人都逃得差不多了。刘邦心想,反正完不成任务,索性把人全放跑了。有十来个人愿意跟刘邦混,打算落草为寇。

某天晚上,刘邦喝醉酒,有人来报,前面路上有条大蛇挡道。刘邦醉醺醺地说:“壮士前行,怕什么蛇!”拎了把剑,把蛇给砍了。后来,他伪造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太婆在路上哭,说自己的儿子是白帝子,变身为蛇,结果被赤帝子给杀了。这几乎是陈胜装神弄鬼的翻版,可是您还别说,自那以后,大家都对他敬畏三分了。沛县子弟很多人前去投奔他,拥他为老大,聚众数百人。

陈胜大泽乡起义后,天下反秦势力高涨。沛县县令也要投机革命,萧何、曹参对他说:“您是秦国任命的官吏,大家恐怕不服,不如把流亡在外的人召回,这样大家就都听您的了。”县令一听,觉得是这么回事,只要刘邦那几百人听自己的,这事就好办了。可是刘邦一伙人回到沛县时,县令反悔了,不但紧闭城门,还打算杀了萧何、曹参。造反派却响应刘邦,杀死县令,打开城门。刘邦拼凑了一支三千人的武装,走向反秦斗争的潮头。

泗水郡守得知刘邦在沛县造反后,派兵前来围剿。刘邦出城迎战,击破秦军,保住沛县。之后,他把沛县交给雍齿守卫,自己率兵攻打薛县,打败泗水郡守。泗水郡守逃跑时,被刘邦麾下左司马追上,一刀结果了性命。

这时刘邦的部众,在抗秦义军中只能算一支不起眼的小部队,光靠自己奋斗是不行的,得找个靠山才行。他本想去投靠楚王陈胜,不巧陈胜被叛徒所杀。陈胜的部将秦嘉私自立景驹为楚王,驻军于沛县东南的留县。刘邦一想,留县离自己不远,不如去投奔景驹。

在前往留县途中,刘邦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此人便是张良

张良向有反秦之志,刺杀秦始皇不成,一度隐姓埋名。陈胜起义后,他聚众百余人,跟着闹事。听说秦嘉立景驹为楚王,他也前来投奔,正好路遇刘邦。两人一见投缘,张良便加入刘邦的队伍,刘邦拜他为厩将,就是管马的官。张良这些年可没白过,他精研一部《太公兵法》,造诣很深。张良跟别人谈论兵法时,别人都听得如坠云雾之中,因此他常恨没有知音。遇到刘邦后,别看刘邦没读过什么书,领悟力之高却是他人所难及。张良说《太公兵法》给刘邦听,刘邦一听就明白了,并能采纳他的计策。张良不禁叹服道:“沛公的才能,大概是上天所授予的吧。”

有了张良相助,刘邦如鱼得水。

首先是在砀县之战中,取得了起兵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在此役中,刘邦以寡击众,仅用三天便攻破砀县,收编了六千名秦军。他本来只有三千人的部队,一下子膨胀了两倍,人数达到九千人。紧接着,刘邦再下一城,攻克下邑。这时正是反秦运动陷入低谷之时,秦将章邯屡屡击破东方义军,而刘邦则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实属不易。

不过,刘邦所投靠的景驹楚政权,很快被项梁认为是非法政权,楚王景驹被废处死。为确定楚王人选,项梁在薛县召集诸将会议,刘邦也前往参加,作为义军重要首领的地位得以确认。

章邯破魏,杀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杀,追击田荣于东阿。义军处于前所未有的危局,刘邦与项梁力挽狂澜,两次击败章邯,控制住局势的恶化,可谓功不可没。

再来说说项梁、项羽叔侄。

与草根刘邦相比,项梁、项羽叔侄的身世则显赫得多,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及孙子。楚国灭亡后,项梁逃往吴中,一面教项羽剑法、兵法,一面矢志复国,暗中结交豪杰志士。

机会终于到来,大泽乡的烽火传到吴中。会稽郡守殷通想乘机起事,便召来项梁,对他说:“如今江西都反了,这是老天要亡秦,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打算起兵,任用您与桓楚为大将。”桓楚是当时一个豪杰,流亡于外。

要革秦的命,项梁当然举双手赞成,不过他可不想受制于人,你殷通是什么东西,辫子一盘就变革命军了?他便对殷通说:“桓楚藏在哪里,别人都不知道,只有小侄项羽知道。”殷通便说,那你把项羽叫来,我派他去找。项梁转身出去了,交代项羽在门外等,记得带上剑,到时见机行事,杀了殷通。郡守还蒙在鼓里,召项羽进去。进了门后,项梁对项羽说:“可以动手了。”项羽长得身高马大,力能扛鼎,他马上抽出剑,一剑劈去,殷通的脑袋就搬家了。

项梁造反与刘邦造反颇有类似之处,都是秦国地方官吏想跟风造反,结果一个县令、一个郡守,都是造反不成丢了性命。

殷通死后,项梁把郡守的大印挂在腰间,一手拎着他的脑袋,大步走出来。要知道杀殷通可是在郡政府里,这下子官署乱了套了,卫兵看到长官遇害,纷纷冲上来。项羽武功盖世,砍杀数十百人,所有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反抗了。项梁便把郡里的豪杰、官吏召集来,解释他杀死郡守是为了反秦,为了干大事。看到项羽凶神恶煞般的站在那里,手握剑柄,谁敢说不字?

就这样,吴中加入反秦起义行列。项梁自立为会稽太守,以项羽为裨将,招募八千精兵。在反秦义军首领中,项梁出身将门之家,军事修养最高,因而他的这支军队从一开始便走正规化路线,设有校尉、候、司马等军职,纪律严谨,操练有素,乃是义军中之精锐。

陈胜兵败后,其部将召平矫诏,推项梁为上柱国。项梁引兵渡江,立熊心为楚王。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败亡后,他与刘邦携手,在东阿之战与濮阳之战中两败章邯。在战斗中,项羽勇冠三军,所向披靡。

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成为不可共存的生死冤家。不过,在反秦战争中,两人却是同心戮力,共抗强敌。

濮阳之战后,项梁派项羽、刘邦进攻定陶,未能攻克。两人遂转攻略雍丘,大获全胜,斩杀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

一连串的胜利,令项梁冲昏头脑了。他认为之前章邯所向无敌,无非是义军其他将领无能,没遇上像自己这样熟悉军事的对手罢了。骄矜之气既长,轻视对手,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项梁决意亲自督师,攻打定陶。定陶原本守备坚强,此时秦二世又调拨一批军队给章邯,秦军的力量更强了。

部将宋义对项梁的轻率决定很担心,多次进谏,项梁不以为然,根本听不进去。在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在战术上却一定要重视敌人,何况秦军统帅是身经百战的章邯。此时正是绵绵雨季,雨下了三个月。章邯的兵力得到补充后,再施故伎,衔枚发动夜袭。项梁为自己的大意而付出生命代价,没料到秦军竟然在恶劣的天气下奇袭,被打得大败,自己也战死沙场。(www.daowen.com)

正在攻略陈留郡的项羽、刘邦获悉项梁死讯,大惊失色,放弃攻城,匆匆东撤。章邯杀项梁后,士气高涨,楚政权危在旦夕。项羽、刘邦等紧急把都城从盱眙迁往彭城,严加守备,吕臣的部队守卫彭城东,项羽守卫彭城西,刘邦守卫砀县。

倘若章邯乘胜而进,项羽、刘邦等能否守得住彭城,确实令人怀疑。岂料在这个时候,章邯与项梁一样,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章邯认为项梁是楚政权的顶梁柱,如今项梁既死,大柱倒了,楚政权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消灭北方的赵政权,以免反秦势力死灰复燃。

章邯放弃攻打楚政权,率王离、苏角等将领,引兵北渡黄河,直扑赵国

自从章邯率兵镇压反秦起义军以来,战功赫赫。陈胜、吴广被消灭了;项梁被击破;齐王田儋战死;魏王魏咎自杀。楚、齐、魏均遭重创,燕、韩较弱,不足为患。赵国虽有李良之变,赵王武臣被杀,但是张耳、陈馀两人力挽狂澜,立赵歇为王,实力仍不容小觑。在章邯看来,只要再击破赵国,天下变局可定矣。

此时章邯手上的兵力已超过四十万,大军直趋赵境,如泰山压顶。强弱立判,赵国丞相张耳、大将陈馀率军迎战,大败而逃。首都邯郸是保不住了,张耳与陈馀遂拥赵王赵歇,退入钜鹿城。章邯入邯郸城后,把城内百姓尽数迁往河内,拆毁城廓,以绝后患。

钜鹿之战,将决定赵国的命运。

为了守住钜鹿,赵国的防御还是比较积极的。赵将张耳守城,陈馀则率数万人驻扎于城北,称为河北军,以作为机动部队。钜鹿城的防御工事非常坚固,易守难攻,加上内外呼应式的积极防御体系,章邯兵力虽强,要攻破钜鹿也非易事。章邯令王离等部将包围钜鹿城,自己主力部队驻扎城南。在章邯看来,只要围困几个月,钜鹿粮尽援绝,不攻自破。

对于秦军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粮食运输。只要不缺粮,钜鹿指日可下。为了确保粮道畅通,章邯修筑一条甬道,凭借高速车道,可确保粮食源源不断运抵前线。一切看上去都无懈可击,只是章邯错了一件事,他低估楚国的力量了。

秦的军事部署,露出一个大大的破绽。秦军重兵集团都集中到了钜鹿前线,大后方兵力空虚。对于楚政权来说,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秦军主力在北,派一支奇兵西进,直捣咸阳,倘若一举拿下,擒杀皇帝,那么秦国就完蛋了。

这个思路不错。

不过,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其一,秦之大后方虽空虚,楚的兵力也有限;其二,函谷关以西多险关要隘,易守难攻,对秦的防守是有利的;其三,只要章邯攻破钜鹿,便可大举回援,到时楚之西征军就被包饺子了。

楚政权的两难之处在于,既要趁秦军主力在北的时机,组建一支军队西征,同时,仍要派军队援救钜鹿。援救钜鹿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赵国不断派人前来求援;另一方面,西征也必须牵制章邯的秦军。如此一来,可用于西征的兵力更少,风险更大。

可以说,西征乃是九死一生之举。当初陈胜部将周文以数十万之众,尚且战败身亡,何况区区一两万的部众呢?谁也不敢去,只有两个人愿意前往。谁呢?刘邦与项羽!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楚怀王知道西征凶险,故而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只要扫平关中,便可称关中王。这个诱惑可不小,因为东方六国都已复国,势力范围都已经被瓜分了,若想称王,只能夺取秦国旧地才有可能。要不要冒险西征,这是考验人的志向与勇气。没想当王的人,不愿意去冒这个险;但刘邦有志向,他曾见过秦始皇出行的盛大场面,慨叹“大丈夫当如是也”,既然有机会称王,就要去试,机会可一不可再。

项羽也举手表示愿意西征,他要灭了秦,为爷爷项燕、叔父项梁报仇雪恨。

不过,许多人反对派项羽西征。为什么呢?因为项羽这个人太残暴了。以前项羽曾攻陷襄城,大举屠城,城内几无活口。大家想想,为什么陈胜起义后,天下响应,就是因为秦国太残暴。项羽的暴行,是给义军脸上抹黑,大家提着脑袋革命,是为反抗暴政,现在你也搞暴行,如何让民众拥护呢?再说了,关中乃是秦的大本营,以暴制暴,只能使关中百姓抵触义军,对政治、军事都是不利的。于是众人进言楚怀王:“不可派遣项羽西征,沛公刘邦一向宽大仁厚,他可以去。”

楚怀王同意了,最终确定由刘邦领军西征,项羽则北上救援钜鹿。

谁来担任救援军总司令呢?

有人推荐由项梁的部将宋义出任总司令。宋义是个头脑冷静,有分析判断力的将领。当初项梁被胜利冲昏脑袋时,宋义曾多次劝谏,项梁不听,后来竟丢了性命。楚怀王召见宋义,与谈论军国大事,宋义侃侃而谈,见解精辟,楚王大喜,拜他为上将军。

其实,按理说,这个总司令之位,应该由项羽出任。楚怀王是靠项梁、项羽叔侄才坐到这个宝座上,而且项羽战功赫赫,出任总司令是合适的。很明显,楚王有意压制项羽,清除项氏势力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