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秦朝中最强势的名将李斯与韩非

秦朝中最强势的名将李斯与韩非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与秦国接壤的韩国无疑是东方诸侯中实力最弱者,韩桓惠王终日惶恐不安,只要秦国大军一出,韩国必定灭亡。在这个逐客的名单里,有一个名字是“李斯”。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担任一名小吏。蹲完茅坑后,李斯去检查粮仓,又看到老鼠出没。李斯不愧是情报战专家,他一方面收买各国政要,一方面搞暗杀活动。正当李斯卖力地向上爬时,秦政府发布逐客令。在李斯眼里,只有自己掌握命运,而非命运摆布自己。

吕不韦罢相的那年(前237),秦国破获一起间谍案。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然天下无敌,收拾东方诸侯只是时间问题。与秦国接壤的韩国无疑是东方诸侯中实力最弱者,韩桓惠王终日惶恐不安,只要秦国大军一出,韩国必定灭亡。为了拖延秦国灭韩的时间,韩桓惠王想了一个主意,派著名水利学家郑国入秦,游说秦王修建水利工程,由于水利工程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此举必可迟滞秦国的军事行动。

郑国肩负重任,以水利学家及间谍双重身份入秦,秦王嬴政果然听取其建议,在洛水、泾水大修水利工程以发展关中农业生产。韩王的计划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后几年,秦国果然腾不出手解决韩国。

岂料后来郑国的间谍身份被揭穿,秦王嬴政大怒,打算将其处死。生死关头,郑国在狱中上书,一方面承认自己的间谍身份,一方面也力陈兴修水利工程从长远的角度看,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嬴政毕竟是胸怀大志的君主,让韩国苟延残喘几年有什么关系呢?兴修水利功在一时,利在千秋,便赦免郑国之罪,督他继续完成工程。这项水利工程,后来名为“郑国渠”,是中国水利史上经典之作。据史料所载,郑国渠修建完成后,“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尽管郑国逃过一劫,这起间谍案仍然引起秦国高层的震惊。秦国政府开始反思历来引进东方人才的政策,过于开放的政策带来一个恶果便是东方的间谍广布,对秦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这时秦国宗室大臣纷纷上书,声称:“外国人到秦国来,大多数都是搞间谍破坏活动,应该要把外国人驱逐出境。”于是秦王嬴政发布“逐客令”,在秦国当官的外国人,一律在驱逐行列。

在这个逐客的名单里,有一个名字是“李斯”。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担任一名小吏。他胸有大志,在官场上却混不出个模样。这令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贤能,有些人卑劣?有些人混得好,而有些人混得差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的境遇发生变化呢?

有一天,他在一群老鼠身上找到答案。他上茅厕时,见到几只老鼠在脏兮兮的粪坑里找吃的,一见有人来便惊恐地四处逃去。蹲完茅坑后,李斯去检查粮仓,又看到老鼠出没。只是粮仓的老鼠与茅坑老鼠全然不同,见到人进来也不害怕,照样悠哉地吃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事,别人都不会去留意,李斯却得到他人生一个最重要的启示:“一个人是好是坏,就跟老鼠一样,关键看他是处在什么环境。”

这叫环境决定论

这一天,李斯找到了他的人生哲学

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环境。要出人头地,就得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环境。

如何改变环境呢?若是没有两把刷子,如何能改变环境?李斯想到求学。拜谁为师呢?自然要找思想界的宗师人物。当时学界领袖荀子受春申君邀请入楚,李斯抓住这个机会,前往学习帝王之术。在他的同学里,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便是后来成为法家巨子的韩非

完成学业后,李斯根据自己环境决定理论,决定前往诸侯中最强大的秦国。到了秦国后,他又投奔最有权力的秦相吕不韦。他才识过人,自然引起吕不韦的注意,被提拔为郎官。李斯立志要当米仓的老鼠而不是茅坑的老鼠,吕不韦已经位高权重了,但还不够,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引起秦王嬴政的注意。

李斯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他充分利用每次与秦王见面的机会,投其所好,大谈“扫灭诸侯,成就帝业,一统天下”,并强调必须不断给东方六国施压,以防东方合纵运动死灰复燃。秦王听后大悦,把李斯提拔为长史,负责对东方六国实施外交战、间谍战。李斯不愧是情报战专家,他一方面收买各国政要,一方面搞暗杀活动。由于他取得了卓越成绩,被任命为客卿。

正当李斯卖力地向上爬时,秦政府发布逐客令。身为客卿的李斯,理所当然在被逐之列。若是被逐出秦国,李斯就玩完了,只能去当茅厕的老鼠了。难道只能受命运的摆布吗?在李斯眼里,只有自己掌握命运,而非命运摆布自己。

要改变命运,就得主动出击。

他奋笔疾书,其实那时是用刀刻在竹片上,给秦王上了一道书,又称为《谏逐客书》,乃是先秦一篇重要文章: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治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他以史为证,阐明“逐客令”是大错特错。秦国的强大,得益于客卿的贡献,秦穆公时代如此,秦孝公以后的时代也是如此。秦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百里奚、由余、商鞅、张仪、范雎等,莫不来自东方。逐客令的实施,只能“以资敌国”,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最后倒退回秦孝公改革之前的蛮荒年代。

这道上书令秦王嬴政幡然省悟,终于废除逐客令,恢复李斯的官职。从此之后,李斯成为秦国政坛的新星,步步高升,后来被提拔为廷尉,掌秦国刑狱之事。(www.daowen.com)

李斯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同窗韩非更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是韩国公子,可惜生不逢时。在他生活的时代,韩国早在秦国的不断蚕食下成为一只病猫,韩王没有进取心,只耍些小手段,派郑国入秦修水利,幻想以此迟滞秦国灭韩的时间。韩非与李斯同在荀子门下受业,他的学术功底较李斯更扎实。李斯求学的目的是想当官,韩非则更有学者的气质。不过,韩非有一个弱点,他文章写得行云流水,说话却结结巴巴,有口吃的毛病。

毕竟是书生。韩非想有一番政治作为,无奈韩国君臣毫无进取心,得过且过,他一腔孤愤,只能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他写了十数万言的文章,后被编为《韩非子》一书。他的文章在当时便流传甚广,甚至传到秦王嬴政手中。

有一天,嬴政读到《孤愤》一文,这篇文章剖析了权臣如何惑主,如何攫取权力,君主应当如何善用权术,控制臣下。他读完不禁眼睛一亮,这些话都说到他心里头去了,不由得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在嬴政看来,作者堪称是他的知己,这位没有朋友的君主,内心深处渴望能有这么个知心朋友,虽死无憾。

李斯告诉秦王,文章作者便是自己的同学韩非。秦王眼中露出了光芒,他迫不及待地要会一会这位当世高人。只是他邀请的手段也太过于另类了,不是派人去请,更不是三顾茅庐,而是发兵攻打韩国,勒令韩王派遣韩非到秦国。

公元前233年,韩非入秦。

他与李斯不同,不是主动入秦,而是迫不得已。秦王嬴政很开心,心情大悦。然而,两人注定无法成为朋友,因为他们分属不同的敌对阵营,一个是欲吞并天下的秦王,一个是欲保全国家的韩国公子,怎么可能倾心相交呢?

一个有才华的人,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当然也不能放虎归山。反正养一个人并非难事,秦王嬴政索性把韩非扣留在秦国,软禁起来。

不久后,韩非卷入一个事件,竟然丧命于异国他乡。

韩非的死,与两个人有直接关系,一个是他的同学李斯,另一个是秦国大夫姚贾。他入秦后不久,东方诸国为了对抗秦国,又策划一次合纵运动。姚贾自告奋勇,愿前往东方诸国游说,瓦解合纵同盟。为了完成这项使命,姚贾向秦王提出需要马车百辆,黄金千斤。秦王嬴政二话没说,当即就批了。

姚贾以贿赂加恐吓的手段,不战而令东方合纵运动胎死腹中,未能给秦国构成任何威胁。回国后,他自然身价猛涨,官拜上卿,封千户。岂料韩非竟然跳出来攻击姚贾:一来挖他的老底,说姚贾出身低贱,在魏国当过小偷,在赵国曾被驱逐出境,品行不佳;二来攻击姚贾游说东方,目的是为了中饱私囊。

秦王嬴政听罢大怒,召姚贾前来对质。姚贾逐一批驳:千斤黄金乃是用于贿赂诸国政要,否则如何拆散合纵同盟?至于出身的问题,历史上的名臣,如姜子牙管仲、百里奚等,都曾声名狼藉,最终都成为安邦定国的一代伟人。

自作聪明的韩非阴沟里翻船,攻击姚贾,大概是对他拆散东方合纵表示不满。只是韩非攻击的方向错了,他认为姚贾既然有过小偷小摸的劣迹,千斤黄金在手,不可能没有任何经济问题。但他没想到,姚贾不仅没有被查出经济问题,反倒把他驳得无以言对。

这件事后,秦王嬴政对韩非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尽管他赏识韩非的才学,却也看出韩非只会维护东方的利益,有机会还会离间秦国君臣之间的关系。

一心想报复的姚贾趁机拉上李斯,两人一起上言秦王,称韩非乃韩国公子,终究不可能为秦国效力,留在秦国没有用处,释放回韩国又留下祸患,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杀了他。

秦国法令苛严,韩非诽谤上卿姚贾,离间君臣关系,这在秦国足以构成死罪。秦王嬴政沉默良久后,终于下令将韩非逮捕入狱。要不要杀韩非呢?秦王心里仍犹豫不决,因为他打心底实在太欣赏韩非的才华了。

嬴政尚在迟疑,李斯已经快刀斩乱麻了。

按理说,李斯与韩非本是荀子门下同学,好歹也有点同窗之谊吧,何至于非要置韩非于死地呢?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这个笔者不认同。李斯虽在学术上不同韩非,在政坛上却混得更好,他的志向在于从政而不在于学问,有什么好嫉妒的呢?笔者以为李斯欲杀韩非,是因为韩非对出身低贱的人有一种蔑视的心态,而李斯便是出身寒微。你这个公子哥一直以来瞧不起我出身,今天老子就让你知道后果多严重。

李斯擅作主张,把毒药送进监狱,勒令韩非自杀。韩非自认为冤枉,遂请求面见秦王,或是写信给秦王为自己辩解。李斯面无表情,一口拒绝韩非的要求。绝望的韩非只能以颤抖的手抓起毒药,一把塞进口中……

此时秦王嬴政尚不知晓韩非的死讯,一种强烈的惜才之心又油然而生,他终于下达赦免令。只是当使者持令抵达监狱时,韩非已经七窍流血,倒毙于地了。

韩非虽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对秦王嬴政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其帝王权术的思想,更成为这位暴君统治天下的利器与法宝。

此时的秦国,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已经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剩下来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