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秦朝历史揭秘:大决战与大屠杀全景

秦朝历史揭秘:大决战与大屠杀全景

时间:2024-01-0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赵国第一大将,唯一能把他撤职的人,只有赵孝成王。赵括以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大谈进攻战术,把廉颇的乌龟战术贬得一文不值。白起自出道以来,百战百胜,自有人类以来,未有一人战绩超过他。愣头愣脑的赵括在他人生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时便遇到白起这样的对手,只能说是他的不幸了。王龁在夏季攻势中,采取积极而凶悍的主动进攻,赵括料想此番出击,敌人必定也会全力以赴,以一战定胜负。

秦朝历史揭秘:大决战与大屠杀全景

秦国最终能一统中国,靠的不仅仅是强大的武力,亦凭恃其高超的“谍报部门”。秦的“谍报”机构基本上由丞相负责,主要是收集国外情报,搞策反,搞反间。在先秦谍战史上,范雎堪称大师级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就是以反间计诱使赵孝成王撤了廉颇的职。

廉颇已成为秦国最难对付的对手,他的铁桶阵令骁勇善战的秦军发挥不出强大的战斗力。要赢得长平会战的胜利,只能把廉颇拉下马。作为赵国第一大将,唯一能把他撤职的人,只有赵孝成王。如何诱使赵孝成王中计呢?这显然不是容易办到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从不向命运低头的范雎相信事在人为,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

首先,他通过种种手段打探赵国高层内幕,得到一条十分重要的情报:赵孝成王对廉颇的无所作为越来越不满。作为一名统治者,赵孝成王只能称为合格,不能算优秀,他对军事十分外行,长平之战拖了三年之久,赵国几乎被拖垮了,可是廉颇将军呢,还不打算发动反攻,这算哪门子道理?赵王不时抱怨廉颇,这种抱怨声,被范雎听到了。

于是范雎展开第二步行动,他派间谍携千金入赵,游说高层,制造流言。他放出风声说,廉颇根本就是个庸才,不值得一提,秦国人只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

前面说过,赵奢在阏与之役中大破秦军,取得伟大的胜利。只是赵奢已经去世,留有一个儿子唤作赵括。对赵括这个人,范雎也把底细摸清了,就是个爱说大话、喜欢夸夸其谈的家伙。虽说是出身将门,赵括却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他有点小聪明,对兵法倒背如流,口才特别好。以前他经常与老爹谈论兵事,老爹经常被他驳得无话可说。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赵奢私底下对妻子说:“行军打仗,是置于死地而后生。赵括把战争看得太简单了,似乎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对此我十分担心。赵国要是不任用他为将军也就算了,要是用他为将,军队必定要毁在他手里。”

说白了,赵括就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

范雎看明白了,他暗中策划,诱使赵孝成王换将。

秦国间谍在邯郸大做宣传,赵括的知名度突然蹿起。他有两方面优势:其一,他是名将之子。不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嘛,老爹有能耐,儿子想必也有出息。其二,他能吹,时不时引用孙吴兵法名句唬人,外行一下子就被镇住了。

赵孝成王就是这样的外行,他召赵括进宫商议大事。赵括以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大谈进攻战术,把廉颇的乌龟战术贬得一文不值。这些话太投赵王心意了,他听得眉开眼笑,不停点头称是。他对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有赵括这样的少年英才,还要廉颇那个老东西干吗呢?

很快,一道旨令下达,褫夺廉颇总司令之职,改由赵括担任。

命令下达那天,有一个人急了。

此人正是赵国名臣,廉颇的生死之交蔺相如。他以婉转的语气对赵孝成王说:“以我对赵括的了解,他只会读父亲留下来的兵书,还达不到随机应变的水平。”赵孝成王不以为然。

又有一人站出来反对,是赵括的老母。

老夫人把赵奢生前说的话告知赵王,不可任用赵括为大将。她还对比父子俩的不同:赵奢礼贤下士,为国忘家,清正廉洁;赵括爱摆威风,贪图财物,到处买田地投资房产。说白了,赵括的修养比起老爹差远了,没有大将之才。

赵孝成王一听,老夫人说的都是些小节,只要能打败秦国,贪图点财物算什么大事呢?不当一回事。赵老夫人叹了一口气说:“倘若定要用赵括,如果他不能胜任,大王莫要降罪于臣妾。”赵王满口答应。日后赵括全军覆没,赵家没有被追责,正是因为有老夫人的这句话。

赵括抵达长平前线,便耍起威风,立马把廉颇那一套乌龟战术统统扔掉。在他看来,廉颇这个老古董军事思想太陈旧了,赶不上“国际先进水平”,无怪乎当了三年缩头乌龟,就没见过打胜仗。他推翻旧的战略,制定新的战略,重点在于进攻,而且是大规模的反攻。

这个新战略遭到廉颇旧将的极力反对,只有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才能明白廉颇将军的高明之处与良苦用心。赵括发出轻蔑的冷笑,他绝不容许有人挑战其权威,很快,反对者全部被免职。有八位军官以死相谏,然而他们白死了,赵括正幻想着大败秦军的激动场面呢,幻想着自己将成为赵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雄

他迫不及待要发动攻势了。

可是,他连对方的主帅是谁还不知道呢!

话说范雎成功施展反间计,廉颇被拉下马,换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很明显,赵军马上会反守为攻了,沉闷的阵地战将被波澜壮阔的运动战所取代。要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有谁能比得上白起呢?

与赵国公然换将不同,秦国是秘密进行的。白起走马上任,奔赴长平,取代王龁出任秦军总司令。这件事,被秦国列为“绝密”,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有泄露秘密者,杀无赦。前线秦军都蒙在鼓里,更何况是赵括。

仗还未打,赵括已先输一着了。

赵括对兵法烂熟于胸,倘若他能一点一滴积累战斗经验,或许有机会成为名将。书本毕竟是死的,人是活的,战争是一门艺术,千变而万化,光靠书本知识怎么行呢?白起自出道以来,百战百胜,自有人类以来,未有一人战绩超过他。愣头愣脑的赵括在他人生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时便遇到白起这样的对手,只能说是他的不幸了。

大反攻很快开始了。

这是赵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共计有四十五万人之多。此时秦国的兵力是多少呢?史书上没有明说,从双方对峙三年的情形分析,秦军兵力不会比赵国少,估计也有四五十万人。

信心满满的赵括还蒙在鼓里,他以为秦军总司令仍是王龁,故而进攻部署,乃是针对王龁的战法。王龁在夏季攻势中,采取积极而凶悍的主动进攻,赵括料想此番出击,敌人必定也会全力以赴,以一战定胜负。但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的对手竟然不是王龁,而是战争艺术家白起。(www.daowen.com)

赵括的第一次反击便是大手笔,四十余万人倾巢而出,雄赳赳气昂昂,兵强马壮。谁能想得到,第一次出击,他就走上一条不归路了。不,不是他的不归路,而是所有人的不归路。这些赵国男儿们可曾会知道,他们悲惨的命运,在踏出营垒的那一刻便注定了。

只有白起才能构想出歼灭战的绝妙计划,一口气吞掉四十几万大军,秦国人的胃口受得了吗?别人想都不敢想,但白起敢,因为他深邃的眼光超越众人之上。赵国来了“纸上谈兵”的主帅,这种机会白起怎么可能浪费呢?

歼灭战的原则之一,就是诱敌深入,让敌人掉入口袋中。怎么诱敌呢?佯装不敌!初次交锋,秦军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鼠窜。赵括更得意了:就说廉颇那老家伙不行,我一出马,秦军焉是敌手!

赵军上下洋溢着过度的乐观主义,一路向前挺进。

秦军没有出营迎战,而是固守壁垒。在赵括看来,秦国人被吓破胆了,只要猛攻几天,敌人将心胆俱裂。

然而,秦军营垒仿若铁壁铜墙。要知道这些营垒在长达三年的阵地战中反复加固,哪是那么容易攻破的?赵括的攻势在坚不可摧的秦垒前止步了。倘若赵括足够聪明,此时鸣金收兵返回大本营,本也可躲过一劫,可是他偏偏过于自信了,安营扎寨,打算啃下这根硬骨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善于捕捉战机的白起拖住赵括的主力后,立即出动奇兵偷袭后路。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悄悄迂回后方以抄截赵军粮道,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则切断赵括与长平壁垒之间的联系。赵括还蒙在鼓里,白起却开始收紧口袋了。

完成对赵括的包围后,白起这才让赵国人见识秦军凶悍无比的战斗力。他派出轻骑兵出击,大败赵军。赵括不甘心失败,仍不想无功而返,这又白白错失可能突围的良机。他令全体将士就地修筑防御工事,以待休整后再战。然而,此时的秦国已是全国动员,秦昭王要毕其功于一役。

四十几万赵军不是小数字,想要一口吞下谈何容易!为了围歼赵军,秦昭王亲自出马,前往距离长平最近的河内郡。他抵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奖赏,郡内所有百姓,加爵一级。干吗呢?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凡是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派往长平战场,参加围歼战。

秦国的国力、秦王的意志、白起的智慧、秦兵的剽悍,在长平一役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赵括已成瓮中之鳖,在劫难逃了。

围歼战从七月到九月,持续了四十六天。赵军的粮道被切断,军中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少,饥荒成为更可怕的敌人。饥饿难忍的士兵甚至开始吃人肉,甚至为了填饱肚子杀死自己的同伴。一种恐怖的气氛笼罩在赵军大营的上空,谁也不知道能否活着看到天明。

此时的赵括目光变得呆滞,他想不明白,以自己独步天下的军事知识,怎么会输得这么惨呢?此时不要说打败秦军了,能突围就是胜利。

粮食终于吃光了。

赵括必须孤注一掷突围。他把军队分成四队,冲击秦军的包围圈,试图突围。连续四五次的冲杀,都未能突破秦军钢铁般的防线。赵括绝望了,最后一次冲杀时,一支利箭从空中飞来,他应声倒地,死了。

总司令一死,赵军群龙无首,突围也没希望了,只能放下武器投降。

四十六天的战斗,赵军战死、饿死五万人,投降四十万人,全军覆没。

然而,悲剧还没结束。

在秦国战争史上,从未收降如此多的战俘。这四十万人如何处置呢?首先是吃饭的问题。为了长平之战,秦军苦战三年,后勤消耗巨大,哪里还有粮食来供给四十万人吃呢?其次,这四十万人都是战士,且赵人的尚武不亚于秦人,万一造反也是一件头疼的事。

怎么办?

白起想了许久,最后从嘴里挤出一句话:“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杀掉,恐怕以后会出乱子。”

这是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幕。

中国向来是一个崇尚文明的国度,在春秋时代,战争虽残酷却也带着某种文明色彩,对敌人有着人性的尊重。战国时代虽比春秋略为野蛮,也从未发生过大规模屠杀战俘之事,这种非人道的做法是为中原文明所唾弃的。但白起,这个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竟置人道与文明不顾,悍然下达屠杀令。

四十万手无寸铁的俘虏,成为一群无助的羔羊,被分批坑杀了。在所有俘虏中,只有二百四十人得以幸存,这些人都是未成年人,白起放他们一马。在此后两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不断地在这个古战场上挖掘出当年被坑杀的赵军士兵遗骸,还有散落在其间的兵戈钱币等等。这些无名的尸骨,无声地控诉着白起所犯下的滔天罪恶。

长平之战,乃是战国史上规模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秦、赵双方投入上百万的兵力,即便在人口爆炸的今天看来,也堪称惊人。这不仅是关系到秦、赵两国前途的会战,也是关系到东方诸侯命运的会战。大决战前后持续三年之久,双方都押上所有家底,最终的胜者是秦国。

在东方六雄中,唯一有实力与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赵国的失败,东方六国的灭亡已是隐约可见。当然,秦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死者过半”,“国内空”,也正因为如此,秦国要一统天下,尚需时日。

经此一役,赵国由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永远失去与秦国争雄斗霸的机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