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秦朝:揭秘齐国的衰落

秦朝:揭秘齐国的衰落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秦国势力疯狂东扩的同时,北方的赵国异军突起,跻身三强之列,成为秦国之劲敌。东方诸侯对秦国的狼子野心保持高度戒备,一场针对秦国的合纵运动又悄然兴起。齐湣王极力维护五国合纵同盟,是担心秦国干涉其灭宋计划。合纵就是齐与东方四国联合伐秦,连横就是与秦国联合,出卖东方诸国的利益。言下之意,齐国的意图是与秦国联合,共同瓜分三晋、楚国。

秦国势力疯狂东扩的同时,北方的赵国异军突起,跻身三强之列,成为秦国之劲敌。自从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国后,赵国实力平平,在与魏国的长期战争中居于下风,首都邯郸曾沦陷达三年之久。知耻而后勇,赵国如何发愤图强、后来居上呢?这要归功于伟大的君主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知耻而后勇,他力排众议,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大力发展骑兵武装,为赵国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赵武灵王统治时期,赵国走向大扩张时代,他避开战乱不断的中原,把矛头对准北方的蛮夷国家。经过十几年的战争,赵国灭掉中山国,中山是除战国七雄之外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一个狄人国家。吞并中山后赵国实力大增,已跃居最强诸侯行列。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理想是北略匈奴,南略秦国。他曾经假扮为使者,孤身一人前往秦国刺探军情,甚至跑到秦都咸阳见秦昭王,以一国之尊,深入狼穴,浑身是胆。

可惜的是,赵武灵王与秦国一决雌雄的理想还未付诸实现,便死于一场国内政变。在沙丘之乱中,赵国贵族李兑囚禁赵武灵王,一代雄主竟饿死于高墙之内,令人唏嘘长叹。赵武灵王死后,李兑成为赵国头号权臣,被封为奉阳君。

一个国家强大了,自然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所表现。

偏偏在这个时候,秦国不给赵国面子。秦昭王自立为“西帝”,把“东帝”头衔送给齐国,至于赵国嘛,秦国还真不当一回事。在诸侯们的反对声中,秦昭王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尴尬地宣布放弃称帝。东方诸侯对秦国的狼子野心保持高度戒备,一场针对秦国的合纵运动又悄然兴起。

这次合纵运动的策划者,正是赵国奉阳君李兑。

在李兑主持下,赵、齐、魏、燕、韩五国组成合纵同盟。公元前286年,东方五国组成联军,进攻秦国。纵观东方合纵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功的合纵必须要有一个深孚众望的政治家主导。整个战国史,只有两个人能成功领导合纵抗秦,一个是孟尝君,一个是信陵君,两人都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有能力、有威望,能约束、指挥合纵联国。李兑虽是赵国权臣,对其他诸侯国却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这次合纵运动注定要失败。

伐秦之战,雷声大雨点小。各国虽想打击秦国,却相互猜忌,各自保存实力,只是虚张声势罢了,并不全力作战。西征最后无功而返,这是预料中的事。

李兑打着伐秦的旗号,实际上另有所图。

合纵联军伐秦草草而终,李兑却不解散五国部队,而是驻屯于成皋,按兵不动。他心里在打什么算盘?李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要凭这张合纵王牌,与秦国做一笔交易。他暗中派人与秦政府联络,要求与秦联手,突袭魏国!

一方面与魏国合纵抗秦,一方面却与秦国串通欲瓜分魏国,李兑的厚黑与无节操,比起秦昭王毫不逊色。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兑想瞒天过海,纸却没包住火,这件事给捅出来,真相大白于天下。冤大头魏昭王气疯了!他断然与赵国决裂,投靠齐国。

倘若赵国与秦国结盟,对齐国是巨大的威胁。齐湣王不愿看到这种结果,他必须出手阻止李兑的阴谋。

著名纵横家苏代作为齐湣王特使,前往游说李兑。苏代说:“您不遵守五国合纵盟约,单独与秦国媾和,五国合纵同盟必然瓦解。我想提醒您,秦国与齐国并非不可能联合,倘若秦、齐联合,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赵国处境最不利。另外,要是合纵同盟分裂,诸国臣服于秦国,秦国便可控制天下。一旦秦国控制天下,会用什么手段统治,您心知肚明。我希望您考虑清楚。”

这是对李兑施压。若是赵国与秦国联合瓜分魏国,那么齐国也可以与秦国联合瓜分赵国。合纵是对抗暴秦的法宝,若合纵失败,统统要成为秦人的奴隶。在苏代严厉的批评下,李兑悬崖勒马,中止与秦国交易,东方合纵同盟勉强维持下来。

齐湣王是活雷锋吗?

当然不是。

他有自己的目的。

齐国虽与秦国并称为东西双雄,秦昭王也给齐湣王送上“东帝”头衔以示尊敬。不过谁都知道,齐国已被秦国甩开几条马路远了。打破均势的转折点,是秦国吞并巴蜀成功,齐国吞并燕国失败。不必说秦国,就连赵国也后来居上,吞并中山后,赵国大有赶超齐国之势,所以权臣李兑才会那么嚣张狂妄。

要确保齐国在东方的优势,齐湣王只有一个选择:对外扩张!

往哪扩张呢?宋国

战国的诸侯版图,可概括为七加二:七就是七个大国,即战国七雄;二就是两个中等国家,一个是中山,被赵国吞并了,另一个就是宋国。为了与秦、赵抗衡,齐国必须扩张,与之相邻的宋国自然成为齐湣王案上的大肥肉。

齐湣王极力维护五国合纵同盟,是担心秦国干涉其灭宋计划。

倘若说天下有哪个国家可以阻止齐国的扩张,这个国家必定是秦国。当年齐国吞并燕国,正是在秦国的武力干涉下,不得不把到嘴的肥肉又吐出来。

为了与秦国妥协,齐湣王一连派了三名说客入秦。此三人分别是冷向、苏代与宋郭。

冷向对秦昭王说:“齐国消灭宋国,魏国就危险了,大王可唾手得到魏国的安邑城。只要秦齐结盟,燕、赵必恐惧,定要割地讨好秦国。齐国伐宋,对秦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苏代说:“齐国本来就很强大,若吞并宋国,楚国与魏国一定会害怕,为了自保,只能投靠秦国。秦国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令魏国割让安邑,这就是齐国送给您的礼物。”(www.daowen.com)

从这里可以看出齐湣王绝非善辈。他一面维持东方五国合纵同盟,作为压制秦国的筹码;另一方面却打算牺牲同盟国的利益,以换取秦国对伐宋的支持。他的厚黑与无节操,不在李兑之下。冷向与苏代说辞虽有差异,中心思想是一样的:齐国伐宋,对齐、秦两国是双赢的选择。

秦昭王冷冷地问:“齐国政策反反复复,一会儿搞合纵,一会儿搞连衡,这怎么解释呢?”

合纵就是齐与东方四国联合伐秦,连横就是与秦国联合,出卖东方诸国的利益。齐湣王一边打着合纵的旗号,一边又暗自与秦国勾结。齐国的政策,究竟是反秦还是亲秦,着实让人看不懂。

苏代答道:“每个国家都有不对人言的秘密,齐国不能不做两手准备。齐王知道,若不与秦国连横,就算灭了宋国,也不可能安定。中原游说之士,竭力离间秦、齐关系。西入秦者,没有一人说齐国好话;东入齐者,没有一人说秦国好话。他们不愿看到秦齐结盟,若是三晋与楚联合,必定会进攻秦国与齐国;若秦国与齐国联合,同样会图谋三晋与楚国。大王应该按照这个思路来考虑问题。”

言下之意,齐国的意图是与秦国联合,共同瓜分三晋、楚国。

秦昭王表态道:“宋王像夏桀一样残暴,像这样的国家,欺辱它不算逆天行事,消灭它不算结仇。我希望齐国不要跟宋国讲和,要不断地进攻,直到把它灭掉。”

这个回复,令齐湣王大喜过望。

然而,搞阴谋不是齐湣王的专利。齐湣王能背后搞小动作,秦昭王就不能搞吗?齐湣王为了夺取宋国,不惜出卖盟友,这也给了秦国可乘之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才是高明的战略。只要齐国吞并宋国,各路诸侯肯定坐不住,到时看齐湣王如何收拾残局。

公元前286年,齐国发动雷霆攻势,大军突入宋国,短短几个月时间,老牌诸侯国宋国便从地球上消失了,土地人口并入齐国。

灭宋之战,令齐国声威大振。周边小国,如鲁、卫、邹等,无一例外,全部向齐国称臣。齐湣王意犹未足,他挟胜利之威,出兵占领楚国淮北之地。紧接着,齐国又把打击目标锁定在淮河下游的淮夷,武力征服,再夺取七百里之地。

此时齐国的领土几乎扩张一倍,疆域面积已经不逊于秦国。齐湣王野心勃勃,甚至想出兵吞并二周,自立为天子

然而,齐湣王没有想到,灭宋之战,是齐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开始。

齐湣王灭宋国、取淮北、驱淮夷,开疆拓土,傲视天下,诸侯莫不震动。其中最为恐慌的国家,当属燕国。

燕国曾亡于齐国之手,后来在秦、魏等国的武装干涉下,齐国不得不撤兵,燕国得以复国。燕昭王是战国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矢志复仇雪耻。为了干掉齐国,他以名将乐毅主持军政,同时暗遣著名纵横家苏代入齐,安插在齐湣王身旁,随时掌握齐国的政治动向。

从军事实力上说,燕国远非齐国的对手,如何能打败齐国呢?

乐毅对燕昭王说:“齐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仅凭燕国之力是不行的,必须联合赵国、秦国、楚国、魏国,共同伐齐。”

无论是东方诸侯国还是秦国,都不想看到齐国的强大。在此之前,秦国吞并巴蜀、赵国吞并中山,都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应,为什么偏偏齐国吞并宋国,会引起诸国的敌视呢?当时中国的重心在中原,巴蜀、中山都是偏远地区的蛮夷国家,中原诸侯自然懒得理会。宋国则不同,宋国是殷商后裔,立国时间与周朝一样久远,地处中原,如今齐灭宋国,在中原地区一枝独秀,其他中原诸侯岂能不闻风色变?

为了对付暴发户齐国,东方诸侯甚至不惜与秦国合作。在乐毅等人的努力下,燕、秦、赵、魏、韩五国达成协议,共同对付齐国。

五打一,齐国在劫难逃。

公元前285年,乐毅的燕国兵团率先发起进攻,在间谍苏代的协助下,燕师两战两胜,斩首五万,齐军遭到迎头痛击。秦昭王派大将斯离、蒙齐率领一支远征军,与赵、魏、韩三晋部队会师后,杀入齐国,攻城略地,夺取齐国河东九城。

作为军事强国,齐国是有人才的。齐军统帅触子是一名优秀将领,他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沿着济水构筑防线,恃险而守。只要把战争拖入持久战,内部矛盾重重的五国联军必然瓦解,到时必然作鸟兽散,齐军可乘机各个击破。只是齐湣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严令触子出击。硬碰硬的结果,是人多的打垮人少的,齐师再度败绩。

五国联合伐齐,没有很明确的战略目的。济水之战后,各国将帅认为齐国军事力量已被大大削弱,剩下来的事交给外交官去处理,便纷纷打道回府。秦、韩等国的军队撤走了,燕军统帅乐毅却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继续深入,直捣齐国首都临淄

在之后五年时间里,燕国凭一己之力,横扫齐国。乐毅连下七十余城,曾经盛极一时的齐国几乎灭亡,只剩下两座孤零零的城池。好高骛远的齐湣王求救于楚国,先前保持中立的楚国并不仗义,以救援的名义出兵,却把齐湣王砍头了。

齐国并没有亡国。

两个原因。其一,雄才大略的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猜忌心强,解除乐毅兵权,乐毅投奔赵国;其二,齐国名将田单有神勇表现,先是以火牛阵大破燕师,解即墨之围,而后开始奇迹般的反扑,光复齐国全境。

然而,在废墟中重生的齐国,已威风不再,从一流强国滑落到二流国家,永远失去与秦国争雄天下的机会了。

齐国垮了,唯一可与秦国抗衡的,只有崛起中的赵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