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秦朝的真相:千里伐秦

秦朝的真相:千里伐秦

时间:2024-01-0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些公子中,以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最为有名,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久而久之,孟尝君名声远扬,风头盖过齐国君主。这一番话,令孟尝君怦然心动。泾阳君的使命完成了,打算返回秦国,齐湣王派孟尝君护送他回国。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衣,已作为礼物送给秦昭王。出使秦国本是齐湣王指派,如今孟尝君差点丢了小命,为了补偿、安慰孟尝君,湣王任命他为齐相。孟尝君在攻秦的时间选择上相当不错。

秦朝的真相:千里伐秦

齐国的辉煌始于齐威王。齐威王大破魏国于马陵,一举取代魏国成为东方六国的老大;齐宣王继承其业,北破燕,南伐楚,合纵魏、韩,将齐国霸业推向巅峰。

由于秦国与齐国相距遥远,领土并不接壤,两国直接军事冲突不多,更多的交锋是在外交上。秦国最担心的事,莫过于齐国与楚国结盟,齐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楚国拥有广袤的土地与丰富的资源。拆散齐、楚同盟,成为秦国一以贯之的外交政策

公元前300年,秦国大举进攻楚国,斩首三万,楚怀王不得不把太子横送到齐国当人质,以换取齐国的支援。

此时齐宣王已去世,齐湣王即位。为了破坏齐、楚结盟,秦国再次施展外交手段,秦昭王不惜把自己的弟弟泾阳君送到齐国当人质。泾阳君到齐国后,没有直接去见齐湣王,而是先拜见齐国政坛上呼风唤雨的人物、“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

在战国中后期,由于群雄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国在网罗人才上不遗余力,“养士”之风盛行天下。不仅是各国君主,包括公子、贵族,竞相广招人才,礼贤下士。在这些公子中,以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最为有名,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在四公子中,最早成名的便是孟尝君。

孟尝君有门客三千,他为人慷慨好义,喜交朋友。各国怀才不遇者、冒险家、投机分子等蜂拥而至,纷纷前来投奔。久而久之,孟尝君名声远扬,风头盖过齐国君主。当臣子的,竟然比国王还神气,君王哪里受得了?齐湣王上台后,处处压制孟尝君,孟尝君心灰意冷,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

就在这时,泾阳君来了。

泾阳君拜会孟尝君,大大吹捧一通,并对他没能得到齐王的重用表示遗憾,希望他前往秦国,秦国必定设高官厚爵以待之。

这一番话,令孟尝君怦然心动。

一年后(前299),秦国打败楚国,诱执楚怀王。泾阳君的使命完成了,打算返回秦国,齐湣王派孟尝君护送他回国。

齐国公子的风采神韵给秦昭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算让孟尝君担任秦国丞相。有人反对说:“孟尝君才华横溢,又是齐国公子,如果当上秦相,他一定会先考虑齐国的利益,而后才考虑秦国的利益。这么一来,秦国岂不是危险了吗?”

此言一出,秦昭王不得不重新考虑。既然不能用孟尝君,不如把他扣押起来,否则始终是秦之祸患,或者干脆把他杀掉算了。这些年来,秦国干了多少无节操的事,连楚怀王都敢公然绑架,何况是一个齐国公子呢?

公子遇到流氓,没道理可言。

不过,孟尝君不像楚怀王那样傻,他是个精明人,更重要的是,他朋友遍天下。朋友多的好处是消息灵通,秦昭王的阴谋很快传到孟尝君耳中。与孟尝君同来的门客面面相觑,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羊入狼穴,如何逃生呢?

关键时候,还是孟尝君镇定自若。他贵为齐国公子,对宫廷之事知晓得多,国君虽握有生杀大权,却都有一个致命弱点:女人。能改变君主意志的人,只有女人。只要找君王最宠幸的女人帮忙,就可化险为夷。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门客自告奋勇前去游说秦昭王宠妃,宠妃没有拒绝,只是提了一个条件:“我想得到一件狐白裘衣。”

女人爱漂亮衣服,古今皆然。

这个条件,看似寻常,不就一件衣服嘛,孟尝君与门客们却面如土灰。

因为狐白裘衣,不是一般的衣服,是稀世珍品。

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衣,已作为礼物送给秦昭王。此裘衣以狐腋之毛制成,皮质纯白,做工精细,华丽高贵,价值千金,堪称天下无双。后宫女人无不露出爱慕与贪婪的眼光,裘衣只此一件,无论分给谁都是一人喜,众人怨,徒增宫心暗斗罢了。昭王干脆锁进王宫仓库,谁也甭想要。

别的女人死心,宠妃不死心。既然孟尝君要她帮忙,不正好可以勒索一件狐白裘衣吗?只是她哪里知道,孟尝君手上可没有库存。

怎么办?孟尝君又不是魔术师,能无中生有变出一件吗?

一个门客举手了,“我来试试吧。”

孟尝君一瞧,这个门客原是街头小混混,专干偷鸡摸狗之事,经常在半夜三更翻墙到别人家“借”东西,练就一身猎狗般敏捷的身手。“我趁夜半三更时,翻墙入秦宫,从仓库里把狐白裘衣偷出来。”此话一说,大家都翘起大拇指,纷纷投以膜拜的眼光。

入夜后,此人翻墙进了王宫。他有一大本领,会学狗叫,王宫卫队听得有动静,想去查看,他便狗叫几声。卫队士兵一听,原来是只野狗跑进来,用不着担心。他乘机潜入仓库,把狐白裘衣偷出来。

裘衣到手后,孟尝君赶紧差人送给秦王宠妃。宠妃果然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求情,昭王喝了几杯酒,头脑发热,糊里糊涂听了她的话,发了张通行证,准许孟尝君一行人离开秦国。

拿到通行证后,孟尝君等人一刻也不敢停留,赶紧备了马车,飞驰离开咸阳城,一个劲地向东飞奔。谁晓得秦昭王会不会反悔呢,逃跑一定得快。果不其然,秦昭王酒醒后就后悔了,放孟尝君回去,等于放虎归山,得抓回来才行。一队快骑很快出发了,向东急追。

孟尝君是心思缜密之人,为了不留痕迹,他把通行证上的名字给改了。追兵一路追,一路盘查,没有发现孟尝君的踪影,难道这群人不翼而飞了吗?眼看前面就是函谷关,过了这关口,就出了秦国地界。

很不凑巧,孟尝君等人行至函谷关,已是后半夜,关口大门紧闭。按照规矩,得等到天亮雄鸡啼叫时,守关的士兵才会打开城门。夜长梦多,万一追兵追来怎么办?若不及时出关,可能前功尽弃。

大家心急如焚时,一个门客勇敢地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吧。”他有什么本领呢?会学鸡叫!看来孟尝君手下能人可不少,鸡鸣狗盗之徒都有。这家伙学起鸡叫,他这一叫,附近的公鸡跟着啼叫起来。睡眼惺忪的士兵以为天亮了,揉揉眼睛,把关门打开。孟尝君递上通行证,顺利出了关。

他们刚走不久,追兵就到了,可是已经迟了,扑了个空,只得悻悻而回。

靠着这群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死里逃生,总算没落得楚怀王那样凄凉的下场。但是这次经历令孟尝君颜面尽失,倘若不报仇雪恨,自己何以在江湖上立足呢?出使秦国本是齐湣王指派,如今孟尝君差点丢了小命,为了补偿、安慰孟尝君,湣王任命他为齐相。手握大权的孟尝君,马上筹划进攻秦国。(www.daowen.com)

齐国乃是中原之领袖,与魏、韩两国有同盟协定。孟尝君照会魏襄王、韩襄王,三国共同发兵,讨伐秦国。

公元前298年,齐、魏、韩三国联手,由孟尝君担任统帅,进攻函谷关。

孟尝君在攻秦的时间选择上相当不错。这一年楚国立楚顷襄王,秦昭王大举用兵,连夺十六城,斩首五万。秦国最精锐的兵力都集结在楚国战场,函谷关一线兵力薄弱,根本不是三国联军的对手,一战即溃。

商鞅变法后,秦国在战场上几乎无往而不胜,这次失败严重打击秦人膨胀已久的自信心。更要命的是,楚国战场的秦师一时间难以调回,倘若孟尝君攻破函谷关,长驱直入,咸阳未必保得住。

如何是好呢?只能割地求和。

割地求和是很没面子的事,秦昭王召集臣下商量,他说:“齐、魏、韩三国兵力强大,深入我国,寡人打算割让河东三城(武遂、封陵、齐城)请和,如何?”

公子池道:“大王割地求和,日后肯定要后悔的;如果不割地求和,也要后悔。”

秦昭王问:“这怎么说呢?”

公子池道:“大王如果割地讲和,三国捞到利益后,会心满意足收兵离去。到时大王会后悔:可惜呀,三国联军本来就要离开了,我却偏偏送给他们三座城邑。如果不割地谈和呢?若三国联军越过函谷关,进逼咸阳,秦都就危险了。到时大王又会后悔:哎呀,我怎么会吝惜三座城邑而放弃与三国谈和呢?”

秦昭王拍板道:“两害相权取其轻者,我宁可因割让三城而后悔,也不愿因咸阳遭到危险而后悔。我决定了。”

问题是,孟尝君能同意秦国割地求和吗?

有一个名为韩庆的谋士对孟尝君说,攻秦对齐国没好处。为什么呢?他分析说,齐国与秦国相距遥远,就算攻城略地,也不可能把秦国的土地并为己有,能捞到好处的只有魏国与韩国。若是魏、韩两国坐大,齐国就要丢掉老大的地位。

孟尝君攻打秦国,只是为一雪耻辱,若劳师远征,却没捞到好处,不好交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韩庆说,有。

当时楚怀王还没死,被囚禁于秦国。韩庆认为,上策应该是以武力逼迫秦国释放楚怀王,然后要求楚国割让东部土地给齐国。这样做,齐国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否则什么都是虚的。

孟尝君深以为然,不想继续向前挺进,而秦国也有意割地求和,双方一拍即合。孟尝君依韩庆之计,向秦国提出释放楚怀王的条件,秦昭王爽快答应了。就这样,齐、魏、韩三国联军从函谷关撤兵,第一次伐秦之战结束。

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只是孟尝君还是低估了秦国厚黑的传统。秦昭王答应释放楚怀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孟尝君撤走后,远征楚国的秦国兵团陆续返回国内,函谷关的兵力大大增强了,秦昭王悍然毁约,拒绝交出楚怀王。

不交出楚怀王,孟尝君就不可能从楚国捞到好处,最终只是竹篮子打水——空欢喜一场罢了。

秦国立国以来,从未像现在如此毫无信用。

春秋时代恪守的道德原则,已经被尔虞我诈的政治游戏所取代。

孟尝君气坏了,他被羞辱过一次,如今又被戏弄,旧仇加新恨。很快,他又着手准备第二次伐秦之战。这一次,联军更加强大,除了齐、魏、韩三国之外,又有两个诸侯国加入伐秦行列,这两个国家,一个是赵国,一个是宋国。

公元前296年,孟尝君率五国联军,再次杀向秦国。

这次秦国没有两线作战,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联军。只是五国打一国,孟尝君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赵国的加盟,更是锦上添花。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下,赵国异军突起,成为秦、齐之后又一军事强国,拥有第一流的骑兵武装

东方诸侯联军一路西进,连战连捷,攻至盐氏(山西运城)。秦昭王压力很大,只得再度祭起割地求和的法宝。秦国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狼狈不堪了,这也证明当年张仪以“连横”破坏东方的“合纵”战略,是何等深谋远虑。

恰好此时,被囚的楚怀王郁郁而死。孟尝君合纵诸侯攻秦,目的就是逼迫秦昭王释放楚怀王,再从楚国那儿捞取好处。楚怀王一死,孟尝君的计划落空了。就算他一路向西,攻到咸阳,秦国的土地又如何并入不接壤的齐国呢?只会让魏、赵、韩这些国家捡便宜罢了。

孟尝君接受秦昭王的割地求和。双方谈判的结果,秦国归还韩国河外之地及武遂,归还魏国河外之地及封陵。魏国与韩国收复失地,满心欢喜,出力最多的齐国,除了赢得好名声之外,并无其他收获

土地交割完毕后,孟尝君从秦国撤军,第二次伐秦之役结束。

孟尝君两度伐秦,显示东方合纵战略的威力,这也是战国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合纵运动。秦国数十年来在东方鲸吞蚕食,疯狂扩张,不可一世,却遭到齐国的迎头痛击,不得不稍敛锋芒。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讥讽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雄”,这个评价不太客观。孟尝君能越数千里之地攻秦,其能力与胆识都非常人所能及。后世史学家黄世三评论说:“秦之强未有能抑之者,孟尝君有此豪举,非他人所能及也。”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伐秦之战,把齐国与秦国的对抗推向高潮。

只要齐国仍领袖东方,秦国想要向东扩张几乎不可能。只是世事难料,灾祸总是起于萧墙之内,一起齐国未遂的政变,令秦国有了挺进中原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