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楚怀王陷阱:揭秦朝真相

楚怀王陷阱:揭秦朝真相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齐宣王对楚怀王的行径当然耿耿于怀,只是他大人不计小人过,当务之急是要防止楚国再次投入秦国怀抱。楚怀王同意了,于是齐、楚达成合纵同盟。公元前302年,被送往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国太子横,与一位秦国大夫发生口角,口角最后演变为一场斗殴。万般无奈之下,楚怀王只得向齐国求助,并送太子横入齐当人质。当楚怀王风尘仆仆地赶到武关时,远远望见秦王的旗号。他毫不客气地下令,把楚怀王软禁起来。

自从张仪离开后,秦国强势外交大受挫折,在列国中形同孤家寡人。持续三年之久的“季君之乱”,令秦国对外扩张戛然而止。

内战结束后,执掌权柄的宣太后与魏冉再次把目光投向东方。要恢复强势外交,首先就得找盟友。宣太后与魏冉都是楚人,当然想把楚国拉入自己阵营。

齐宣王不能袖手旁观了。

当年楚怀王被张仪忽悠,与齐国断交,还派人咒骂齐宣王,摆出决裂的架势。只是楚国非但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倒被秦国打得元气大伤。齐宣王对楚怀王的行径当然耿耿于怀,只是他大人不计小人过,当务之急是要防止楚国再次投入秦国怀抱。

齐宣王给楚怀王写了一封信:“我听说楚国要事奉秦国。这样的话,魏国与韩国势必会担心,肯定也得倒向秦国;魏、韩倒向秦国,燕、赵必然也要追随其后。魏、韩、燕、赵四个国家争先要事奉秦国,楚国在秦人眼中,不过就是一个郡县罢了。大王何不与寡人结为联盟,齐心协力招揽魏、韩、燕、赵四国。六国合纵,共尊周室,可安兵息民,令行天下了。到时大王必定声名远扬,统率各路诸侯讨伐秦国,击破秦国是必然的。大王曾被张仪忽悠欺骗,丧失汉中地,兵败蓝田,天下人莫不替大王深感痛惜与愤怒。现在听说楚国想事奉秦国,这件事请大王要深思熟虑。”

要倒向秦国还是倒向齐国呢?

楚国大臣们认为国家蒙受奇耻大辱后,“必将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要报仇雪恨,就得与齐国结盟。楚怀王同意了,于是齐、楚达成合纵同盟。不久后,在宜阳之战中损失六万精兵的韩国也加入同盟。

三国同盟的建立,令秦国大惊失色。

雷厉风行的魏冉马上策划阴谋,欲瓦解齐、楚联盟。为了达到目的,他采取三管齐下的方针:第一,以重金贿赂楚怀王及楚国重臣;第二,秦、楚通婚,楚怀王娶秦女,秦昭王娶楚女;第三,秦国将其占有的上庸归还给楚国。

楚怀王原本就是个贪小便宜的人,秦国给点小恩小惠,他又把奇耻大辱给忘得一干二净了。他就是一个呆子、傻瓜,又干了一件傻事,傻乎乎地与齐国断绝关系,把太子横送到秦国当人质。他忘了一件事:秦国只会顾及自己的利益,他们的任何做法,都是有阴谋的。

后来史书这样评论:“楚之祸自此始。”

这个不慎重的决定,是楚国无休止大灾难的开始。

正当楚怀王自以为找到一棵大树好乘凉时,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公元前302年,被送往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国太子横,与一位秦国大夫发生口角,口角最后演变为一场斗殴。身强力壮的太子横在斗殴过程中,把秦国大夫给打死了。这可闯下大祸了,太子横不敢待在秦国,匆匆忙忙地逃回楚国去了。

堂堂的秦国大夫,竟然被楚国的人质给打死了,这简直是对秦国的羞辱!秦昭王暴怒之下,也顾不上与楚国所谓的“合婚之欢”,派遣庶长奂率领秦军攻入楚国。这下楚国惨了,不仅秦国人要算账,觑准了机会的齐宣王乘机纠集魏国、韩国,联合出兵攻打楚国。

楚怀王只得硬着头皮应战。他派昭雎抵御秦军,唐昧抵御齐、魏、韩联军。

以一敌四,楚国的下场可想而知。

西线战场,秦国大败昭雎,斩首两万。

东线战场,齐、魏、韩三国联军在名将匡章的指挥下,大破楚军于垂沙,楚国最精锐的部队损失殆尽,总司令唐昧被击毙,宛城、叶城以北的土地被魏、韩两国瓜分。

更可怕的是,楚怀王的噩梦还远远没有结束。

公元前300年,秦国丞相樗里疾去世,魏冉自任丞相,对外政策更加激进。

魏冉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弟弟华阳君芈戎率领大军再度攻楚。在上一年刚遭重创的楚国显然还没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面对秦军饿狼般的进攻,楚怀王任命景缺为大将,全权负责前线指挥。景缺的下场与唐昧相同,没有顶住秦军的强大攻势,战死沙场,楚军又有三万名将士阵亡。

楚怀王绝望了,他竟然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只是鬼神没有现身,也没有保佑楚国。

万般无奈之下,楚怀王只得向齐国求助,并送太子横入齐当人质。

我们不禁要问,楚国在外交上究竟是何立场呢?在秦、齐之间不停地来回摇摆,最终结果,是两头不讨好。

倒向齐国的结果,是秦国的疯狂报复。

一年后(前299),秦军再次卷土重来,如入无人之地,连下八城,兵锋之盛,楚军莫可抵挡。

怎么办?怎么办?

楚怀王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这时,秦国派使者来了,还带来一封秦昭王的书信。

信是这样写的:(www.daowen.com)

“最初寡人与大王结为弟兄,在黄棘会盟,大王以太子为人质,两国关系十分融洽。不料太子盛气凌人,杀死寡人重臣,非但不认错,还不辞而别。寡人确实压抑不住怒火,这才派兵侵犯楚国边境。如今听说大王您竟然让太子作为人质送往齐国,以此向齐国求和。秦国与楚国的边境接壤,为了和平相处,这才有联姻之事,秦楚通婚已有数百年,历史久远。现在秦楚两国交恶,兵戎相见,无法号令天下诸侯。寡人希望能与大王在武关会晤,当面签订条约,重新结盟。这是我的心愿,冒昧把这个提议告诉您,希望您认真考虑。”

武关是秦国地盘,前往武关会晤秦昭王,风险很大,要不要去呢?

大夫昭雎、屈原等人都力主不能去,秦国向来无信用可言,岂能相信?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说:“秦王这么有诚意,岂能拒绝他的好意?”

最后,楚怀王下定决心,去!

这一去,羊入虎口,永无归期。

商鞅、张仪以来,秦国外交以诡诈善变而著称。楚怀王吃过亏,上过当,可是他脑子不好使,抱着侥幸的心理。张仪死了,秦国人想必没那么厚黑吧。错!秦昭王与魏冉之厚黑,实不让张仪。

秦昭王说要与楚怀王会晤于武关,其实他压根儿就没去。当楚怀王风尘仆仆地赶到武关时,远远望见秦王的旗号。旗是秦王的旗,人却不是秦王本人。

有一位将军出关迎接楚怀王,楚怀王刚刚进城,城门就紧紧关闭了。

看这情形不对头,楚怀王忐忑地问:“秦王在哪里?”

没有人理睬他,只把他架上一辆马车,飞也似的奔向咸阳去了。

一路上车马劳顿,楚怀王身心俱疲,还没来得及睡上一觉,就被带进章台见秦昭王。以外交礼仪说,楚王与秦王地位相等,理应一同坐在上座。但秦人根本不理会他,把他安排在下座,秦昭王则高高在上。

我堂堂一个楚王,怎么可以被当作囚徒使唤呢?楚怀王愤怒了。那一刻,他表现出王者应有的尊严,拒绝与秦王对话。

秦昭王大怒,你也不看看自己在什么地方,还容你摆臭架子吗?他毫不客气地下令,把楚怀王软禁起来。

悲剧!楚怀王想后悔也来不及了。除了怪自己是个傻大个外,他还能怪谁呢?秦人的狡诈他又不是不知。当初张仪说的六百里之地,怎么变成六里的,他难道忘了吗?被骗一次不够,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这能怪谁呢?

秦昭王狮子大开口:要离开秦国可以,必须先割让巫郡与黔中郡。

这不明摆着是绑架、敲诈、勒索吗?天下最强大的秦国,竟是一个强盗般的国家,还有没有公理可言。秦昭王笑了,寡人只知强权,不知公理为何物。

身陷囹圄的楚怀王顽强地拒绝秦昭王的无理要求,只是冷冷地说:“寡人是来与秦国签订盟约的。”只是战败国有何资格讨价还价?秦昭王的回复是,先割地,再签约。

楚怀王不割地,秦昭王也不放人。

国不可一日无君。

楚怀王被绑架的消息传回国内,楚国陷入恐慌之中。大臣们只得从齐国迎回楚太子横,立为国王,史称楚顷襄王。

新楚王即位后,派人通告秦国政府,称“国有王矣”,你们囚禁楚怀王是没有用的,割地的阴谋是不能得逞的。

秦昭王暴跳如雷,遣庶长奂统领大军,出武关讨伐楚国。楚军又一次惨败,阵亡五万人,析城等十六座城池沦陷。

既然楚国另立新君,楚怀王便成了无足轻重的废人一个,秦国人从他身上已经榨不出油水了。难道就这样被囚禁到死吗?楚怀王不肯向命运屈服,在穷途末路之时,他冒出一丝难得的勇气,决心要逃出秦国。

秦昭王十年(前297),被囚禁两年的楚怀王抓住一次难得的机会,成功逃出咸阳。他是怎么逃跑的,史书上也没写。秦昭王马上发令全国,封锁各条通往楚国的通道,严加盘查。楚怀王无法南逃,只得向北走,打算逃往赵国。当他餐风露宿、历经艰辛逃到赵国边境时,赵国政府不想得罪秦国,拒绝他入境。

饥肠辘辘的楚怀王只得改变逃亡路线,往魏国方向鼠窜。只是这次他运气没那么好,半途被秦国追兵抓住,再次成为阶下之囚,被押回咸阳。楚国乃是天下大国,堂堂国君如亡命之徒般孤身逃亡,已经是莫大耻辱,何况二度被囚,耻上加耻。一向好面子的楚怀王悲愤与羞愧交加,终于病倒了。

第二年(前296),楚怀王病死于秦国。

作为一位大国君主客死异乡,令人怜悯的同时,不得不说这种悲惨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楚怀王死后,秦昭王把他的遗体送回楚国,楚国百姓十分同情怀王的遭遇,对秦国的背信弃义十分愤怒。

楚南公说了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口号固然激励人心,只是楚国遭到秦、齐、魏、韩数国的围剿之后,在诸侯中地位一落千丈,还奢谈什么亡秦呢?

真正能与秦国一较高低的,只有齐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