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政坛乱局逆袭!秦朝揭秘

政坛乱局逆袭!秦朝揭秘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自商鞅变法后,秦国面貌焕然一新,法纪严明,人才政策灵活,重视农业。秦国的外交政策是大棒加胡萝卜,一面以军事手段恫吓,一面以利诱之。自吞并巴蜀后,秦国对这个大后方十分重视,希望把隶属楚国的黔中合并过来,使巴蜀与黔中连为一片。因此张仪此行,风险巨大,没有几分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断然不敢接下这项使命。他不仅被释放,还被楚怀王敬为上宾。在所有人认为他必定一败涂地之时,他奇迹般地逆转败局。

相较其他诸侯,秦国有四大优势:

其一,地理优势。秦国地处关中,除了东面之外,在北、西、南三面均无强敌,加上黄河之险,殽、函之固,易守而难攻。

其二,军事优势。秦以勇武立国,从秦庄公始,秦人便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天下。及至战国,更是名将辈出,兵力雄厚,可以征战沙场的士卒在一百万人以上。

其三,政治优势。自商鞅变法后,秦国面貌焕然一新,法纪严明,人才政策灵活,重视农业郡县制的推行,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政府运作效率奇高。

其四,外交优势。三晋纵横家纷纷入秦,令秦国开启大外交时代。秦国的外交政策是大棒加胡萝卜,一面以军事手段恫吓,一面以利诱之。张仪的到来,深刻影响秦国的外交,开辟扩张的第二战场。

在秦惠王时代,秦国在外交战场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其中张仪最为光芒四射。他以一张利嘴,拆毁东方合纵联盟;他以满口谎言,计骗楚怀王与齐国绝交。我们可以鄙视其为人,却不能不佩服他的能耐。

且来看看张仪还有怎么样的表演。

自吞并巴蜀后,秦国对这个大后方十分重视,希望把隶属楚国的黔中合并过来,使巴蜀与黔中连为一片。秦惠王派人出使楚国,向楚怀王提出一个土地交换计划,打算以秦国的汉中交换楚国的黔中。

又是土地!

当初楚怀王不是在土地问题上被秦国给坑了吗?现在秦国又来说土地的事,他能不火冒三丈吗?

“要黔中也行,只要把张仪交出来,我就送上黔中。”楚怀王恶狠狠地说。

看来这笔买卖是做不成了。

大家都知道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秦国怎么可能用张仪去交换黔中地呢?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交易无法达成时,张仪自己跳出来说话了:“用我一个人换一块土地,何乐而不为呢?请让我到楚国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张仪的胆子也忒大了吧!

秦惠王瞪大眼睛,一脸困惑地说:“楚王没有得到商於六百里之地,对你恨之入骨,巴不得置你于死地。你前往楚国,不是找死吗?”

“楚王不敢对我动手的。”张仪胸有成竹地说。

“为什么?”秦惠王不解。

张仪答道:“从国力上说,秦国强盛,楚国弱小,楚王不能不有后顾之忧,这是其一。我与楚国大夫靳尚是好朋友,靳尚深得楚王夫人郑袖的信任,楚王最为宠幸郑袖,她所说的他都会听,只要我搞定靳尚、郑袖,楚王必不会害我,这是其二。再说了,我是奉秦王之命出使楚国,怎么说也是大国使者,楚王哪敢加害于我?这是其三。若楚王一意孤行,非得要杀了我,用我一条小命,换得黔中之地,也算是值了。”

分析固然有几分道理。道理毕竟只是道理。

人并不都是理性的人,特别是当一个人被愤怒冲昏头脑时,什么事做不出来?楚怀王若一心要杀张仪,谁又阻挡得住呢?因此张仪此行,风险巨大,没有几分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断然不敢接下这项使命。

张仪又来了!

楚怀王大感意外,他从来不相信张仪会来,只有傻瓜才会来,张仪不是傻瓜,怎么会自投罗网呢?来了更好,楚王不禁冷笑了,既然来了,老子就整死你。

还没见到楚怀王,张仪就被抓起来,投入监狱。

进了监狱,离死期就不远了。

但张仪还是谈笑风生,神色自若,因为他有一张王牌。

靳尚开始活动了。他对楚王宠幸的妃子郑袖说:“夫人,您很快就会被大王冷落了,您知道吗?”

这话说得莫名其妙,郑袖搞不懂。

靳尚说:“楚王一心要报仇,想杀张仪解恨。秦王十分器重张仪,绝不想让他受到伤害,他打算用六座城贿赂楚国,再挑几个美女嫁给大王,陪嫁的还有宫廷里能歌善舞的宫女。出于对秦国的尊重,大王必定要宠幸秦女,夫人您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摸准女人的弱点,搞定女人原来这么简单。

郑袖有点慌了:“要怎么办呢?”

靳尚说:“只要您能说服楚王,把张仪放了,秦国就没必要使用美人计了。”

这套说辞,定是张仪教的。

郑袖轻而易举掉进陷阱,她对楚怀王说:“大王为什么把张仪抓起来呢?妾听说,臣子也是各为其主罢了。您说要用土地交换张仪一个人,土地还没给秦国,秦国就已经派张仪来了,可见人家是敬重大王的。大王不仅没有回礼,反倒要杀死张仪,秦王岂不是要雷霆大怒,到时必定攻打楚国。臣妾就不敢想象结局会怎么样,恳请大王让我们母子迁徒到江南去吧,以免被秦国人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说完后,郑袖掩面而哭。

女人哭的时候,更加楚楚可怜,男人怎么会不怜香惜玉呢?(www.daowen.com)

女人的眼泪,浇灭男人内心愤怒的火焰,软化男人的意志,摧毁男人的斗志。楚怀王的杀意,随着飞扬的泪花飘散空中。

张仪又自由了。

他不仅被释放,还被楚怀王敬为上宾。在所有人认为他必定一败涂地之时,他奇迹般地逆转败局。这位史上最负盛名的纵横大师,果真有深不可测的本领,在鬼门关逛了一圈后,阎王爷也没敢收留他。

与张仪的刚强相比,楚怀王是软弱的;与张仪的诡诈相比,楚怀王是愚蠢的。

楚怀王遇到麻烦了。

他扬言,用张仪来换取黔中之地。现在,张仪来了,他岂非要丧失土地了?

不交出土地也行,但有一个条件:楚国要臣服于秦国!

张仪又要发挥铁齿铜牙的威力了,他说:

“天下强国,非秦即楚。秦国土地占了天下一半,兵力足以抵挡四个国家,背靠天险,有黄河为天堑,四面都是要塞,牢不可破。秦国有虎贲战士一百多万,战车千乘,战马万匹,积粟如山。想用合纵的手段抗衡秦国,无异于驱赶羊群攻击猛虎,下场可想而知。大王不与猛虎交往,却与群羊往来,无疑是不明智的。倘若与秦国交恶,秦国就会挟持韩国与魏国进攻楚国,秦国攻打西部,韩、魏攻打北部,楚国就危险了。

“现在有一小撮人鼓吹合纵,集合一群弱小的国家去攻打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使国家陷于危亡的做法。明明兵力不如对方,就不要轻易挑衅;明明粮食比不上敌方,就不要打持久战。这都是简单的道理,主张合纵的人只会胡说八道,只挑着有利的一面说,却不说不利的一面,一旦国家陷入祸害中,就后悔莫及了。我这些话,请大王仔细考虑。

“我给大王分析一下吧。秦国已经据有巴蜀,粮食充足,若沿着长江而下,只要十天的时间就可以打到楚国的扞关。同时,地面部队从武关出发,向南进攻,楚国北部的土地就会被切断。只需三个月的时间,楚国就要陷入危险之中,就算其他诸侯国想救援,恐怕也得等半年以后吧。等待弱国的救援,却忽视强秦的祸害,这使我不得不替大王您忧虑。秦国与楚国土地相接壤,本来就应该成为亲近的国家。大王如果听臣的意见,与秦国互换太子为人质,使秦、楚两国长久成为兄弟般的国家,世代互不侵犯,那才是高明的计策。”

这是给楚怀王灌迷魂汤,别指望以合纵手段对抗秦国,臣服秦国才是硬道理。

楚怀王是软弱的君主,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对未来的灾祸没有丝毫洞察力。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服软,大夫屈原极力反对向秦国妥协,只是忠言逆耳,反对无效。楚怀王我行我素,同意了张仪的要求。

在张仪的外交攻势下,魏国、韩国、楚国都被迫臣服于秦国。东方六雄,已有三个被秦国控制,秦的实力已超越齐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正当张仪春风得意时,坏消息来了。

秦惠王死了。

这的确是相当坏的消息。一朝君主一朝臣,帝王是权臣的靠山,帝王之死,总意味着权臣的失势。商鞅就是前车之鉴,秦孝公一死,他就落得个车裂身死的下场。张仪看到一双不友善的眼睛,即位的秦武王绝非友善之人。

秦武王好勇斗狠,崇尚武力。如果要给秦国历史上的君王来个排名,以武功华山论剑,秦武王无疑要排名第一。《史记》称“武王有力好戏”,他天生神力,武艺高强。迷信拳头的人,看不起油嘴滑舌的人。秦武王还是太子时,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张仪,鄙视他。我们看看秦武王身边都是些什么人,跟他最亲近的有任鄙、乌获、孟说等,这些人都是江湖高手,满脸横肉的力士

政客们最擅长的事,就是落井下石。既然新君王不喜欢张仪,攻击张仪的奏折便如雪花般飘入宫中。一向强势的张仪豁然发现自己立于悬崖边上,随时可能坠入万丈深渊,他不得不收起尾巴,小心翼翼。

有人忧,就有人喜。

东方诸侯们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了。在秦惠王时代,魏、楚、韩等国被强大的秦国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雕阴一战,魏国八万人授首;脩鱼之战,三晋八万将士丧命;丹阳一役,楚国男儿弃尸八万。无可奈何之下,魏、楚、韩不得不委曲求全,臣服秦国。现在秦惠王死了,张仪眼看也混不下去了,莫非秦国的好运不再了吗?三国颇有默契,纷纷叛离而去,又扯起“合纵”的大旗,幸灾乐祸地冷眼旁观秦武王与张仪的较量。

张仪毕竟是聪明人。

商鞅的下场历历在目,一个臣子要斗过君主,胜算太小了,不值得去尝试。尽管他小心翼翼,仍不免被政敌砸砖头,《史记》的说法是“群臣日夜恶张仪”,不分白天黑夜、轮番攻击。人言可畏。假的说多了就变成真,死的说久了都可以变活。张仪在秦国执掌大权十余年,得罪的人多了去了,现在许多人想要整死他。

好汉不吃眼前亏。

三十六计,走为上。

逃跑也是一门艺术,商鞅不懂艺术,所以失败了。张仪若是落荒而逃,势必被人逮住口实,下场未必比商鞅强。他要离开秦国,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离开。天下没有能难倒他的事,他想出一个金蝉脱壳之计。

张仪对秦武王说:“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计划,希望能试一下。”

秦武王道:“你说吧。”

张仪说:“东方若时局动荡,对秦国最有利,大王可以乘机得到更多的土地。齐国人一直想置我于死地,如果我去魏国,齐国必然出兵攻打魏国。只要齐、魏开战,大王便可进兵韩国,攻打三川,进逼周室。到时周朝必定要交出祭器,大王您挟天子而号令天下,同时得到王室所藏的地图与户籍资料,可成就帝王的伟业!”

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就是要逃跑,永远离开秦国。

秦武王批准了,还派了三十辆精美的、裹有皮革的马车供张仪使用。张仪驱车回到自己的祖国,与秦国永别了。

当初张仪说服魏襄王投靠秦国,这些年魏国跟在秦国后面狐假虎威,攻楚伐齐,捞得不少便宜,故而魏襄王对张仪颇有好感,不仅接纳他,还拜他为魏相。

一年后,这位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数十年的纵横大师病逝,竟得善终。作为魏国人,他一生多数时间为秦国人效力,晚年叶落归根,还捞了高官厚禄,比商鞅要幸运得多了。

张仪是秦国扩张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以连横的战略破坏东方诸国的合纵,使得秦国牢牢占据外交的主动权。

在专制时代,个人对国家的强弱兴衰有很重要的影响。失去张仪的秦国会不会倒退呢?这是对秦武王统御力的巨大考验。这位年轻且朝气蓬勃的君王,身上流淌着先祖尚武的血液,他要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将秦国的扩张事业进行到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