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西魏北周:宇文泰重用廉吏

西魏北周:宇文泰重用廉吏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宇文泰能够擢用廉吏,也是出于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当西魏初,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之时,仅据有关中之地。后赖战略指挥得当,将士奋勇冲杀,宇文泰才取得沙苑战役的胜利。逐鹿中原的过程使宇文泰深深懂得,要战胜强大的对手,必须擢用廉吏,进行改革,富国强兵。仅仅隔了三个月,冬十一月,宇文泰"奏行十二条制,恐百官不勉于职事。

西魏北周:宇文泰重用廉吏

一、宇文泰能够擢用廉吏的原因

宇文泰能够擢用廉吏,首先因为他本人治军为政廉洁。他少时随父参加过鲜于修礼、葛荣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后从贺拔岳进入关中,平定陇右。时关陇战乱,经济凋残,宇文泰"抚以恩信,民皆悦服"。北魏永熙三年(534),宇文泰率军讨伐侯莫陈悦,"军令严肃,秋毫无犯,百姓大悦","入上邽,收(侯莫陈悦)府库,财物山积,皆以赏士卒,毫厘无所取"[2],左右亲信给他拿了一个银镂瓮,受到他的处罚,并将其又赏给立有战功的人。高欢闻秦陇克捷,也派使者与宇文泰拉关系,"甘言厚礼,深相倚结",泰"拒而不纳"。宇文泰能够擢用廉吏,也是出于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当西魏初,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之时,仅据有关中之地。而关中历经多年战乱,一片衰败景象。大统二年(536),"(西)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三年东魏丞相高欢率二十万大军自壶口趋蒲津使大将高敖曹率兵三万出河南。"时关中饥,魏丞相泰所将将士不满万人,馆谷于恒农五十余日,闻欢将济河,乃引兵入关,高敖曹遂围恒农。"[3]说明宇文泰同高欢作战暂时处于被动局面,一是军队数量上不敌高欢,二是关中经济困窘,连年饥馑,军队乏粮。后赖战略指挥得当,将士奋勇冲杀,宇文泰才取得沙苑战役的胜利。逐鹿中原的过程使宇文泰深深懂得,要战胜强大的对手,必须擢用廉吏,进行改革,富国强兵。在他率李弼、独孤信等十二将东伐时,就曾于潼关誓师,令将士"无贪财以轻敌,无暴民以作威。用命则有赏,不用命则有戮!"[4]可见廉洁也是他治军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统元年(535)三月,宇文泰"以戎役屡兴,民吏劳弊,乃命所司斟酌今古,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魏帝行之"[5]。为了推行新政,他礼贤下士,擢拔人才。他用人不问门资,不论士庶,只要廉洁奉公,有真才实学。他任用的首席廉吏是苏绰。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认为"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宇文泰"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民之道",苏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二人配合默契。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裁减冗官,"并置屯田,以资军国"。大统七年(541)又奏行"六条诏书":其一,先治心。即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心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其次又在治身,强调"躬行廉平,躬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其二,敦教化。"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其三,尽地利。认为"人生天地之间,以衣食为命。食不足则饥,衣不足则寒"。"夫衣食所以足者,在于地利尽。地利所以尽者,由于劝课有方。主此教者,在乎牧守令长而已",可见要做到尽地利,发展农业生产,关键是要擢用为政廉洁,善于劝农的地方官。其四,擢贤良。认为"上至帝王,下及郡国,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批评"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主张"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这是对魏晋以来门阀制度的否定。还特别强调不能忽视地方官的选择,不仅州郡官吏要擢贤而任,"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因为"正长者,治民之基"。其五,恤狱讼。"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民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而要做到赏罚得中,治狱之官必须高度负责,"精心悉意,推究事源",耳听目睹,亲自调查,"穷鉴隐伏,使奸无所容,罪人必得",避免"滥害善人","凡百宰守,可无慎乎"。其六,均赋役。认为"国而无财,位不可守",即经济状况关系到封建政权的能否巩固。主张平均赋役,"夫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之谓均也"。反对"致令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强者或轻使而近防",说"守令用怀如此,不存恤民之心,皆王政之罪人也",因此要平均赋役,也必须擢用廉吏。(www.daowen.com)

在这六条施政纲领中,包括政治、经济、司法、思想教育等项内容。属于经济改革的是"尽地利"和"均赋役",而经济改革与政治体制、吏治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六条诏书"的核心,主要内容是擢贤良。苏绰认为要实行"尽地利"、"均赋役"等,关键是要为政清廉,选择精明强干、奉公守法的牧守令长。宇文泰对上述六条施政纲领甚为重视,常置诸座右,又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习诵牢记:"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账(租赋预算)者,不得居官。"[6]

从史书记载大统七年"秋九月,诏班政事之法六条"[7]看,"六条诏书"颁布于大统七年(541)九月。仅仅隔了三个月,冬十一月,宇文泰"奏行十二条制,恐百官不勉于职事。又下令申明之"。这十二条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从"恐百官不勉于职事,又下令申明之"看,一定与"六条诏书"相一致,仍强调官吏必须忠于职守。大统十年秋七月,西魏以宇文泰前后所上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共三十六条,"方为中兴永式,乃命尚书苏绰更损益之,总为五卷,班于天下。于是搜简贤才,以为牧守令长,皆依新制而造焉。数年之间,百姓便之"[8]。大统十二年苏绰卒于位,宇文泰对公卿说,"苏尚书平生谦退,敦尚俭约",采纳尚书令史麻瑶建议,葬事"宜从俭约,以彰其美",将苏绰归葬故乡武功(今陕西武功),"唯载以布车一乘"[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