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约翰·高尔的人生观-英国文学思想史

约翰·高尔的人生观-英国文学思想史

时间:2023-12-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约翰·高尔是与乔叟同时代的诗人,两人为好友,交往较密,1378年,乔叟被派往意大利担任外交官,期间,他全权委托高尔及理查德·福斯特处理自己在英国的法律事务。总体来看,高尔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强调个人自我救赎而不是社会变革。诗歌的第二部分受到批评家们的关注,其中有对14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的刻画,有对宗教阶层的腐败现象的揭露以及对劳动人民遭遇困苦与不幸的客观描述。

约翰·高尔的人生观-英国文学思想史

约翰·高尔(John Gower,约1330-1408)是与乔叟同时代的诗人,两人为好友,交往较密,1378年,乔叟被派往意大利担任外交官,期间,他全权委托高尔及理查德·福斯特处理自己在英国的法律事务。两位诗人惺惺相惜,都曾在自己写的诗中赞美对方,乔叟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的结语中称对方为“道德高尚的高尔”,而高尔在他的长诗《爱情的忏悔》的结束语中也赞颂了乔叟。

高尔出身于英国东南部肯特郡的一个富人家庭,后来长期居住在伦敦,在那里他与上流社会有密切交往,与理查德二世、冈特公爵约翰相识,但没有在政府中担任过要职。他学识渊博,一生勤奋创作,用拉丁语、法语英语写了一些寓言和说教作品,在15世纪,他的知名度与乔叟相当,后来,逐渐为人淡忘,不少人批评他的作品说教过多,太沉闷。到了20世纪,批评家又开始注意他,刘易斯在他的《爱的寓言》中对他有较高的评价。〔9〕高尔的三部代表作是用法语写的《人类的镜子》(Mirour de l'Omme,1376-1379)、用拉丁语写的《呼号者的声音》(Vox Clamantis,1382)以及用英语写的《一个情人的忏悔》(Confessio Amantis,约1390-1393)。

从三部代表作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高尔的创作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以关注社会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关注个人修身为主的发展过程,前期作品以对时政的批判性思考为主,后期作品以内省式思考为主体。高尔是一个劝善诗人,一生受教会神学思想影响颇深,当他看见人的行为与宗教教义之间产生冲突时,往往不是从社会的深层原因中寻求答案,而是从人性的善恶本性中寻找根源,他对社会中,特别是宗教社会中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主张通过个人自我修炼达到道德上的净化与完善。总体来看,高尔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强调个人自我救赎而不是社会变革。

长诗《人类的镜子》有29000行,是一首宗教寓言诗,曾经遗失多年,人们都认为它已不存在了,1895年被人偶然发现,引起批评家的重视。诗歌描写了人生旅途中道德与邪恶之间的斗争,讨论的主题是人类的堕落与罪孽,有浓郁的说教色彩。显然,高尔试图用宗教来唤起人类的良知,他采用中世纪人们十分熟识的象征讽喻手法,用诗歌鼓励人们弃恶从善。诗歌有一个基本叙事框架:死亡与犯罪结合,生有七子(即七大罪恶),魔鬼派他们来到人间,企图破坏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于是,受到种种诱惑的人类经历了一场灵与肉之间的搏击,人类求助良心与真理,并通过他们进一步得到上帝的帮助,在揭露了人间种种邪恶之后,叙述者表示,只有得到圣母玛丽亚的相助,人类才有可能战胜魔鬼。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评判,《人类的镜子》算不上一部佳作,尽管其中偶尔也有一些生动的描绘,如形容良心的罩袍犹如变幻莫测的云;忠诚如同海贝,张嘴吸纳天堂的露水,孕育了洁白的珍珠——公正,但是,诗歌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阐释基督教教义的基本观点,文学性不强,语言比较枯燥,风格比较沉闷。诗歌的第二部分受到批评家们的关注,其中有对14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的刻画,有对宗教阶层的腐败现象的揭露以及对劳动人民遭遇困苦与不幸的客观描述。(www.daowen.com)

高尔出身贵族,从小受教会神学思想熏陶,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将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都纳入宗教范畴进行考量。他对民众的苦难表示同情,但是,他反对民众对现存社会采取革命行动。1381年,英国爆发农民起义,高尔在肯特郡的领地被起义军烧毁,个人财产损失严重,他被激怒,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农民军的看法,他写了《呼号者的声音》,谴责农民起义中的暴力与过激行为。诗中写道,一群凶猛的野蛮人摧毁了“新特洛伊城”,影射农民军将摧毁伦敦,给国家带来灾难。诗歌同时也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广大民众的种种欺压行径,批判僧侣背叛教义,唯利是图,批评理查德二世的宫廷官员腐败无能,认为他们是英国祸患四起的根源。高尔希望统治者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平息民怨,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护富有阶层的根本利益。

《一个情人的忏悔》是高尔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长诗,是14世纪英语诗歌中的重要作品之一。诗作长达33000行,属于中世纪劝慰诗的范畴,由“总引”及八章构成,其中穿插着100多个小故事。诗歌的基本情节是:阿曼斯,一个上了年纪的情人,在5月的某一天独自漫步森林之中,突然,一阵悲凉涌上心头,觉得此生虚度,无所成就,于是,他呼唤维纳斯和朱庇特的名字,祈求神的帮助,她们果然出现在阿曼斯的眼前,经一番询问,得知阿曼斯为情思所累,心中正备受煎熬,于是维纳斯建议他向自己的牧师基尼尔斯忏悔。在整个忏悔过程中,基尼尔斯带领阿曼斯一起见识了七大罪孽的各式表现,最终,他宣布阿曼斯所有的罪孽都得到宽恕,并劝慰他不要再坠入爱河,因为谈情说爱的年龄已经过去。经过一番仔细思考,阿曼斯觉得基尼尔斯言之有理,心情轻松了许多,然后,“取一条柔软的小道,向家中走去。”

高尔在“总引”中明确表示《一个情人的忏悔》是一部“寓教于乐”(somewhat of lust, somewhat of lore)的作品,与《人类的镜子》和《呼号者的声音》相比,它更具戏剧性,更具浪漫色彩。诗歌中有不少细腻的充满人性化的情感描绘,如:阿曼斯高兴地帮助自己心爱的人跨上高高的马,陪伴她去教堂;坐在她身边,向她朗读特洛伊罗斯的故事;深情地看着她白皙、纤巧的手指灵活地编织衣物;找出各种借口,推迟离开她的时间;无数次鼓足勇气意欲向她表白爱恋之情,却难以启口,贻误良机后又痛苦自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将阿曼斯塑造成一个活生生的、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他身上始终体现着两种不同的道德观,是一个矛盾的载体,而这种冲突是通过不停地与基尼尔斯进行对话表现出来的。诗中,阿曼斯经常不理解或不同意基尼尔斯的看法,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对峙实质上是灵与肉之间的冲突,是理智与情感之间的较量。最终,基尼尔斯说服了阿曼斯,使他认识了爱情的真正含义,这也是高尔创作《一个情人的忏悔》的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