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人入主后宫
刘氏出自寒微,临朝十几年时间,号令严明,恩威分明,受到了后世史家的美誉。
出身寒微的刘皇后
刘美人也就是真宗后期的刘皇后,仁宗时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后世史家说她“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对她评价可以说是很高了。宋真宗原配是大美人潘氏,是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第八个女儿。潘氏是早在真宗封韩王时太宗替真宗聘娶的,封菖国夫人。但自古红颜多薄命,真宗还未即位,潘氏便早早地离真宗而去,真宗即位后追封她为皇贵人。真宗第一任真正的皇后是宣微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淳化四年,真宗封襄王时,太宗为他聘娶,封鲁国夫人,进封泰国夫人。真宗即位后,即册立为皇后。十年后即景德四年郭皇后病逝,年仅32岁。郭皇后俭约谦恭,深恶奢靡,受到了皇宫上下、朝廷内外的爱戴。
郭皇后病逝,皇后一位空缺。宫中候选人有两人:一是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她父亲是光禄少卿沈继宗。另一个是刘美人,出身寒微。沈才人以将相家子女入选后官,她本人又没有大小姐般的骄纵之气,文静贤淑,俭约朴素,在宫中历才人、美人、婕妤、充媛,再到德妃,很受真宗宠爱。朝中的大臣、皇亲国戚几乎众口一词要求立沈才人为后。相比之下,刘美人不仅是出身寒微,而且襁褓而孤,立刘氏为后,大臣们激烈反对。翰林学士李迪甚至公开进谏,说刘氏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但是历史却和人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真宗没有立沈才人为后,却立了众人皆不以为然的刘美人为后,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真宗虽喜欢沈才人,沈才人的家世也好,但令真宗更为着迷的却是刘美人。刘美人秀美动人,聪颖灵悟。15岁入襄王府,真宗就对她神魂颠倒,大加宠爱。真宗乳母认为刘氏妖媚,偷着向太宗奏报。太宗即命襄王逐出刘氏。襄王却暗地里把她寄放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太宗死后,真宗即位,这才将刘氏召回后宫,授美人,旋进修仪,再进位为妃,宠冠后宫。再加上刘美人天性敏悟,通晓书史,使得真宗对她敬爱并重,真宗于是不顾朝臣反对把出身低下的刘美人封为皇后。
垂帘听政
刘美人加封皇后之后,对朝廷大事小事,都能熟记本末。真宗退朝以后,批阅天下奏章,直到深夜,刘皇后总是陪同,并且一同理政。宫中有什么事,她也能妥帖解决,真宗对她又爱又敬。刘皇后干政受到朝廷官吏的阻挠。天禧四年二月,真宗执政22年以后突染风疾,不能理事,政务多交刘皇后裁决。宰相寇准、李迪认为自古皇后干政是国家的大忌,所以谋划让太子监国。结果太子并未掌权,寇准与李迪二人反被罢去宰相,贬到地方做官。后来又有宦官周怀政以身试法,谋立太子即帝位,奉真宗为太上皇,罢刘皇后干政。其间周怀政联合寇企图杀权臣丁谓而复寇准相职,不幸谋事又泄,寇准再次遭贬。
其实,太子赵祯是刘皇后韵侍女李氏所生,李氏是刘皇后的心腹,为真宗侍寝,生下赵祯后,刘皇后收养于宫中,为自己的儿子。而李氏则进为才人,而后又封为宸妃。太子对刘皇后言听计从,与刘皇后如同亲生母子,所以刘皇后平息两次谋太子监政的事件之后,即诏太子参议朝政,开资善堂,太子裁理政务,皇后则决于内。一年以后,真宗驾崩,太子即位,是为宋仁宗。遗诏刘皇后为皇太后,权职处分军国大事。(www.daowen.com)
仁宗是年只有13岁,亲政后大权自然只会由权臣包揽,而权臣丁谓又以新皇即位,奏请太后别御殿。刘太后十分不满,遣张景宗、雷允恭宣谕丁谓,质问他别御殿是怎么回事,丁谓不敢言语。自此,刘太后便和仁宗同御大殿,垂帘听政。刘太后恨寇准、李迪搞阴谋,对二人是一贬再贬。随后又杀了不忠的雷允恭,罢丁谓相职,任吕夷简、鲁政道参知政事,王曾同平章事。刘太后完全统揽了朝中、宫中的一切大权。
多年之后,皇帝才知道生母是谁
明道元年,仁宗生母李宸妃死去。从刘太后收仁宗为自己的儿子起,李氏一直沉默,至死那日,仁宗仍不知李氏是他的生身母亲,仁宗只知道刘太后是他的母亲。朝廷大臣这时很为难,他们是知道这件事的,可是到底在李宸妃入葬问题上,该持什么态度呢?
刘太后本人并不想声张这件事。她认为李氏身为自己的侍女,能享圣恩,怀龙胎,已是很幸运了,还能企盼些什么呢?李氏由侍女而跻身嫔妃之列,成为宫中的主子之一,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因此,刘太后觉得只按宸妃礼仪下葬李氏就可以了。
可是朝中大臣却不这么想,尤其这帮臣子明白,一旦太后驾崩,皇上亲政,一定会有人告密这件事,到时候皇上问起,身为辅政的宰相该如何交待呢?又该如何去面对皇上呢?所以宰相吕夷简,一再劝说刘太后,要为自己的家人想想,因为一旦刘太后驾崩,仁宗必定会知道真相,那时定会牵怒到太后的家人。刘太后觉得有理,最后以皇后礼下葬了李宸妃。
后来,刘太后去世,仁宗才被告知其生母是李宸妃。感念刘太后的抚育,辅佐之恩,对刘太后家族待之更厚。
刘氏出自寒微,由美人到皇后再到太后,临朝十几年时间,号令严明,恩成分明,受到了后世史家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