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国古代简史

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国古代简史

更新时间:2025-01-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朝前期,国家十分强盛,社会安定,经济从战乱中较快地恢复并趋于繁荣,先后出现了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升平时期。贞观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之所以为人称道,还在于政治风气开明。如房玄龄、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即分别出自山东、关陇。高宗前期,承太宗之余荫,边疆开拓取得进一步成就。王氏出自关陇贵族世家,故此次废立事件受到关陇集团要员、辅政大臣长孙无忌等人的激烈反对。

唐朝前期,国家十分强盛,社会安定,经济从战乱中较快地恢复并趋于繁荣,先后出现了被誉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升平时期。其间,又因皇后武则天一度称帝,出现过短暂的政局变动。

贞观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为高祖次子,唐初封秦王,在开国战争中立下了显赫的功勋。武德九年(626),在长安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其兄太子建成、弟齐王元吉,逼高祖禅位于己,于次年改元贞观。

太宗君臣皆亲历隋末战乱,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采取了轻徭薄赋、疏缓刑罚、并省冗官、精简宫掖、提倡节俭、劝课农桑等一系列政策。大乱之后,人易为治,加上天时较好,不数年即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史称贞观四年(630天下大稔,流散者皆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8此类记载可能有过誉之处,其时经济繁荣程度尚远未恢复到隋朝鼎盛时的水平。但毕竟呈现上升趋势,局面稳定,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贞观之治之所以为人称道,还在于政治风气开明。唐高祖仍沿周、隋传统,多用关陇贵族辅政,太宗则能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山东(亦称关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即北齐旧境)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故贞观一朝得人为盛。如房玄龄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即分别出自山东、关陇。马周出身寒微,为武将常何门客,因代何言事称旨而被起用,后官至宰相。又魏征、王珪等人原属太子建成一党,太宗亦不念旧恶而加以重用。在决策方面,太宗能认识到兼听则明,虚怀纳谏,不罪逆耳之言,大臣亦多遇事直抒己见,不阿顺,不苟从,魏征尤为古代谏臣之典范。太宗不仅广任贤良,还能注意运用政治体制来保证决策政令的正确制定。他要求协助皇帝决策的中书、门下省对不妥诏旨皆须执论,反对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的不负责态度。9凡此种种,皆使贞观时期成为后世政治楷模。唐人乃至誉为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唐尧虞舜夏禹殷汤周之文武汉之文景皆所不逮10不过到贞观后期,上述良好政治风气并未能完全保持,太宗的纳谏作风有所下降,还冤杀了一些无罪大臣。

贞观一朝虽仅为经济恢复时期,尚未臻于鼎盛,但与前朝类似时期(如文景之治)相比却并非单纯的无为而治。如边疆问题即不是全取守势,而能主动出击并获得显著战果。

首先是对东突厥的战争。东突厥趁隋末之乱重新崛起,扶植内地割据势力,唐高祖起兵时亦曾向其称臣。唐初,东突厥颉利可汗不断骚扰边境,甚至一度深入至渭水北岸,直逼长安。贞观三年(629)冬,唐太宗趁突厥天灾,派李靖、李勣统军分道掩袭,在被突厥役属的薛延陀、回纥诸部配合下一举擒获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原隶属东突厥的诸部族皆奉唐太宗为天可汗。东突厥灭后,薛延陀强盛,但不久亦因内外矛盾而瓦解。唐于大漠南北广置羁縻府(都督府、都护府)州,以当地酋长为长官,又为他们开辟参天可汗道,置邮驿以通往来。

在西方,吐谷浑在隋末又复故地,不时扰边,威胁唐与西域交通。贞观九年(635),李靖率唐军击败吐谷浑,其可汗走死,河西走廊的威胁暂告解除。唐朝在向西域扩展势力的过程中受到高昌(今吐鲁番)阻挠,遂于贞观十三年发起远征,次年进围高昌城,其王麴智盛出降,唐于其地置西州,后又设安西都护府。隋时西突厥据有新疆北部,西域诸国皆受其控制。唐初其内部分裂,力量削弱。太宗趁机开拓西域,相继控制龟兹(今库车)、焉耆、于阗(今和田)、疏勒(今喀什)等据点,皆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称为安西四镇

上述战争战果显赫,但并未使国内经济恢复的趋势受到太大影响。原因主要在于战机把握得当,战略战术成功,皆能速战速决,一击得手,而非旷日持久,耗师縻饷。另外对边疆问题亦并非纯用战争解决,而是根据形势辅以和平策略。当时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太宗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于吐蕃赞普(其君主称号)松赞干布,从而保证西北开拓顺利进行,避免了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唐初军队多来自均田农民,如立战功即可获勋级、勋田以进一步扩大财产,士气旺盛,较有战斗力。又大量使用内附的蕃兵蕃将配合作战,充分发挥游牧部落兵的作战优势,虽悬师绝域而往往致胜。凡此种种,皆使太宗能以较小代价获得辉煌武功。

太宗晚年,企图解决隋朝遗留的高丽问题,亲统大军亲征。但遇到了与隋相似的困难,饷运难继,气候不利,尤其是高丽防御坚固,使唐军陷入持久战,最终无功而还。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卒,第九子治即位,是为高宗。高宗前期,承太宗之余荫,边疆开拓取得进一步成就。在西北,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纠集诸部反唐,称沙钵罗可汗。唐军大破其众,擒沙钵罗,西突厥汗国亡。唐于天山北道置昆陵、濛池二羁縻都护府,又以王名远为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至波斯以东,共置16羁縻都督府,各以当地小国国王为都督,下领州72,县110,军府126,皆遥领于安西都护府。声威之远,前所未有。在东北,龙朔三年(663)刘仁轨渡海平百济(在朝鲜半岛西南),总章元年(668)李勣攻灭高丽,于平壤置安东都护府,统9都督府42州。唐朝疆域,以高宗朝为最盛。(www.daowen.com)

然高宗为人庸懦,在位中后期,权力渐移于皇后武氏(武则天)之手。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因日后加号则天大圣皇后而得名。其父出身商人,为唐初功臣。则天14岁入宫为太宗才人,太宗死后出家为尼,高宗复召入宫。永徽六年(655),高宗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后。王氏出自关陇贵族世家,故此次废立事件受到关陇集团要员、辅政大臣长孙无忌等人的激烈反对。则天既得势,遂将长孙无忌外贬并迫其自杀,关陇集团重要人物多被斥逐。后高宗苦于风疾(头痛),有时目不能视,百司奏事,时令则天参决,则天因而专权,以至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11则天与高宗育有四子。长子李弘始立为太子,后暴卒,或云为则天鸩杀。次子李贤继立为储,亦与则天产生矛盾,终被废黜。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显(高宗第三子)即位,是为中宗,则天临朝称制。次年则天找借口废掉中宗,改立其弟旦(睿宗)。此时武氏代唐的趋势日渐明显,勋臣李勣之孙徐敬业(勣原姓徐)在扬州起兵反武,宗室李贞等也于随后起事,均相继败死。则天为压服异己,推行高压恐怖政策,大量诛杀李唐宗室、老臣,并有意识地奖励告密、任用酷吏。规定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12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人都受到重用。来俊臣编有《告密罗织经》,每摘一事,千里同时辄发,契验不差,时号为罗织13在武则天的残酷打击下,她的政敌被消灭殆尽。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正式篡位。事先从佛教《大云经》中找出弥勒佛下生,托胎女身为世界主的经文,制造舆论根据。又暗示臣下制造祥瑞,发动6万余人劝进,甚至睿宗李旦也被迫上表请改姓武氏。还专门创设若干新字取代天、地、日、月等常用字,则天自名为(即原字),象征改朝换代之意。既称帝,改国号为周,降睿宗李旦为皇嗣,武氏子嗣皆封为王。是年则天67岁,在长期经营之后,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周政权建立之初,继续推行酷吏恐怖政治,株连无辜甚众。后来政权逐渐稳定,滥刑现象得以缓解,一些著名酷吏相继被处死。自高宗去世后,李、武矛盾激烈,李氏宗室被杀戮殆尽,睿宗降为皇嗣后亦屡濒危难,二妃被害,诸子禁闭宫中,形同囚犯。朝臣中武氏亲党和一批投机之徒频繁活动,欲立魏王武承嗣(则天之侄)为储,与亲李派展开激烈斗争,数次酿成大狱。但随着政治气氛趋于宽松,武则天对李氏家族的政策也渐渐改善,将早已废黜的中宗李显召回朝廷,复立为太子,李旦辞皇嗣之位,封为相王,武承嗣怏怏而死。则天复立李氏,主要是考虑到唐朝仍拥有民心,而武氏子嗣并无出色人材,为舆论所不与。为缓和李、武矛盾,则天命李显、李旦与诸武盟誓,为铁券藏于史馆,还多以李氏公主尚武氏子弟。这些措施收效明显,以后则天虽卒,武氏势力犹持久不衰,则天本人在唐朝也一直得到尊奉。

神龙元年(705),亲李派大臣张柬之等趁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重新拥立中宗李显,逼则天退位,武周政权结束。不久则天去世,年82。武则天柄政和称帝时期,社会经济仍然处于恢复、发展之中,户口持续上升。她广开入官之门,用人不拘一格,为以后唐朝的鼎盛培养、储备了不少人才。但她残忍嗜杀,往往及于无辜。选官虽能得人,而已开官员冗滥之途,其中人才被滥杀者亦复不少。又迷信佛教,兴建土木,耗费资财。边疆局势明显恶化,东突厥贵族阿史那骨咄禄自立为可汗,重新复国(史称后突厥),居于辽河上游的东胡之裔契丹起兵反叛,骚扰河北,屡败唐军。则天对此应付乏策,局面被动。凡此种种,都延缓了唐朝鼎盛时期的来临。

武则天死后,唐朝政局一时仍未能稳定。中宗皇后韦氏与皇女安乐公主干政,武氏家族武三思、崇训(安乐公主之夫)父子用事,朝政混乱。景龙四年(710),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其少子重茂,韦后临朝称制。睿宗李旦第三子临淄郡王隆基与太平公主(则天女、睿宗妹)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拥立睿宗复位。隆基以功被立为太子,与太平公主又产生矛盾。延和元年(712)睿宗传位于隆基,是为玄宗。次年太平公主又发动政变,被玄宗挫败,动荡局面至是始告终止。

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后,改元为开元。开元年号共行29年,又改元天宝。开元时期和天宝前期,唐朝达到了鼎盛阶段,出现了为时较长的稳定、繁荣局面,史称开元盛世。玄宗初政,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史称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文持正,二人与太宗时的房玄龄、杜如晦并列为唐朝贤相之首。其余宰相,亦多为一时之选,各有所长。又裁减则天后期以来冗滥官员以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守令以扭转重内轻外观念,用谏官议政以集思广益,贞观之风,一朝复振。其时唐朝建立已至百年,唐初行政、经济、军事的一些制度渐不适用,玄宗亦皆能付托得人,审时度势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要求。经长期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开元十四年(726),统计户数近707万,天宝时则已近907万,史家估计其时实有户数可能高达1300万。开元中期米价每斗13文,此后长期稳定在20文以下,天下无贵物。社会治安稳定,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14杜甫《忆昔》诗所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文化事业也有显著发展。玄宗素以好文著称,即位不久即组织文士搜集、校写天下图书,按经史子集分类,编成《群书四录》200卷,共登录书籍48169卷,时人云书籍之盛事,自古未有15又对国家制度进行系统总结,组织人力编成《大唐六典》、《大唐开元礼》。玄宗还设立学士院、翰林院等机构,以待文学、伎术之士。唐诗在此时进入鼎盛阶段,音乐、绘画、雕刻艺术无不取得显著成就。此时唐朝国力强盛,声威远达海外,与东亚的新罗(在今朝鲜半岛)、日本和中亚、西亚地区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大批外国和周边民族使节、留学生频繁前来,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因此,盛唐文化也吸收、融会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

边疆方面,由于防御加强,外交策略得当,与北方的突厥和契丹基本维持了和好关系,战事较少。开元、天宝之际,突厥内乱,为其属部回纥所灭,回纥首领亦接受唐朝册封。居于东北松辽平原的靺鞨粟末部建立了渤海国,朝贡不辍。这一时期,唐朝军事经营的重点主要在西部,吐蕃成为其最强劲的对手。双方争夺不相上下,总体而言唐朝略居优势。

然而自开元中期起,唐朝盛极而衰的态势逐渐萌发。玄宗为盛世环境所陶醉,骄侈之心日增。开元十三年(725),亲巡泰山行封禅大典,四夷外国君长或使臣皆被邀从行。十七年玄宗45岁生日,令天下大行宴乐,休假三日,自此定为全国节日,名千秋节。天宝初,又铸造自己之真容供奉于各地道观,与圣祖玄元皇帝老子同受崇拜(唐朝崇奉道教,追尊老子为始祖)。早期勤政纳谏作风也逐渐退化,怠于政事,拒谏饰非。开元后期以李林甫为相,林甫奸佞狡诈,善于玩弄权术阴谋,时称其口有蜜、腹有剑16他利用玄宗的怠政心理,专宠固位,排斥异己,居宰相之位长达16年,开元前期的良好政风破坏殆尽。天宝时,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纵容杨氏家族穷奢极欲,贵妃堂兄杨国忠继李林甫任相,朝政愈益浊乱。此时经济、文化虽仍处于繁荣之中,而政治已急剧腐败,危机潜伏。天宝十载(751),唐将高仙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会战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大败,唐朝在西北的经营受到严重挫折。这一时期,云南的乌蛮建立了南诏政权,结好吐蕃,与唐对抗。天宝十至十三载,唐三次发兵攻南诏,俱以惨败告终。不久,爆发了地方军阀的叛乱——安史之乱,唐朝的鼎盛局面遂一去不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