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商朝甲骨文与青铜文化:中国古代简史的精华

商朝甲骨文与青铜文化:中国古代简史的精华

时间:2023-12-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商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能够得到考古资料确切证实的王朝。其主要代表,就是甲骨文和青铜文化。确切证实商代存在的考古资料首先就是殷墟甲骨文,它是在19世纪末被发现的。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与文献材料相结合,可以使我们对商朝的了解更加深入、具体。甲骨文中还有不少有关商朝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到商朝,青铜器冶铸已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成为当时手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行业。

商朝甲骨文与青铜文化:中国古代简史的精华

商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能够得到考古资料确切证实的王朝。通过有关发掘实物来看,在商朝,早期华夏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其主要代表,就是甲骨文青铜文化

确切证实商代存在的考古资料首先就是殷墟甲骨文,它是在19世纪末被发现的。当时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农民将偶尔拾得的龟甲、兽骨当作中药材出售,有学者辨认出上面有古文字,遂开始大力寻访。不久古文字学家确定其上为商朝文字,继而断定小屯村即是古书中提到的殷商都城遗址——殷墟。自1928年起,考古学家大规模有计划地对殷墟进行了多次发掘,迄今已发现了大片的墓葬、祭祀坑、建筑基址,出土刻字甲骨约15万片,以及大量的殷商器物。甲骨文和殷墟重现于世,极大地推动了商史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

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人非常迷信,对上帝和祖先(主要是商王的祖先——所谓先公先王)极度崇拜,祭祀盛大而频繁。与此相联系,商朝盛行占卜,大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甲骨就是他们的主要占卜用具。占卜时先将甲骨刮削整治,然后在背面钻孔凿槽,用火灼烧,然后卜者根据正面出现裂纹的密度、方向判断吉凶行止。占卜完毕,将经过概括地写成卜辞,刻在甲骨上备查,即成甲骨文。每条卜辞一般包括日期、占卜者、所占之事、占卜结果等要素。综合现已发现的卜辞资料来看,甲骨文已经是一种十分发达和成熟的文字。首先是字数相当多,目前见到的甲骨文单字已达5000以上,当时实有文字肯定又大大超出其数。其次,字形结构也相当复杂,后人所总结构成汉字的六种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亦称六书),在甲骨文中皆可找到实例。再次,语法也很完备,词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区分,其句式结构也与后代汉语语法大体一致。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甲骨文不会是最早的汉字,在它以前应当有更早期的文字。但在早于殷墟的考古学文化中尚未发现系统的文字材料,只有少量类似文字的陶器刻划符号可供研究,难下定论。

单篇的甲骨卜辞通常都很简短,几字到几十字不等,但总体上看,其中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商朝后期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的问题。甲骨文与文献材料相结合,可以使我们对商朝的了解更加深入、具体。例如卜辞中提到的商王名号皆能与《史记》等古籍相对应,证明了古籍所载商朝史事大体是有根据的。

甲骨文对商人的农事活动有大量记载,几乎包括与农业有关的各个方面,反映出农业已成为当时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其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即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收。还有很多是卜问是否有雨。卜辞的字中间的横竖笔划往往不止一道,象征着大片土地上纵横交错的阡陌、沟洫,表明当时在土地的整治、管理上已较有规划。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许多品种。文献所载上古的主要翻土农具为木制的耒、耜,它们在卜辞中都一再出现。根据文字字型来推测,卜辞中可能还反映出施肥、贮藏粮食、酿酒园艺培植、种桑养蚕等方面的内容。关于畜牧业,后世所谓六畜,即马、牛、羊、豕、鸡、犬,在卜辞中都有反映,同时还有大量狩猎、捕鱼的记载。

甲骨文对我们理解商朝的社会结构有很大帮助。商王为最高统治者,自称余一人。贵族集团的主体是与商王血缘关系较近的宗族,包括王族子族多子族等。贵族的宗族关系主要通过祭祀来体现,直系祭祀与旁系祭祀有明显区别。农业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亦即广大的农村公社成员,在卜辞中称为众人,他们是商部族的后裔,与商王有着疏远的血缘关系。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是百工,其社会地位还不完全清楚。奴隶在社会上大量存在,其来源主要是战俘,在卜辞中则具体有等不同名称。商朝统治者往往将奴隶成批用于人殉和人祭,这既在卜辞中有大量记载,又为已发掘的许多墓葬、祭祀坑所证实。人殉、人祭的盛行表明奴隶在生产劳动上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体现了商朝奴隶制的不发达性或原始性。

甲骨文中还有不少有关商朝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一些卜辞提到日食月食和若干星辰名,对气候变化的记录也比较细致,反映出商人在天文学、气象学上的成就。历法上普遍使用干支记日,分一年为十二月,同时使用闰月来调整一年的天数。四季的划分尚未完全形成,但已初步有春、秋之分。卜辞对于疾病的记载分类很细,并提到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数学方面已采取十进位计算法,卜辞中所见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青铜文化(www.daowen.com)

古代生产、生活用具的发展,大抵经过石器、青铜器、铁器三个阶段。青铜是铜、锡、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色青灰,熔点低,质地硬,铸造性能好,远较纯铜便于使用。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很早,偃师二里头遗址即已发现铜器、坩埚碎片等物。到商朝,青铜器冶铸已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成为当时手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行业。商朝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生产工具(锄、铲、斧、凿、锥之类)、兵器(戈、钺、矛、剑之类)、礼器(含酒器、食器,如鼎、鬲、彝、尊、觚、爵、角、盘、盂之类)、乐器(铃、铙之类)、车马器(车马装饰器件)等。商朝前期的青铜器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此时器壁较薄、器形相对简单质朴。在河南郑州,还发现了两处较大的早商青铜器作坊遗址。晚商青铜器出土的数量更多,仅在殷墟发掘出来的即达数千件,出现了器壁较厚、体形高大的大型青铜器。其中,1939年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因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重达875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形制雄伟美观,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就目前所知在古代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当时铸造青铜器要经过炼矿、制范、熔铸几个阶段。司母戊大方鼎的铸造,工序复杂,需要采取分部合铸的办法,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熔解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才能最后完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商朝铸造青铜器的手工工场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大部分的商朝青铜器形制都不很大,但却往往以生动精巧见长,有的形状相当复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很多古代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含酒器、食器),其上都铸刻有文字和纹饰。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商朝金文的篇幅通常比较短,大都只有几字,一般是器主族氏、名字、先人之名等等,多用象形性较强的文字表示,具有族徽性质。商末始有稍长的金文,然亦不过40余字。到西周,才出现上百字的金文。尽管如此,商朝金文如与甲骨文相参照,对研究商的历史和文字,特别是探讨商人家族组织制度,仍具有重要的价值。青铜器上的纹饰是一种早期艺术形式,反映出当时人的宗教和审美观念。商朝青铜器纹饰中大量采用动物形象,尤以饕餮纹最多见。饕餮是传说中一种嗜食的凶猛野兽,用它作为礼器纹饰,主要是为了烘托祭祀时的庄严、恐怖气氛。另外龙纹、虎纹也较常见,还有比较抽象的几何型纹饰等。

关于商朝青铜文化,还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商朝青铜文化不仅出现于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多距离较远的方国,北起辽宁,南到江西,西至甘肃,东抵江浙,都有很多青铜器出土,近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古蜀国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尤为精美。这些青铜器程度不等地表现出一些地域特色,但就主体而言与中原青铜文化存在联系,反映出商朝物质文化与四邻周边的彼此影响,以中原为核心的早期华夏文明正在逐渐四向延伸。其次,即使在比较先进的中原地区,青铜器也并没有完全取代石器,特别在农业生产中,石器仍是主要的劳动工具。这主要因为青铜器毕竟较为贵重,迷信的商人又首先用以制作祭祀礼器,影响了它在生产领域的应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诸种生产、生活用具的嬗变,其间并不能划出明确的时间界限。在青铜器新兴、同时石器仍普遍存在的商朝,铁器的萌芽亦已产生。河北、北京等地的商朝文化遗址均曾出土铁刃铜钺,上面的铁经鉴定为陨铁,并非冶炼而成。尽管如此,它们仍然表明时人对铁的性能已有所认识,并且已开始通过锻打和铸接技术加以使用。

除青铜器制造外,商朝其他手工业生产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陶器以白陶为代表,并开始使用敷釉技术,出现了最早的瓷器。玉器加工十分发达,制作精美,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骨器、漆器的制造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注 释

1〕《左传·哀公七年》。
2〕《世本·居篇》。
3〕《国语·鲁语上》。
4〕《史记·夏本纪》。
5〕《尚书·汤誓》。
6〕《孟子·滕文公下》。
7〕《史记·殷本纪》。
8〕《诗经·商颂·玄鸟》。
9〕《尚书·无逸》。
10〕《史记·殷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